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四 (6)
卷第五十四 (6)
1. 治水氣心腹鼓脹諸方
夫水氣心腹鼓脹者。由脾腎二臟俱虛故也。脾主於土。腎主於水。土能剋水。今脾胃虛弱。不能制於水。使水氣停聚在於腹內。故令心腹鼓脹也。
治水氣心腹鼓脹。喘息。大小便不利。大戟散方。
白話文:
如果出現腹脹水腫的情況,這是由於脾臟和腎臟這兩個器官都虛弱所致。脾臟五行屬土,腎臟五行屬水,土能剋制水。現在脾胃虛弱,不能剋制水氣,導致水氣積聚在腹部,因此引起腹脹。
大戟(銼碎微炒),甘遂(煨令微黃),續隨子,牽牛子(微炒),葶藶子(隔紙炒令紫色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大戟(磨碎後稍稍乾炒) 甘遂(烘烤至微黃) 續隨子 牽牛子(稍稍乾炒) 葶藶子(隔著紙炒至呈紫色以上各半兩(約 15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煎燈心湯。調下半錢。空心服。得通利水下。為效。
治水氣。心腹鼓脹。大小便澀。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藥時,用燈心湯煎煮,加入半錢的藥粉攪拌服用。空腹服用,若能順利利水,即見效。
羊桃根(半斤銼),桑根白皮(半兩銼),木通(半斤銼),大戟(半斤銼碎微炒)
白話文:
羊桃根(半斤,切碎) 桑樹根白色的樹皮(半兩,切碎) 木通(半斤,切碎) 大戟(半斤,切碎炒微焦)
上件藥。搗令碎。以水二斗。煮至五升。去滓。熬如稀餳。每服空心。以茶清調下一茶匙。得大小便一時通利。三兩行為效。宜且吃漿水粥補之。
白話文:
上述藥物搗碎,加兩鬥水熬煮至剩五升,去掉藥渣。熬成稀糊狀即可。每次於空腹時服用,用茶水調和一茶匙,可使大小便同時通暢。三兩次藥效就會顯著,然後再配合進食稀飯調養身體。
治水氣。心腹鼓脹。四肢羸瘦。喘息促急。食飲漸減。小便澀少。臍下妨悶。檳榔丸方。
白話文:
治療水腫、心腹脹大、四肢消瘦、呼吸困難、喘息頻繁、飲食逐漸減少、小便不順、腹部下方有阻塞感的症狀。使用「檳榔丸」方劑。
檳榔(一兩),海蛤(一兩細研),桂心(半兩),訶黎勒皮(一兩),漢防己(一兩),木香(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郁李仁(一兩),旋覆花(半兩)
白話文:
- 檳榔:1 兩
- 海蛤:1 兩,研磨成粉
- 桂心:0.5 兩
- 訶黎勒皮:1 兩
- 漢防己:1 兩
- 木香:1 兩
- 桑根白皮:1 兩,切碎
- 郁李仁:1 兩
- 旋覆花:0.5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木通湯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水氣。心腹鼓脹。木香丸方。
白話文:
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再加入煉製後的蜂蜜,研搗三、四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丸劑 30 粒,以煎煮木通湯送服。每日服用三次。
木香(半兩),檳榔(半兩),硼砂(三分細研),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木香(半兩) 檳榔(半兩) 硼砂(三分,研磨成細粉) 青橘皮(三分,浸泡在熱水中去除白色瓤肉,烘烤) 吳茱萸(半兩,浸泡在熱水中七次,烘乾後略微炒製) 巴豆(三十枚,去掉皮和心,研磨後用紙包起來,壓出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釅醋一大盞。熬硼砂巴豆為膏。入末相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煎青橘皮湯下五丸。
白話文:
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用一碗濃醋。將硼砂和巴豆熬成膏狀。加入藥粉混合。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飯前。用煎過的青橘皮湯送服五丸。
治水氣。腫入腹。鼓脹。惡飲食方。
大戟(一兩銼碎微炒),皂莢(一兩炙黃焦去皮子),烏扇(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水下五丸。當下利一兩行。次日更服。以瘥為度。
又方。
白話文:
治療水腫、腹部脹滿、飲食不振的藥方。
- 大戟(一兩,切碎後微火炒熟)
- 皁莢(一兩,烤至黃焦後去皮子)
- 黑扇(一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再與蜂蜜混合,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子。每次在空腹時,用溫水吞下五顆丸子。通常會有一次或兩次的下痢後,病情就會緩解。隔天可以再次服用,直到病情完全好轉為止。 另一個藥方。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椒目(一兩微炒去汗),赤茯苓〔一(二)兩〕,吳茱萸(二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話文:
- 甜葶藶:二兩,用紙隔著炒至變紫色
- 椒目:一兩,稍微炒一下,去除汗味
- 赤茯苓:一(二)兩
- 吳茱萸:二兩,用熱水浸泡七次,烘乾後再稍微炒一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二十丸。日三服。
治水氣。心腹鼓脹。上氣喘息。宜服此方。
白話文:
