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6)

1.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諸方

夫脾者臟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氣以為表裡。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盛水穀也。脾主磨而消之。則能嗜食。今脾胃俱虛弱。故不能飲食也。

白話文:

脾臟是一種內臟。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脾胃兩者的氣息互相作用,形成一種表裡關係。胃就像是一個水與穀物的倉庫,負責接收和儲存水與食物。脾臟則負責將食物磨碎消化,然後才能讓身體吸收。因此脾臟消化功能正常,人才能有食慾。現在你的脾胃都虛弱了,所以你無法正常進食。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食即妨悶。四肢少力。疼痛。宜服紅豆蔻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弱,不能正常飲食,吃東西後會感到不適和悶脹,四肢無力且有疼痛感。適合服用紅豆蔻散。

紅豆蔻(三分去皮),白朮(三分),桂心(三分),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三分煨用皮),黃耆(三分銼),當歸(三分銼微炒)

白話文:

**紅豆蔻:**3分,去除外皮。

白朮: 3分。

桂心: 3分。

厚朴: 2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烘烤至香氣濃鬱。

人參: 1兩,去除蘆頭。

陳橘皮: 1兩,浸泡於湯中,去除白色瓤,烘烤。

訶黎勒: 3分,烘烤後取出外皮使用。

黃耆: 3分,切碎。

當歸: 3分,切碎,稍作翻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的水,加入半片生薑,三顆棗,煎煮至六分之一。去掉藥渣。不拘時間,稍稍加熱後服用。忌食生冷、油膩和濕麪食物。

治脾胃氣虛。不思飲食。精神恐悸。上氣頓絕。身心昏昧。口乾舌焦。四肢無力。宜服木香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沒有食慾,精神恐懼不安,呼吸突然中斷,身心昏昏沈沈,口乾舌燥,四肢無力的症狀,應該服用木香散。

木香〔一(二)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白芍藥(半兩),桂心(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遠志(一分去心),五味子(半兩),京三稜(半兩炮銼),白朮(一兩),訶黎勒(半兩煨用皮),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 木香:1-2 兩
  • 人參:1 兩,去蘆頭
  • 白茯苓:1 兩
  • 當歸:1 兩,切片並略微炒過
  • 白芍藥:半兩
  • 桂心:半兩
  • 麥門冬:1 兩,去心
  • 遠志:1 分,去心
  • 五味子:半兩
  • 京三稜:半兩,炮製後切片
  • 白朮:1 兩
  • 訶黎勒:半兩,煨後使用果皮
  • 厚朴:1 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 陳橘皮:1 兩,浸泡湯汁後去除白瓤,焙乾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吃食。或時痰逆。四肢不和。宜服厚朴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物,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半的水,再放入生薑半片和三顆棗子。煎煮至水量剩餘六成。過濾藥渣,不拘時間溫服。服藥後避免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

厚朴〔一(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白朮(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三分湯浸(洗)七遍去滑〕,丁香(半兩),紅豆蔻(半兩去皮)

白話文:

厚朴一到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用火烤至香氣濃郁;人參一兩,去除蘆頭;桂心一兩;白朮一兩;陳橘皮一兩,用湯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然後烘乾;甘草半兩,用火烤至微紅色,切成細片;半夏三分,用湯水浸泡(洗滌)七遍,去除滑膩;丁香半兩;紅豆蔻半兩,去除外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飴糖。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背心常冷。四肢不和。宜服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篩過成細粉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水一中茶杯量。放入薑片半分,紅棗三枚。煎煮至水量減少六分之一,去渣。不拘何時,溫熱服用。忌食生冷、油膩、甜食。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高良薑(一兩銼),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

白話文:

人參(一兩,去除鬚根) 白朮(一兩) 厚朴(一兩半,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烘烤至香氣四溢) 高良薑(一兩,切碎) 川烏頭(一兩,炮製爆裂後去除外皮和臍部) 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食飲即吐。心腹時痛。宜服沉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的水,加入三枚大棗,煎煮到剩下六分量時,去掉渣滓。不拘時間,稍微溫熱後服用。 適用於脾胃氣虛弱,無法正常飲食,吃東西就吐,以及心腹部位時常疼痛的情況,適合服用沈香散。

