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7)
卷第二十六 (7)
1. 治脾勞諸方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前豬肚煎中。慢火熬令稠。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人參湯。或溫酒下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治脾勞。心腹氣冷痛。時時下痢。宜服厚朴丸方。
厚朴(三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神麯(一兩微炒),當歸(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白礬(一兩半燒灰),五味子(一兩),縮砂(一兩去皮),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白龍骨(一兩),白石脂(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訶黎勒(二兩煨用皮),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酒煮曲糊。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脾勞。胃氣不和。時有泄瀉。食少無力。宜服松脂丸方。
松脂(一兩),肉豆蔻(一兩去殼),訶黎勒(二兩煨用皮),蓽茇〔二(一)兩〕,縮砂(一兩去皮)人參(一兩去蘆頭),乾薑(一兩炮裂銼),白茯苓(一兩),木香(一兩),白朮(一兩),麥糵(一兩炒令微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白蠟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脾胃虛勞羸瘦。腳膝疼痛。宜充肌調中助力。黃耆丸方。
黃耆(二兩銼),覆盆子(一兩),牛膝(一兩去苗),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石斛〔二(一)兩去根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炙乾),白朮(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肉桂(二兩去皺皮),五味子(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沉香(一兩),熟乾地黃(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脾勞熱。有蟲在脾中為病。令人好嘔吐出蟲。宜服此茱萸根浸酒方。
吳茱萸根(東引大者一尺銼),大麻仁(四兩),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以清酒五升。浸一宿。微火暖之。絞去滓。每日空腹。飲一中盞。晚食前再服。下盡蟲為度。
白話文:
[治療脾勞諸方]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加入之前用豬肚熬煮的藥湯中,用小火慢慢熬煮至濃稠,可以搓成藥丸時,就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人參湯或溫酒送服三十顆藥丸。在空腹或晚餐前服用。
治療脾勞,心腹因寒氣而疼痛,時常腹瀉,適合服用厚朴丸:
厚朴(三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神麯(一兩,稍微炒過)、當歸(一兩)、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白礬(一兩半,燒成灰)、五味子(一兩)、縮砂(一兩,去皮)、黃連(一兩,去除鬚根,稍微炒過)、白龍骨(一兩)、白石脂(一兩)、乾薑(一兩,炮製至裂開,切碎)、訶黎勒(二兩,煨過後用皮)、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去除蘆頭)、附子(一兩,炮製至裂開,去除皮和臍)。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酒煮過的麥芽糊調和,搗三百下左右,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在空腹或晚餐前,用粥送服三十顆藥丸。
治療脾勞,胃氣不和,時常腹瀉,食慾不振且身體乏力,適合服用松脂丸:
松脂(一兩)、肉豆蔻(一兩,去殼)、訶黎勒(二兩,煨過後用皮)、蓽茇(二兩,有的版本為一兩)、縮砂(一兩,去皮)、人參(一兩,去除蘆頭)、乾薑(一兩,炮製至裂開,切碎)、白茯苓(一兩)、木香(一兩)、白朮(一兩)、麥芽(一兩,炒至微黃)、陳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膜,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融化的白蠟調和,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在飯前,用粥送服三十顆藥丸。
治療脾胃虛弱勞損,導致身體消瘦,腳膝疼痛,適合增強肌肉、調理脾胃、增強體力的黃耆丸:
黃耆(二兩,切碎)、覆盆子(一兩)、牛膝(一兩,去除苗)、鱉甲(一兩,塗上醋炙烤至黃色,去除邊緣部分)、石斛(二兩,有的版本為一兩,去除根部切碎)、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炙乾)、白朮(一兩)、附子(一兩,炮製至裂開,去除皮和臍)、肉桂(二兩,去除粗糙的表皮)、五味子(一兩)、人參(一兩,去除蘆頭)、沉香(一兩)、熟地黃(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三百下左右,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在空腹或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顆藥丸。
治療脾勞發熱,有蟲在脾中作病,導致人想嘔吐出蟲子,適合服用此吳茱萸根浸酒方:
吳茱萸根(從東邊取,大約一尺長,切碎)、大麻仁(四兩)、陳皮(二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膜,烘烤)。
將以上藥材搗碎,稍微磨粗一點,用五升清酒浸泡一晚,用小火溫熱,過濾去除藥渣。每天空腹喝一小杯,晚餐前再喝一次,直到蟲子排盡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