上品藥物,需研磨成粉末。再煉製蜂蜜,與藥粉拌合,搗碎至三二百次。製成的丸子大小如同梧桐籽。每次服用時,請用溫水送下二十顆丸子。每日服用三次。 這方藥主要用於治療水腫,以及腹部因積水而膨脹的症狀、上氣不順或喘息的問題,適合服用此方進行治療。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甘遂(半兩煨令微黃),甜葶藶(三兩隔紙炒令紫色),椒目(一兩半微炒去汗),赤茯苓(一兩半),檳榔(一兩),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
白話文:
- 吳茱萸(半兩,浸入湯中七次後烘乾,稍微炒過)
- 甘遂(半兩,煨到微黃)
- 甜葶藶(三兩,隔紙炒到紫色)
- 椒目(一兩半,微炒後去除汗液)
- 赤茯苓(一兩半)
- 檳榔(一兩)
- 皁莢(一兩,去除黑皮,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去除種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以利為度。
又方。
白話文:
【上方的藥物。需先打碎研磨成細末。接著用煉製過的蜂蜜與之混合,做成丸狀,大小類似梧桐子。每日在空腹時,或者晚餐前,服用二十粒,並以粥湯送服。服用量以能通便為宜。 【又一方法。】】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檳榔(半兩),牛蒡子〔二(一)分微炒〕,商陸(一分)
白話文:
甘遂(半兩,煨烤至微黃),檳榔(半兩) ,牛蒡子(二分,稍加炒製),商陸(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豬腎一隻。切作四五片。摻藥半錢。用濕紙裹。煻火中煨熟。空心頓服。又微呷酒三二合。須臾下利為效。
白話文:
以上藥方,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時,準備一個豬腎,切成四五片。將半錢的藥粉撒在豬腎片上,用濕紙包裹。放入火中煨熟,趁空腹時一次服用。另外再稍微喝三二兩的酒。稍等片刻,如果出現腹瀉,就表示藥效發揮了。
2. 治水腫咳逆上氣諸方
夫腎主水。肺主氣。腎虛不能制水。故水妄行。浸溢皮膚。而身體腫滿。流散不已。上乘於肺。肺得水而浮。則上氣而咳逆也。
治水氣咳逆上氣。四肢浮腫。坐臥不安。漢防己散方。
白話文:
腎臟掌管水液。肺部掌管氣。如果腎虛,就無法控制水液。因此水液亂流,滲入皮膚,導致身體腫脹。腫脹蔓延不息,向上侵犯肺部。肺部得到水液後會浮腫,於是上衝氣道造成咳嗽和呼吸困難。
漢防己(半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木通(一兩銼),赤茯苓(一兩),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澤漆(半兩),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百合(一兩)
白話文:
半兩漢防己 一兩桑根白皮(切碎) 一兩木通(切碎) 一兩赤茯苓 半兩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後微炒) 半兩澤漆 半兩甜葶藶(隔著紙炒至紫紅色) 一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白色果肉後烘乾) 一兩百合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棗四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水氣。遍身腫滿。上氣咳逆。小便澀少。宜服此方。
白話文:
上件藥材,要研磨成細粉狀。每次服用量為五錢。用一大杯水,加入四顆棗果,煮至剩餘五分量。過濾後,於餐前溫熱飲用。 這是一種治療水腫、全身浮腫、呼吸困難、咳嗽以及尿量減少的方子。適合這種症狀的人服用。
桑根白皮(一兩銼),澤漆莖葉(一兩),赤茯苓(一兩),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桑樹根的白色樹皮(1 兩,切碎) 漆樹的莖葉(1 兩) 赤茯苓(1 兩) 葶藶(1 兩,隔著紙炒成紫色)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烏梅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如人行十里。小便大利為效。如未利。即再服。
治水氣浮腫。咳逆上氣。宜服此方。
白話文:
把上列的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一大杯水和半片的生薑片。煎煮至五分之一的水量。去渣。空腹時溫服。如同走十里路後排便順暢,就是有效。如果還沒有排便,就再服一次。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芍藥(半兩),秦艽(半兩去苗),漢防己(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甜葶藶(三分,用紙隔開炒制至紫色) 杏仁(半兩,用湯浸泡,去除皮尖,取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赤芍藥(半兩) 秦艽(半兩,去除根莖) 漢防己(半兩) 麻黃(半兩,去除根節) 郁李仁(半兩,用湯浸泡,去除皮,微炒) 桑根白皮(半兩,銼碎)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銼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水氣腫盛。咳逆上氣。小便赤澀。杏仁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末,每次取三錢。加入一中碗漿水,煎煮至藥液煮至六分之三左右。過濾掉渣滓,趁溫熱時服用。每天服用三四次。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茅根(一兩半銼),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一兩湯去白瓤焙),桑根白皮(二兩銼),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微炒),澤漆葉〔一(二)兩〕,川芒硝(一兩),木通(一兩銼)