沉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紅豆蔻(三分去皮),白朮(半兩),桂心(半兩)

白話文:

沉香(半兩) 人參(半兩,去除根鬚) 陳橘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然後烘烤) 紅豆蔻(三分,去除外殼) 白朮(半兩)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胃氣虛弱。嘔逆。不能飲食。宜服草豆蔻撥刀方。

草豆蔻(二枚去皮),高良薑(半兩),生薑汁(半合)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半片生薑和三顆紅棗,煎煮至六分滿,去除藥渣,不限時間,稍微熱的時候服用。此方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弱,嘔吐反胃,無法進食等症狀。

草豆蔻去皮取兩枚,良薑半兩,加入生薑汁半合。

上件藥。前二味細銼和勻。以水一中盞。煮取二合。並生薑汁溲白麵四兩。為撥刀。以羊肉臛汁內。煮令熟。空腹食之。

白話文:

前述藥材。前面兩味藥材細細研磨,均勻混合。用一中號茶杯的水煮沸,取兩杯藥湯。另外用生薑汁和四兩白麵攪拌,製成麵糊。把麵糊放入羊肉湯中煮熟。趁熱空腹食用。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宜服生薑煎方。

生薑(半斤研取汁),白蜜(十兩),人參(四兩末)

上件藥。用銀鍋子內。都攪令勻。以慢火熬成煎。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粥飲調下一茶匙。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肌膚瘦瘁。面色萎黃。宜服白朮丸方。

白話文:

若脾胃氣虛弱,無法正常飲食,可以服用生薑煎。將半斤生薑研磨取汁,加入十兩白蜜和四兩研磨成粉的人參,用銀鍋子混合均勻,以慢火熬成藥汁。每次服用時,不限時間,用熱粥調和一茶匙服用。

若脾胃氣虛弱,無法正常飲食,導致肌膚消瘦憔悴,面色發黃,可以服用白朮丸。

白朮(二兩),神麯〔一(二)兩微炒令黃〕,人參(一兩去蘆頭),乾薑〔一(三)分炮裂銼〕,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蓽茇(一兩)

白話文:

白朮:兩兩 神曲:一兩或兩兩,微炒至變黃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乾薑:三分,打碎並切成小塊 陳皮:兩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並烘烤 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

用煮過的棗肉和粉末揉成丸子,大小和梧桐子差不多。

不限服用時間,用稀飯送服二十到三十顆丸子。

2. 治脾實熱咽喉不利諸方

夫脾胃之氣。候於唇口。通於咽喉。連於舌本。咽喉者水穀之道路。神氣之往來。若脾氣壅實。則上焦生熱。故令頭痛心煩。口舌乾燥。咽喉不利也。

治脾實熱。舌本強。咽喉不利。體重不能行步。宜服柴胡散方。

白話文:

脾胃之氣,反映在脣口上,通達咽喉,連接舌根。咽喉是飲食的通道,也是神氣往來的道路。如果脾氣鬱結,會導致上焦(胸腔以上部位)產生熱氣,從而引起頭痛、心煩、口舌乾燥、咽喉不適等症狀。

柴胡(一兩去苗),赤茯苓(三分),玄參(三分),大青(一兩),龍膽(三分去蘆頭),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芒硝(二兩),絡石(二兩),川升麻(一兩)

白話文:

柴胡(一兩,去除苗頭) 赤茯苓(三分之一兩) 玄參(三分之一兩) 大青(一兩) 龍膽(三分之一兩,去除蘆頭) 杏仁(三分之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然後炒至微黃) 川芒硝(二兩) 絡石(二兩) 川升麻(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脾實熱。咽乾頭痛。心神煩渴。射干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下六分,濾去渣滓,不拘時間溫服。忌食烤炸熱性食物和麵食。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脾臟實熱引起的咽喉乾燥、頭痛以及心煩口渴的症狀,名為射乾散。

