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16)

1. 治一切風通用浸酒藥諸方

治風。利關節。治頑麻。除疼痛。去攣縮。強腰膝。茄子根浸酒方。

干茄子根(二斤未著霜者細銼飯上蒸一炊時),蒼耳子(一升微炒搗碎),牛膝(一斤去苗),鼠黏子(一升微炒搗碎),大麻子(一升微炒搗碎),牛蒡根(一斤切酥炒黃),防風,萆薢(二兩)晚蠶砂(半斤微炒),枸杞子,敗龜(二兩塗酥炙微黃搗為末),虎脛骨(二兩塗酥炙微黃搗為末),桔梗(一兩去蘆頭),羌活(二兩),秦艽(二兩去苗),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都細銼。以生絹袋盛。用好酒三斗浸。以瓷瓶盛。密封。經二七日開之。開時不得面對瓶口。每日空心服。日午初夜。量力溫服一盞。疾重者不過一劑瘥。忌毒滑魚肉等。

治風。海桐皮浸酒方。

海桐皮,五加皮,獨活,側子(炮裂去皮臍),天麻,桂心,防風(去蘆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杜仲〔去皺皮炙微黃,以上各一(二)兩〕,牛膝(五兩去苗),薏苡仁(六兩),生地黃(半斤)

上件藥。細銼和勻。以生絹袋盛。用清酒一斗浸之。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每日隨性飲一盞。常令有酒氣。不得大醉。

治風。烏雞釀酒方。

烏雞(一隻。其雞先以籠養。用大麻子五升。與雞吃。吃盡。即便用雞。去毛及腸胃。淨洗拭乾。將其肉碎銼。毛即燒灰。亦同釀酒。)羌活(三兩),桂心〔一二(兩)〕,牛膝(四兩去苗)芎藭(二兩),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防風〔三分(兩)去蘆頭〕,萆薢(三兩),熟乾地黃(四兩)烏蛇(六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獨活(五兩),石斛(三兩去根),虎脛骨(五兩塗酥炙微黃),當歸(二兩),海桐皮(五兩),丹參(四兩),白膠香〔一(二)兩〕,地骨皮〔一(十)兩〕,五加皮(十兩),百靈藤〔一(十)兩〕,松節(十兩)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以水二碩。煎取五斗。與曲末。如常法同釀酒。候熟。即日飲三四盞。忌生冷毒滑動風物。

治丈夫婦人。骨節痠痛。行步艱難。肩背傴僂。言語謇澀。口喎面斜。中風失音。半身不遂等疾。宜服茯苓菊花浸酒方。

白茯苓(五兩),甘菊花(二兩),山茱萸(二兩),菟絲子(三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栝蔞根(二兩),防風(二兩去蘆頭),熟乾地黃(二兩),天雄(二兩炮裂去皮臍),牡丹(二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牡蠣(一兩為粉),黃耆(二兩),紫菀(一兩洗去苗),菖蒲(二兩),石斛(一兩去根),柏子仁(一升),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蛇床仁(一兩),遠志(二兩去心),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二兩炮裂),赤芍藥(二兩),牛膝(二兩去苗),萆薢(二兩),狗脊(二兩),蒼耳子(二兩),虎脛骨(一兩塗酥炙微黃),鼠黏子(一兩微炒),桔梗(一兩去蘆頭),羌活(二兩),牛蒡根(二兩),枸杞子(半兩),晚蠶砂(三兩微炒),續斷(二兩)

白話文:

治一切風通用浸酒藥諸方

茄子根浸酒方: 此方主治風濕痺痛,關節不利,肢體麻木,疼痛攣縮,腰膝無力等症。藥材包括:干茄子根、蒼耳子、牛膝、鼠黏子、大麻子、牛蒡根、防風、萆薢、晚蠶砂、枸杞子、敗龜、虎脛骨、桔梗、羌活、秦艽、附子。將所有藥材細銼,用生絹袋盛裝,放入三斗好酒中浸泡,用瓷瓶密封,浸泡十四天後服用。每日空腹及午后各服溫酒一盞,病情嚴重者一劑即可見效。忌食腥辣油膩食物。

海桐皮浸酒方: 此方也主治風濕痹痛。藥材包括:海桐皮、五加皮、獨活、附子、天麻、桂心、防風、枳殼、杜仲、牛膝、薏苡仁、生地黃。將藥材細銼,用生絹袋盛裝,用清酒一斗浸泡,春夏七日,秋冬十四日。每日酌情服用,保持酒氣即可,不可飲醉。

烏雞釀酒方: 此方同樣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藥材包括:用大麻子喂養的烏雞(去毛及內臟)、羌活、桂心、牛膝、川芎、附子、防風、萆薢、熟地黃、烏蛇、獨活、石斛、虎脛骨、當歸、海桐皮、丹參、白膠香、地骨皮、五加皮、百靈藤、松節。將藥材細銼,加水煎煮取汁,與酒曲混合釀酒。酒熟後每日飲用三到四盞。忌食生冷、油膩及辛辣刺激食物。

茯苓菊花浸酒方: 此方適用於男女因風濕痺痛導致的骨節酸痛、行動困難、肩背佝僂、言語不清、口眼歪斜、中風失語、半身不遂等症。藥材包括:白茯苓、甘菊花、山茱萸、菟絲子、肉蓯蓉、栝樓根、防風、熟地黃、天雄、牡丹、人參、白朮、牡蠣、黃耆、紫菀、菖蒲、石斛、柏子仁、杜仲、蛇床子、遠志、附子、乾薑、赤芍藥、牛膝、萆薢、狗脊、蒼耳子、虎脛骨、鼠黏子、桔梗、羌活、牛蒡根、枸杞子、晚蠶砂、續斷。將所有藥材細銼,按方劑比例浸泡於酒中,具體浸泡時間及用法用量未在原文中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