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12)

1. 治白癩諸方

夫白癩病者。其語聲嘶嗄。目視不明。四肢頑疼。身體大熱。心中懊懣。手足緩縱。背膂拘急。肉如針刺。或生癮疹。而起往往正白。在皮肉裡。鼻有息肉。目生白珠。當於瞳子視無所見。此名白癩也。

治白癩。鯪鯉甲丸方。

鯪鯉甲(三片炙微黃),蝮蛇(半條酒浸炙微黃),斑蝥(二枚糯米拌炒微黃去翅足),蜈蚣(一枚炙微黃去足),魁蛤〔半兩(枚)〕,虻蟲(二枚炒微黃),水蛭(二枚生),蜘蛛(二枚生乾者),蠐螬(三枚生),附子〔二枚(兩)炮裂去皮臍〕,雷丸(十枚),水銀(半兩與硝石點豬汁研令星盡),硝石(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巴豆(十五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桂心(半兩),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川芒硝(半兩),射罔(半兩),龍骨(半兩),礬石灰(半兩),黃連(半兩去須),滑石(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水下兩丸。

治周身白點。如脂如榆莢。搔之白屑落。或癢或痛。色白漸展。世呼為白癩。宜服苦參醞酒方。

苦參(五斤),露蜂房(五兩),蝟皮(一具)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浸細面五斤。炊秫米三斗拌如常醞法。酒熟。壓去滓糟。每於食前。暖飲一小盞。

治白癩風。天麻煎方。

天麻(一斤),天蓼木(三斤)

上件藥。銼如大豆粒。用水三斗。入銀鍋或石鍋中。煎至一斗二升。濾去滓。卻於慢火上。煎如稀餳。每於食前。用荊芥薄荷酒調下半匙。

治白癩方。

斑蝥(二七枚與糯米同炒令黃),大腹蛇(一條幹者並頭尾全者用炙微黃)

上件藥。以酒七升。入瓷瓶中。用糠火煨酒及一升。濾去滓。收瓷閤中。每取薄塗於白癩上。

又方。

馬鞭草(不限計多少)

上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用荊芥薄荷湯調下一錢。

白話文:

治白癩諸方

患有白癩的人,聲音嘶啞,視力模糊,四肢疼痛僵硬,身體發熱,心中煩悶,手腳活動遲緩,背部肌肉緊繃,皮膚像針刺般疼痛,有時會長出疹子,這些疹子通常是白色的,位於皮肉之間;鼻子上長息肉,眼睛裡長白珠,瞳孔看起來什麼也看不見,這就是白癩。

治療白癩的鯪鯉甲丸方:

鯪鯉甲(三片,炙烤至微黃),蝮蛇(半條,用酒浸泡後炙烤至微黃),斑蝥(兩枚,用糯米拌炒至微黃,去掉翅膀和腳),蜈蚣(一隻,炙烤至微黃,去掉腳),魁蛤(半兩),虻蟲(兩枚,炒至微黃),水蛭(兩枚,生用),蜘蛛(兩枚,乾燥的生用),蠐螬(三枚,生用),附子(兩枚,炮製後去掉皮和臍),雷丸(十枚),水銀(半兩,與硝石用豬油研磨至細膩),硝石(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後微炒),石膏(一兩,研磨成細粉後水飛),巴豆(十五枚,去掉皮和心,研磨後用紙包好壓榨出油),桂心(半兩),川椒(一分,去掉蒂頭和閉口不開的,微炒後去汗),川芒硝(半兩),射罔(半兩),龍骨(半兩),礬石灰(半兩),黃連(半兩,去掉鬚根),滑石(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丸,空腹或晚飯前,溫水送服。

治療周身白點,像油脂或榆莢,搔抓後有白色皮屑脫落,有時癢有時痛,顏色發白逐漸擴散,俗稱白癩的方子,宜服用苦參醞酒方:

苦參(五斤),露蜂房(五兩),蝟皮(一隻)。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三斗煮成一斗,濾去藥渣,浸泡細麵粉五斤,再加入秫米三斗,按照釀酒的常規方法釀造。酒熟後,壓榨出酒渣。每次飯前溫服一小盞。

治療白癩風的天麻煎方:

天麻(一斤),天蓼木(三斤)。

將以上藥材切成大豆粒大小,加水三斗,放入銀鍋或石鍋中煎煮至一斗二升,濾去藥渣,再用小火煎煮成稀稠狀。每次飯前,用荊芥薄荷酒調服半匙。

治療白癩的方子:

斑蝥(十四枚,與糯米一起炒至發黃),大腹蛇(一條乾燥的,頭尾完整,炙烤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用酒七升浸泡在瓷瓶中,用糠火煨煮至剩下一升酒,濾去藥渣,儲存在瓷器中。每次取少許塗抹在患處。