白話文:
杏仁(1 兩,用熱水泡軟,去皮尖和裡面的兩顆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
白茅根(1.5 兩,弄碎)
赤茯苓(1 兩)
陳橘皮(1 兩,用熱水泡後,去白色部分,再烘乾)
桑根白皮(2 兩,弄碎)
郁李仁(2 兩,用熱水泡軟,去皮後微炒)
澤漆葉(1 或 2 兩)
川芒硝(1 兩)
木通(1 兩,弄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如人行十里。當下黃水一二升為效。
治水氣腫滿。咳逆上氣。烏扇丸方。
白話文:
以上述的藥材。將其搗碎成粗糙的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盞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剩五分之一。去除渣滓。趁熱空腹服用。如果服藥後能走十里路,當即排出黃色的水一到兩升,即表示藥效得宜。
烏扇(半兩),蛤蚧(一對塗酥微炙),木通(半兩銼),漢防己(半兩),大戟(三分銼碎微炒),檳榔(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續隨子(一分),海蛤(半兩細研),肉桂(半兩去皴皮),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
白話文:
- 烏扇:半兩
- 蛤蚧:一對,塗抹酥油,稍稍烤一下
- 木通:半兩,切碎
- 漢防己:半兩
- 大戟:三分,切碎,微炒
- 檳榔:半兩
- 陳橘皮:三分,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膜,再烤乾
- 附子:半兩,烤裂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 木香:半兩
- 當歸:半兩,切碎,微炒
- 郁李仁:三分,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微炒
- 續隨子:一份
- 海蛤:半兩,研成細粉
- 肉桂:半兩,去除粗糙的外皮
- 赤茯苓:半兩
- 赤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日五更初。以桑根白皮湯下三十丸。
治水腫。咳逆上氣。坐臥不得。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每個丸子的大小像小豆一樣。每天清晨五更(大約早上5點)時,用桑樹根的白皮煎煮的水送服30丸。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遂(半兩煨令微黃),牽牛子(一兩微炒),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 **甜葶藶(1兩):**隔著紙炒至呈紫色
- **陳橘皮(1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果皮,烘乾
- **甘遂(0.5兩):**烘烤至微黃
- **牽牛子(1兩):**略微炒過
- **郁李仁(0.5兩):**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煮赤小豆飲。及大麻子飲。下十丸。日三服。以大小便利為效。
又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煮赤小豆湯或大麻子湯,服用十丸。每日服用三次,以大小便通暢為治療效果的依據。
海蛤(一兩細研),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漢防己(一兩),杏仁〔一(二)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遂(一兩煨令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
白話文:
將海蛤(一兩細研磨)、甜葶藶(一兩用紙包炒至紫色)、漢防己(一兩)、杏仁(一兩,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用麩炒至微黃)、甘遂(一兩煨至微黃)、桑根白皮(一兩切碎)混合使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大麻子湯下七丸。
治水氣腫滿。咳逆上氣。坐臥不安。海藻丸方。
白話文:
這種藥方需要把藥材搗成細粉,再用棗肉搗勻,搗上三、五百下。把棗泥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前,用大麻子湯送服七顆。
海藻(二兩半洗去鹹味。)牽牛子(二兩半微炒),桂心(一兩),甜葶藶〔一(三)兩隔紙炒令紫色〕,牛黃(半兩細研),昆布(二兩半洗去鹹味),椒目(一兩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海藻(二兩半,清洗去除鹹味) 牽牛子(二兩半,微炒) 桂心(一兩) 甜葶藶(三兩,隔著紙炒至發紫) 牛黃(半兩,研細) 昆布(二兩半,清洗去除鹹味) 椒目(一兩,微炒後去除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