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三 (3)
卷第五十三 (3)
1. 治消腎諸方
夫消腎者。是腎臟虛憊。膀胱冷損。脾胃氣衰。客邪熱毒轉熾。縱然食物。不作肌膚。腿脛消細。骨節痠疼。小便滑數。故曰消腎也。凡人處生。放恣者眾。盛壯之時。不自慎惜。極意房中。稍至年長。腎氣虛弱。百病既生。又年少懼不能房。多服石散。而取極情。遂致過度。
白話文:
由於真氣耗盡,身體只剩下腎氣孤獨存在。因此,患者體質虛弱,嘴脣和嘴巴乾裂,導致精液流失,小便呈白色渾濁。大便乾硬,或者出現口渴伴隨腹瀉,或口渴但無腹瀉,或不口渴但有腹瀉。患者所吃的食物幾乎都轉化為小便排出體外。這種情況是由於腎氣虧損所致,故稱之為「消腎」。 真氣既盡。石氣孤立。唯有虛耗。唇口乾焦。精液自泄。或小便白濁。大便乾實。或渴而且利。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所食之物。皆作小便。腎氣消損。故名消腎也。
治消腎。小便滑數。口乾心煩。皮膚乾燥。腿膝消細。漸至無力。熟乾地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腎虛的症狀,如小便頻繁且不暢、口乾舌燥、心情煩躁、皮膚乾燥、腿部和膝蓋細弱無力。可使用熟乾地黃散這個方劑。
熟乾地黃(一兩),雞膍胵(一兩微炒),黃耆(一兩銼),白茯苓(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龍骨(一兩半),桑螵蛸(三分微炒),牡蠣粉(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牛膝(一兩去苗),枸杞子(三分)
白話文:
熟地黃:半斤 雞內金:半斤(略微炒過) 黃耆:半斤(切片) 白茯苓:半斤 麥門冬:150克(去芯) 龍骨:750克 桑螵蛸:150克(略微炒過) 牡蠣粉末:半斤 人參:半斤(去蘆頭) 牛膝:半斤(去幼苗) 枸杞子:15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腎。腎氣虛損。發渴。小便數。腰膝痛。腎瀝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渣後,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腎虛、腎氣損傷所引起的口渴、小便頻繁、腰膝疼痛,這是腎瀝丸的配方。
雞膍胵(一兩微炒),遠志(一兩去心),人參(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桑螵蛸(一兩微炒),澤瀉(一兩),熟乾地黃(一兩),桂心(一兩),當歸(一兩),龍骨(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二兩去心),五味子(半兩),磁石(三兩搗碎水淘去赤汁),白茯苓(一兩),芎藭(二兩),玄參(半兩)
白話文:
- 雞內金(1 兩,微炒)
- 遠志(1 兩,去心)
- 人參(1 兩,去蘆頭)
- 黃耆(1 兩,切碎)
- 桑螵蛸(1 兩,微炒)
- 澤瀉(1 兩)
- 熟乾地黃(1 兩)
- 桂心(1 兩)
- 當歸(1 兩)
- 龍骨(1 兩)
- 甘草(半兩,炙至微赤,切碎)
- 麥門冬(2 兩,去心)
- 五味子(半兩)
- 磁石(3 兩,搗碎,用水淘洗去除赤汁)
- 白茯苓(1 兩)
- 芎藭(2 兩)
- 玄參(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先以水一大盞(半)。煮羊腎至一盞。去水上浮脂及腎。次入藥五錢。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上述藥方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時,使用一對羊腎。切除脂肪膜。先用一大碗(半碗)的水煮羊腎,直到剩下一碗。撈出浮在水面的油脂和腎。然後加入五錢的藥粉和半錢的生薑。煎煮至五分之一剩餘。去掉渣滓。趁空腹時溫熱服用。晚餐前再次服用。
治消腎。因消中之後。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此疾。即兩腿漸細。腰腳無力。白茯苓丸方。
白話文:
治療腎虛。由於消渴症之後,胃中的熱氣傳到腎臟,消耗了腎臟的精華,使得腎臟變得乾燥,從而引發這種疾病。病人的兩腿會逐漸變細,腰部和腳部無力。可以用白茯苓丸來治療。
白茯苓(一兩),覆盆子(一兩),黃連(一兩去須),人參(一兩去蘆頭),栝蔞根(一兩),熟乾地黃(一兩),雞肶胵(五十枚微炒),萆薢(一兩銼),玄參(一兩),石斛(三分去根銼),蛇床子(三兩)
白話文:
白茯苓(60克),覆盆子(60克),黃連(60克,去除須根),人參(60克,去除鬚根),栝蔞根(60克),熟乾地黃(60克),雞內金(50枚,稍炒),萆薢(60克,切碎),玄參(60克),石斛(18克,去除根鬚,切碎),蛇牀子(18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磁石湯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四肢羸瘦。腳膝乏力。肉蓯蓉丸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物搗碎成粉末。加蜂蜜攪拌並搗杵三到五百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於進食前,用煎煮的磁石湯送服30粒。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熟乾地黃(一兩半),麥門冬(二兩去心焙),澤瀉(半兩),五味子(半兩),桂心(半兩),巴戟(半兩),地骨皮(三分),當歸(半兩),磁石(一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研如粉)黃耆(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雞肶胵(一兩微炒),赤石脂(半兩),韭子(半兩),白龍骨(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禹餘糧(三分燒醋淬三遍研如粉),牡丹(半兩),桑螵蛸(一兩半微炒)
白話文:
將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後炙乾;熟乾地黃、去心焙過的麥門冬、澤瀉、五味子、桂心、巴戟、地骨皮、當歸、醋淬七遍搗碎研成粉末的磁石、銼好的黃耆、去蘆頭的人參、微炒的雞肶胵、赤石脂、韭子、白龍骨、炙微赤銼的甘草、醋淬三遍研成粉末的禹餘糧、牡丹、微炒的桑螵蛸,這些藥材一起使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心神虛煩。小便無度。四肢羸瘦。不思飲食。唇口乾燥。腳膝乏力。黃耆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將已經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加入煉製好的蜂蜜,一起搗拌三五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在飯前,用清粥送服三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腎虛、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小便頻繁無度、四肢瘦弱、沒有食慾、嘴唇和口腔乾燥、腳膝無力等症狀。這是黃耆丸的配方。
黃耆(三分銼),熟乾地黃(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雞肶胵(一兩微炙),山茱萸(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五味子(三分),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地骨皮(半兩),白茯苓(半兩),玄參(半兩),牛膝(一兩去苗),補骨脂(一兩微炒),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黃)
白話文:
材料:
- 黃耆(3分,切碎)
- 熟乾地黃(1兩)
- 麥門冬(2兩,去心,炒)
- 雞肶胵(1兩,稍烤)
- 山茱萸(3分)
- 人參(3分,去蘆頭)
- 五味子(3分)
- 肉蓯蓉(1兩,浸酒過夜,颳去皺皮,炒乾)
- 地骨皮(0.5兩)
- 白茯苓(0.5兩)
- 玄參(0.5兩)
- 牛膝(1兩,去苗)
- 補骨脂(1兩,稍炒)
- 鹿茸(1兩,去毛,塗抹酥油炒至金黃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煩渴。小便數多。味如餳糖。腳弱陰萎。唇乾眼澀。身體乏力。乾地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反覆搗打三五百次,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在飯前,用粥湯送服三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腎虛煩渴、小便頻繁、尿味甘甜、腳力軟弱、陽痿、嘴唇乾燥、眼睛不適以及身體疲乏無力等症狀,這是乾地黃丸的配方。
熟乾地黃(二兩),五味子(半兩),黃耆(三分銼),枸杞子(三分),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薯蕷(三分),澤瀉(半兩),遠志(半兩去心),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牛膝(半兩去苗),玄參(半兩),車前子(半兩),桑螵蛸(半兩微炒),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山茱萸(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牡丹〔三分(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白茯苓(三分)
白話文:
熟乾地黃(100 克) 五味子(25 克) 黃耆(15 克,切成小塊) 枸杞子(15 克) 肉蓯蓉(15 克,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烘乾) 麥門冬(75 克,去掉內核,烘烤) 薯蕷(15 克) 澤瀉(25 克) 遠志(25 克,去掉內核) 菟絲子(50 克,用酒浸泡 3 天,曬乾,搗碎成粉) 牛膝(25 克,去掉葉子) 玄參(25 克) 車前子(25 克) 桑螵蛸(25 克,略微炒過) 石英(50 克,研磨成細粉,用清水過濾) 山茱萸(25 克) 桂心(25 克) 人參(25 克,去掉根鬚) 附子(25 克,炮製破裂,去掉皮和臍) 牡丹(150 克) 甘草(15 克,烘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白茯苓(15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石英。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粥飲下亦得。
白話文:
將上文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石英粉研磨均勻。再加入蜂蜜和搗五到七百次,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顆。也可以用粥或飲品送服。
治消腎。氣虛羸瘦。四肢無力。小便色白。滑數不禁。不思飲食。心神虛煩。鹿茸丸方。
白話文:
治療腎虛,氣虛導致的瘦弱,四肢無力,小便顏色偏白且頻繁無法控制,沒有食慾,心神不寧煩躁。使用鹿茸丸來調理。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人參(三分去蘆頭),澤瀉〔五(三)分〕,赤石脂(三分),石斛(三分去根銼),熟乾地黃(二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白茯苓〔二(三)分〕,萆薢(三分銼),白芍藥(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黃耆(三分銼),桑螵蛸(半兩微炒),子芩(半兩),龍骨(三分),桂心(半兩),牡蠣(一兩燒為粉)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鹿茸(兩兩,去毛,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
- 人參(三分,去蘆頭)
- 澤瀉(五(三)分)
- 赤石脂(三分)
- 石斛(三分,去根,切碎)
- 熟乾地黃(兩兩)
-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乾)
- 白茯苓(二(三)分)
- 萆薢(三分,切碎)
- 白芍藥(三分)
- 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切碎)
- 黃耆(三分,切碎)
- 桑螵蛸(半兩,略微炒製)
- 子芩(半兩)
- 龍骨(三分)
- 桂心(半兩)
- 牡蠣(一兩,燒成粉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飲下二十丸。
治消腎。腎虛。小便滑數。腿膝消細。無力漸瘦。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均勻,然後搗打五百到七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早晨空腹和晚上飯前,用清粥送服二十丸。 這個方劑適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小便頻繁、腿部膝蓋細弱無力以及體重逐漸下降的情況。
黃耆(三分銼),五味子(半兩),澤瀉(三分),生乾地黃(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龍骨(三分),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牡丹(半兩),桑螵蛸(半兩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黃耆(切成三分大小),五味子(半兩),澤瀉(三分),當歸(一兩),菟絲子(浸泡在酒中三天,曝曬後搗成粉末),龍骨(三分),肉蓯蓉(浸泡在酒中一晚,颳去皺皮,烤乾),牡丹皮(半兩),桑螵蛸(略微炒香,半兩),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數。栝蔞根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均勻,然後反覆搗打三兩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小便頻繁,這是栝蔞根丸的配方。
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一兩去須),澤瀉(一兩),赤石脂(半兩),熟乾地黃(一兩),石膏(半兩細研),黃耆(三分銼),黃丹(三分),桑螵蛸(二七枚微炒),子芩(一兩),龍骨(三分),牡蠣(一兩燒為粉),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
白話文:
