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12)

1. 治腎勞諸方

治腎勞。虛損羸乏。咳逆短氣。四肢煩疼。耳鳴。骨間熱。小便赤色。腰脊疼痛無力。茯苓散方。

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芍藥(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羚羊角屑(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桂心(半兩),芎藭(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地骨皮(三分),磁石(一兩半搗碎水淘去赤汁),當歸(一兩),牛膝(一兩去苗),五味子(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空腹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勞虛寒。面腫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多語驚悸。上氣。小腹裡急。痛引腰脊。四肢苦寒。小便或白濁。宜服羊腎湯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芍藥(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熟乾地黃(一兩),當歸(一兩)杜仲(一兩去粗皮炙令黃銼),芎藭(一兩),遠志(一兩去心),白茯苓,石斛(一兩去根銼)五味子(一兩),黃耆(半兩銼),桂心(一兩),續斷(一兩),磁石(三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上件藥。搗粗羅為散。

每服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腎。下藥末五錢。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勞。腰腳痠疼。肢節苦痛。目暗䀮䀮。心中恍惚。夜臥多夢。覺則口

干。食不得味。恆多不樂。常有恚怒。心腹脹滿。四體痹疼。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餘瀝。大便不利。悉皆主之。久服延年不老。萬病除愈。巴戟丸方。

巴戟(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五味子(三分),肉蓯蓉(一兩酒浸刮去粗皮炙乾),柏子仁(三分),牛膝(三分去苗),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焙乾別搗為末),遠志(三分去心),石斛(三分去根銼),薯蕷(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白茯苓(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熟乾地黃(一兩),覆盆子(三分),石龍芮(三分),萆薢(三分銼),五加皮(三分),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續斷(三分),石南(三分),杜仲(三分去粗皮炙令微黃銼),沉香(一兩),蛇床子(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服。忌生冷油膩鯉魚。

治腎臟勞損。添精補髓。益氣養神。駐顏。調血脈。令人輕健。地黃煎丸方。

生地黃(五十斤揀擇好者洗搗取汁),無灰酒(三斗以上二味於銀鍋中慢火熬成膏入後藥),肉蓯蓉(三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枸杞子(二兩),巴戟(二兩),薯蕷(二兩),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山茱萸,五味子,茯神,續斷,補骨脂(微炒),遠志(去心),蛇床子,附子(炮裂去皮臍),石斛(去根銼),覆盆子,黃耆(銼),芎藭,木香,桂心,牛膝(去苗),菟絲子(酒浸一宿焙乾別搗為末),人參(去蘆頭),沉香(以上各一兩半)

白話文:

[治療腎勞的各種方子]

治療腎勞,身體虛弱疲乏,咳嗽氣短,四肢煩躁疼痛,耳鳴,骨頭裡面發熱,小便赤黃,腰背疼痛無力:茯苓散

配方: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去除蘆頭)、白芍藥(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碎)、羚羊角屑(一兩)、防風(一兩,去除蘆頭)、黃耆(一兩,切碎)、桂心(半兩)、芎藭(一兩)、麥門冬(一兩,去除心)、地骨皮(三分)、磁石(一兩半,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當歸(一兩)、牛膝(一兩,去除苗)、五味子(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空腹或晚上飯前溫服。

治療腎勞虛寒,面色浮腫灰黑,腰背疼痛,無法久站,彎腰伸腿不靈活,多言多語且容易驚恐,氣喘,小腹內部急迫疼痛牽引至腰背,四肢冰冷,小便有時渾濁像米漿:羊腎湯

配方:人參(一兩,去除蘆頭)、白芍藥(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除心後烘烤)、熟地黃(一兩)、當歸(一兩)、杜仲(一兩,去除粗皮後炙烤至黃色並切碎)、芎藭(一兩)、遠志(一兩,去除心)、白茯苓(一兩)、石斛(一兩,去除根部並切碎)、五味子(一兩)、黃耆(半兩,切碎)、桂心(一兩)、續斷(一兩)、磁石(三兩,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取用羊腎一對,切開去除脂肪膜,用一大碗半水煎煮至一碗,撈出羊腎。加入藥末五錢,生薑半份,紅棗三枚,煎至剩五分,去除藥渣。空腹或晚上飯前溫服。

治療腎勞,腰腿酸痛,四肢關節疼痛,視物模糊,心中恍惚不安,夜晚多夢,醒來口渴,食不知味,經常感到不快樂,容易發怒,心腹脹滿,四肢麻木疼痛,經常吐酸水,小腹冷痛,小便有殘餘,大便不暢。以上各種症狀都可治療,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去除各種疾病:巴戟丸

配方:巴戟(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除心後烘烤)、五味子(三分)、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後刮去粗皮炙乾)、柏子仁(三分)、牛膝(三分,去除苗)、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後烘乾,另行搗成粉末)、遠志(三分,去除心)、石斛(三分,去除根部並切碎)、薯蕷(三分)、防風(三分,去除蘆頭)、白茯苓(三分)、人參(三分,去除蘆頭)、熟地黃(一兩)、覆盆子(三分)、石龍芮(三分)、萆薢(三分,切碎)、五加皮(三分)、天雄(一兩,炮裂後去除皮臍)、續斷(三分)、石南(三分)、杜仲(三分,去除粗皮後炙烤至微黃並切碎)、沉香(一兩)、蛇床子(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數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酒送服三十丸,空腹或晚上飯前服用。忌食生冷、油膩食物和鯉魚。

治療腎臟勞損,補充精髓,益氣養神,保持容顏,調和血脈,使人身輕體健:地黃煎丸

配方:生地黃(五十斤,選用好的洗淨後搗碎取汁),無灰酒(三斗以上,將以上兩味放入銀鍋中用慢火熬成膏狀,加入以下藥材),肉蓯蓉(三兩,用酒浸泡一晚後刮去皺皮並炙乾),枸杞子(二兩),巴戟(二兩),薯蕷(二兩),鹿茸(二兩,去除毛後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山茱萸(一兩半),五味子(一兩半),茯神(一兩半),續斷(一兩半),補骨脂(一兩半,微炒),遠志(一兩半,去除心),蛇床子(一兩半),附子(一兩半,炮裂後去除皮臍),石斛(一兩半,去除根部並切碎),覆盆子(一兩半),黃耆(一兩半,切碎),芎藭(一兩半),木香(一兩半),桂心(一兩半),牛膝(一兩半,去除苗),菟絲子(一兩半,用酒浸泡一晚後烘乾,另行搗成粉末),人參(一兩半,去除蘆頭),沉香(一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