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一 (2)

1. 治留飲宿食諸方

夫留飲宿食者。由飲酒後飲水。氣停留於脾胃之間。脾得濕氣則不能消食。令人噫氣酸臭。腹滿吞酸。所以為留飲宿食也。

治留飲宿食不消。腹中積聚。檳榔散方。

白話文:

所謂的「留飲宿食」是指飲酒後又喝水。氣滯留在脾胃之間。

脾臟受潮濕之氣影響,消化能力降低。會讓人打嗝有酸臭味,腹部脹滿,有吞酸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留飲宿食」。

檳榔(一兩),人參(一兩),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赤芍藥(一兩),川大黃〔二(一)兩半銼碎微炒〕,白朮(一兩),澤瀉(一兩),木香(一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白話文:

檳榔(50克),人參(50克),桂心(50克),甘草(50克,烤至微紅,切碎),郁李仁(50克,用熱水浸泡,去皮),赤芍藥(50克),大黃(100-125克,切碎,微炒),白朮(50克),澤瀉(50克),木香(50克),枳實(25克,用麵粉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微利為度。

治胸膈留飲。腹中虛滿。氣逆不下飲食。宜服白朮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文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約 4.5 克),用一杯水,加入半錢(約 2.5 克)生薑,煎煮至剩六分之量。濾去藥渣,不受時間限制,趁溫熱服用。服用後微微通便即可。

白朮(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丁香(半兩),赤茯苓(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白朮(50 克) 陳橘皮(50 克,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瓤衣,烘烤) 丁香(25 克) 赤茯苓(25 克) 半夏(25 克,用湯洗七次去除滑性) 附子(25 克,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 桂心(25 克) 前胡(50 克,去除蘆頭) 甘草(25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下堅滿。此為留飲宿食。宜服此方。

甘遂(一錢煨微黃),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赤芍藥(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汁半合。蜜半合。湯一中盞。相和。分為三服。每於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治留飲宿食。寒熱煩滿。宜服木通丸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煮至六分,去渣,不分時間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心下堅滿,屬於留飲宿食,宜服用此方。

將甘遂(一錢微煨至黃色)、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赤芍藥(一分)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用生薑汁半合、蜂蜜半合、溫水一中盞混合,分三次服用,每次於飯前溫熱服用,以利尿為度。

此方用於治療留飲宿食,伴隨寒熱煩滿,宜服用木通丸。

木通(半兩銼),椒目(半兩微炒去汗),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川芒硝〔一(二)兩〕,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木通(半兩,切成小片) 椒目(半兩,微炒去汗) 附子(半兩,炮裂後去皮和臍) 厚朴(半兩,去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製香味濃鬱) 川芒硝(1-2兩) 甜葶藶(1兩,隔著紙炒至紫紅色) 半夏(半兩,用湯洗滌七次去除黏液) 川大黃(1兩,切碎後微炒) 杏仁(1兩,用水浸泡後去皮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別搗葶藶杏仁如膏。和諸藥末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心腹留飲。宿食不化。腹脹氣悶。痰逆頭痛。宜服桂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另外將葶藶和杏仁搗成膏狀。將所有藥粉與膏狀物混合均勻。加入煉製的蜂蜜,搗杵三百到兩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藥前,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桂心(半兩),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人參(半兩去蘆頭),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半夏(一兩湯浸七遍去滑),乾薑(一兩炮裂銼),巴豆(二十枚水煮一日去皮心炒令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桂心(30克),石膏(60克,研磨細膩,並經水飛處理),人參(30克,去除蘆頭),川大黃(30克,切碎,略微炒過),半夏(60克,用熱水浸泡七次,去除滑膩感),乾薑(60克,烘烤後切碎),巴豆(20粒,用水煮一天,去除外皮和內心,炒至黃色),附子(60克,烘烤後切碎,去除外皮和肚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巴豆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豆大。每服食前。以溫水下五丸。

治留飲宿食不化。芫花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再將巴豆研磨均勻。使用煉製過的蜂蜜與藥粉混合,反覆搗打三兩百次,做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在進食前以溫水吞服五粒。 用於治療體內積留的食物不消化。[芫花丸] 方。

芫花(一兩醋拌炒令乾),甘遂(一兩煨微黃),黃連(二兩去須),麻黃(二兩去根節),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芫花(一兩,用醋拌炒至乾) 甘遂(一兩,煨至微黃) 黃連(二兩,去除須根) 麻黃(二兩,去除根莖) 杏仁(二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雙仁研磨成膏狀) 附子(一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 巴豆(十枚,去除皮和心,研磨成粉,用紙包起來壓去油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巴豆杏仁膏。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留飲宿食。心下伏痛。四肢煩疼。宜服當歸丸方。

白話文:

將上文所列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和杏仁膏,一起研磨至均勻。然後加入煉過的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小豆。每次在服用藥物之前,用粥送服二十丸。

當歸(一兩銼微炒),赤茯苓(三分),枳實(一兩麩炒微黃),桂心(三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當歸(一兩,切碎,略微炒一下) 赤茯苓(三分) 枳實(一兩,用麩皮炒到微黃) 桂心(三分) 川大黃(半兩,切碎,略微炒一下) 巴豆(十顆,去除皮和仁,研磨成粉,用紙包裹壓去油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豆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二丸。以利為度。

治腹中留飲。宿食不消。海藻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加入巴豆攪拌均勻。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與藥粉混合,搗打三到二百次,直到可以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在飯前用粥水吞服兩丸,直到感到腸胃通暢為止。 這個方法用來治療腹部積水和消化不良。這是海藻丸的配方。

海藻(半兩洗去鹹味。)漢防己(半兩),甘遂(半兩煨微黃),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白話文:

海藻(半兩,洗去鹹味) 漢防己(半兩) 甘遂(半兩,煨製微黃) 枳殼(一兩,用麩皮炒過,微黃後去瓤) 川椒(半兩,去除眼睛和閉合部分,用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五丸。以利為度。

治暴宿食。留飲不除。腹中為患者。宜服大黃丸方。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三兩),赤茯苓(三兩),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水下二丸。以利為度。

治留飲宿食不化。桑耳丸方。

桑耳〔二(一)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前用粥水送服五顆,以通便為度。

這個方子適用於暴飲暴食、食物積滯、腹部脹滿疼痛的患者。

將川大黃、川芒硝、赤茯苓、巴豆研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混合,搗三百至二百杵,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前用溫水送服兩顆,以通便為度。

這個方子適用於食物積滯不消化、腹脹不適的患者。

將桑耳和巴豆研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即可。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肉和丸。如麻子大。食前。以溫水下二丸。如人行十里。其病當下。如未下。服三丸。病下即止。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棗肉做成丸子,每個像麻子那麼大。飯前用溫水服下兩丸。像人走了十里路那麼遠,你的病就會拉出來。如果還沒拉出來,再服用三丸。病拉出來後就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