栝樓根(50 克),炙甘草(25 克,切碎並烤至微紅),黃連(50 克,去鬚),澤瀉(50 克),赤石脂(25 克),熟地黃(50 克),石膏(25 克,研磨成細粉),黃耆(15 克,切碎),黃丹(15 克),桑螵蛸(13 枚,微炒),茯苓(50 克),龍骨(15 克),牡蠣(50 克,燒成粉末),菟絲子(50 克,浸泡於酒中 3 天,曬乾後研磨成粉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虛極羸瘦。牡蠣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然後與已經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接著加入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打五百到七百下,直到可以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不限時間,用清粥送服三十丸。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腎虛、小便頻繁且尿液稀薄,以及極度虛弱消瘦的情況。這是牡蠣丸的配方。
牡蠣(一兩燒為粉),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黃耆(一兩半銼),土瓜根(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白茯苓(一兩半),熟乾地黃(一兩),龍骨(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牡蠣(燒成粉末,一兩) 鹿茸(去毛,用酥油烤製微黃,二兩) 黃耆(切碎,一兩半) 土瓜根(一兩) 人參(去鬚,一兩) 桂皮(半兩) 茯苓(一兩半) 生地黃(乾製後,一兩) 龍骨(一兩) 甘草(烤製微紅,切碎,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久渴不瘥。困乏。小便滑數。心神虛煩。枸杞子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均勻,反覆搗打三兩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早晨空腹及晚餐前,用清粥送服三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長期口渴、疲憊無力、小便頻繁且尿量多、心神不寧等症狀,名為枸杞子丸。
枸杞子(一兩),白茯苓(一兩),黃耆(一兩銼),雞膍胵(一兩半微炙),栝蔞根(三分),澤瀉(半兩),牡丹(半兩),山茱萸(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牡蠣(一兩燒為粉),桑螵蛸(三分微炒),車前子(三分)
白話文:
枸杞子(50公克),白茯苓(50公克),黃耆(50公克,切成小段),雞內金(75公克,略微烤過),栝樓根(15公克),澤瀉(25公克),牡丹皮(25公克),山茱萸(25公克),麥門冬(75公克,去心,焙炒過),牡蠣(50公克,燒成粉),桑寄生(15公克,略微炒過),車前子(15公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四肢少力。羸瘦困乏。全不思食。薯蕷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均勻,反覆搗打三兩百次,直到能夠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於飯前,用粥湯吞服三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小便頻繁、四肢無力、體弱消瘦、疲憊不堪以及完全沒有食慾的情況。這是薯蕷丸的配方。
薯蕷(一兩),雞膍胵(一兩微炙),牡丹(半兩),黃耆(半兩銼),栝蔞根(半兩),白龍骨(半兩),白茯苓(半兩),山茱萸(半兩),麥門冬〔一(二)兩去心焙〕,熟乾地黃(一兩),桂心(半兩),澤瀉(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枸杞子(半兩)
白話文:
山藥(60 克),雞肫皮(60 克,小火烤乾),牡丹皮(30 克),黃耆(30 克,切碎),栝樓根(30 克),白龍骨(30 克),白茯苓(30 克),山茱萸(30 克),麥門冬(60-120 克,去心烘乾),熟地黃(60 克),桂皮(30 克),澤瀉(30 克),附子(30 克,炮裂去皮臍),枸杞子(3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下元虛損。發渴不止方。
牛膝(一斤去皮),生地黃汁(五升)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然後加入煉製的蜂蜜一起搗拌,直到搗拌約三五百次,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在飯前,用清粥送服三十丸。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下元虧損和口渴不止。 所需材料為牛膝(一斤,去皮)和生地黃汁(五升)。
上件藥。將牛膝夜間入地黃汁中。浸至曉。即將出曝乾。逐日如此。候汁盡為度。如天陰。即焙乾。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
將牛膝在晚上放入地黃汁中浸泡。浸泡到天亮,取出晾乾。每天都這樣做,直到地黃汁用完為止。如果是陰天,就用火烘乾。
將晾乾後的牛膝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再搗杵三百到五百次。搓成像梧桐子那麼大的丸子。
每天空腹時,用粥送服三十顆。晚上飯前再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