射干(一兩),石膏〔一(二)兩〕,大青(三分),葳蕤(二分),赤茯苓〔二(三)分〕,川升麻(三分),黃芩(三分),獨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絡石(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射干(60 克),石膏(60 [120] 克),大青葉(18 克),葳蕤(12 克),赤茯苓(12 [18] 克),川升麻(18 克),黃芩(18 克),獨活(30 克),甘草(30 克,炙微赤,切碎),絡石(18 克),杏仁(30 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和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生地黃一分。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脾實熱。喉中腫痛。熱塞不通。升麻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一中盞水,加入七片竹葉、一分生地黃、半份生薑。煎煮至六分水量。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忌食辛辣、燥熱和麵食。

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羚羊角屑(半兩),木通(半兩銼),赤芍藥(半兩),絡石(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炙),川芒硝(一兩),黃芩(三分)

白話文:

川升麻一兩,射干一兩,羚羊角屑半兩,木通半兩銼,赤芍藥半兩,絡石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炙,川芒硝一兩,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咽喉干。頭痛心煩。四肢壅悶。宜服枳殼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的水,加入一分生地黃,煎煮至剩下六分,濾去渣滓,不分時間溫熱服用。 這個方劑適用於治療脾臟實熱引起的咽喉乾燥、頭痛、心煩及四肢悶脹等症狀,建議使用枳殼散。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石膏(二兩),子芩(半兩),柴胡(一兩去苗),玄參(一兩),赤茯苓(半兩),川升麻(三分),射干〔二(三)分〕,羚羊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二分(兩)去心〕

白話文:

枳殼(一兩,用麩子炒至微黃,去除內膜) 石膏(二兩) 子芩(半兩) 柴胡(一兩,去掉根鬚) 玄參(一兩) 赤茯苓(半兩) 川升麻(三分) 射干(二分或三分) 羚羊角屑(半兩)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麥門冬(二分或兩,去除內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舌本強。唇口腫。咽喉窒塞。心神煩熱。宜服犀角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入十四片竹葉,煎煮到剩下六分的量,去掉渣滓。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這個方劑適用於治療脾臟實熱導致的舌頭僵硬、嘴唇腫脹、咽喉堵塞和心神煩躁等症狀,可以使用犀角散來治療。

犀角屑(三分),獨活(三分),黃芩(一兩),川升麻(一兩),馬牙硝(一兩),玄參(一兩)射干〔二(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犀牛角粉(3錢),獨活(3錢),黃芩(1兩),川升麻(1兩),馬牙硝(1兩),玄參(1兩),射干(2兩或1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後切段)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淡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實熱。唇腫心煩。咽喉不利。體熱煩疼。宜服地骨皮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茶碗水。煎煮到剩五分之二。濾渣。加入半湯匙淡竹汁。再煎煮一兩次沸騰即可。不限服藥時間,溫熱服用。

地骨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柴胡(一兩半去苗),川升麻(一兩),赤芍藥(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一兩),石膏(二兩),龍膽(三分去蘆頭)

白話文:

地骨皮(15克),麥門冬(60克去心),柴胡(75克去苗),川升麻(60克),赤芍藥(15克),甘草(30克炙至微赤並切碎),射干(60克),石膏(120克),龍膽(15克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蒡汁一合。更煎一兩沸。食後溫服。

治脾臟實熱。咽喉不利。口舌乾燥。宜服犀角丸方。

白話文:

前面的藥,搗碎後過篩成散。每次服用三分。加入水一中盞,煎煮至五分之一。除去藥渣。加入牛蒡汁一合(100毫升)。繼續煎煮一兩次沸騰。飯後溫熱服用。

犀角屑(一兩),牛蒡子(半兩),射干(半兩),川升麻(二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訶黎勒皮(半兩),木通(半兩),黃芩(藥)(半兩),馬牙硝(半兩研),龍腦(一錢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犀牛角粉(30克),牛蒡子(15克),射干(15克),川升麻(6克),麥門冬去心後烘焙(30克),訶子皮(15克),木通(15克),黃芩(15克),馬牙硝研磨(15克),龍腦研磨(3克),甘草炙微紅後切碎(15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竹葉湯下二十丸。食後服。忌生果炙爆熱面。

白話文:

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放入研磨好的藥材中,均勻攪拌。加入煉過的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用竹葉湯送服 20 丸。飯後服用。忌食生冷、剛烤過的水果和熱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