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2)
卷第二十六 (2)
1. 治肝勞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棗肉二兩。煉蜜相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粥飲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肝臟風勞。筋脈拘急。頭目不利。腰膝冷疼。四肢羸瘦。宜服羌活丸方。
羌活(一兩半),茯神(一兩),五加皮(一兩),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黃),防風〔三(一)兩去蘆頭〕,牛膝(一兩去苗),桂心(一兩),五味子(一兩),熟乾地黃(一兩),生乾地黃(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焙乾別搗為末),柏子仁(一兩),酸棗仁(一兩),山茱萸(一兩),巴戟(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四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肝臟風勞。頭眩多忘。憂恚不足。面目青黃。宜服生乾地黃丸方。
生乾地黃(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薯蕷(一兩),茯神(一兩),山茱萸(一兩),桂心(一兩),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遠志(一兩去心),柏子仁(一兩),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細辛(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甘菊花(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肝勞。肢節疼痛。筋脈攣縮。宜服虎骨浸酒方。
虎脛骨(五兩塗酥炙令黃),羚羊角屑(一兩),酸棗仁(一兩微炒),豬椒根(一兩),五加皮(二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丹參(一兩),芎藭(一兩),桂心(一兩),地骨皮(一兩),生乾地黃〔一(二)兩〕
上件藥。細銼。以生絹袋盛。用清酒一斗五升漬之。經七日後。每於食前。暖飲一盞。
治肝勞。或生長蟲。恐畏不安。眼中赤脈。宜服此方。
雞子(五枚去黃),吳茱萸根(三兩東引者銼搗為末),蠟(三兩),粳米粉(一合)
上件藥。將茱萸根末。與米粉和令勻。於銅器中。以雞子及熔蠟和丸。如小豆大。每服空腹。以粥飲下二十丸。蟲當自下。
白話文:
治肝勞諸方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二兩棗肉,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均勻,搗打三、四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時,用粥湯送服三十丸。晚餐前再服用一次。
治療肝臟因風邪引起的勞損,導致筋脈拘攣、頭目不適、腰膝冷痛、四肢消瘦,適合服用羌活丸。
羌活(一兩半),茯神(一兩),五加皮(一兩),鹿茸(一兩,去除毛,塗上酥油烤黃),防風(三兩,去除蘆頭),牛膝(一兩,去除莖苗),桂心(一兩),五味子(一兩),熟地黃(一兩),生地黃(一兩),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一夜後烘乾,另行搗成粉末),柏子仁(一兩),酸棗仁(一兩),山茱萸(一兩),巴戟天(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均勻,搗打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時,用溫酒送服四十丸。晚餐前再服用一次。
治療肝臟因風邪引起的勞損,導致頭暈健忘、憂愁煩悶、面色青黃,適合服用生地黃丸。
生地黃(一兩),防風(一兩,去除蘆頭),薯蕷(一兩),茯神(一兩),山茱萸(一兩),桂心(一兩),天雄(一兩,炮裂去除皮臍),遠志(一兩,去除心),柏子仁(一兩),川椒(一兩,去除籽粒及未開口的,稍微炒過去除汗液),細辛(一兩),枳實(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甘菊花(一兩),甘草(三分,炙烤至微赤色,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均勻,搗打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治療肝勞,導致關節疼痛、筋脈攣縮,適合服用虎骨浸酒方。
虎脛骨(五兩,塗上酥油烤黃),羚羊角屑(一兩),酸棗仁(一兩,稍微炒過),豬椒根(一兩),五加皮(二兩),枳實(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丹參(一兩),芎藭(一兩),桂心(一兩),地骨皮(一兩),生地黃(二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生絹布袋裝好,放入一斗五升清酒中浸泡。七天後,每次飯前,溫飲一小杯。
治療肝勞,可能產生蟲子,導致恐懼不安、眼中出現紅絲,適合服用此方。
雞蛋(五枚,去除蛋黃),吳茱萸根(三兩,向東生長的,切碎搗成粉末),蠟(三兩),粳米粉(一合)。
將吳茱萸根粉末與米粉混合均勻,在銅器中將雞蛋與融化的蠟混合,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時,用粥湯送服二十丸。蟲子會自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