又一方:

馬鞭草(用量不限)。

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飯前,用荊芥薄荷湯調服一錢。

2. 治大風出蟲諸方

夫五臟生五蟲。則成五癩。其蟲各隨五臟之色。四蟲可療。一蟲黑者不可療。亦有專心醫治。時有瘥者。今以藥出其蟲。以驗可療不可療也。

治大風出五蟲癩。四色可治。唯黑蟲不可治。宜先服阿魏雷丸散方。

阿魏(一分生用),雷丸(半兩),雄黃(半兩細研),硃砂(半兩細研),滑石(半兩),石膽(一分細研),硝石(半兩細研),白蘞(一分),犀角屑(半兩),牛黃(半兩細研),紫石英(半兩細研水飛過),斑蝥(二十枚糯米拌炒米黃去翅足),芫菁(二十枚糯米拌炒米黃去翅足)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日空心。以清酒調下一錢。飢即食小豆羹飯為良。切忌多食。食飽蟲即出。遲日西腹空。更服一錢。若覺小便似淋痛。不問早晚。即更服一錢。若覺欲小便如似痛澀。即就一瓷器中尿。尿出看之。其蟲或如爛筋狀。各逐其臟。辨蟲之顏色也。

治大風。肌膚不仁。頭面身上瘡。顏色腫黑。腹內生蟲。鼻柱崩倒。宜服硃砂散方。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紫檀(一兩),漏蘆(一兩),雄黃(一兩細研),雌黃(半兩細研),白蘞(一兩),石膽(半兩細研),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阿魏(半兩生使),牛黃(一分細研)犀角屑(一兩),龍骨(一兩),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硝石(一兩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石藥末。更同研令勻。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如飢。即宜吃小豆飯及棗湯。食勿令過飽。飽即其蟲難出。服藥後。小便似淋。即以盆子盛看。當有蟲出。或當日便出。或三五日方出者。或蟲出即且服藥。候蟲盡便瘥。

治大風癩疾。眉鬢或落。鼻柱崩倒。肌肉變壞。宜服出蟲治法。或下黑蟲不可療。餘四色蟲並可治也。但服此水銀雷丸散方。

水銀(一分與雄黃硫黃點醋用乳缽木槌同研令星盡),雷丸(一分末),阿魏(一分生用),雄黃(一分),硫黃(一分),萆薢(一分微炒搗為末),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都研令細。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晚食前再服。或有蟲下。看其顏色。唯黑不可治也。

治大風癩出五蟲。獨活散方。

獨活(三分),雄黃(半兩細研),麻黃(半兩去根節),青黛(一分),水銀(一分與硃砂雄黃同點醋研曬盡水銀),阿魏(一分生用),硃砂(半兩細研),滑石(半兩細研),石膽(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紫石英(一分細研),斑蝥(四十枚糯米拌炒微黃去翅足),芫菁(四十枚糯米拌炒微黃去翅足),雷丸(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日空心及晚食前。用溫酒調下一錢。每食。宜吃豆飯。不得令飽。飽即其蟲難出。蟲出黑者不堪治。余者並可療。

白話文:

治大風出蟲諸方

人體五臟會生出五種蟲,導致五種癩疾。這些蟲的顏色會隨著五臟的顏色而有所不同。其中四種顏色的蟲是可以治療的,唯獨黑色的蟲無法治療。雖然如此,仍有專精此病的醫生,偶爾也能治癒。現在,我們用藥物引出這些蟲,藉此判斷病情能否治癒。

治療大風引發的五種蟲癩,四種顏色的蟲都能治療,只有黑色蟲無法治療。應先服用阿魏雷丸散。

阿魏(一分,生用)、雷丸(半兩)、雄黃(半兩,細研)、硃砂(半兩,細研)、滑石(半兩)、石膽(一分,細研)、硝石(半兩,細研)、白蘞(一分)、犀角屑(半兩)、牛黃(半兩,細研)、紫石英(半兩,細研,水飛過)、斑蝥(二十枚,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翅足)、芫菁(二十枚,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翅足)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加入研磨好的藥材,充分混合均勻。每日空腹,用清酒調服一錢(約3克)。飢餓時,食用小豆羹飯較好,忌食過飽,因為吃飽後蟲不易排出。若傍晚仍未排便,可再服用一錢。如果小便時感覺刺痛,不論早晚,都應再服用一錢。如果小便時感覺疼痛澀滯,應將尿液收集在瓷器中觀察,蟲可能呈現爛筋狀,並會依據蟲的顏色判斷其來源臟器。

治療大風,皮膚麻木不仁,頭面及身體長瘡,顏色腫脹發黑,腹部有蟲,鼻樑塌陷,宜服用硃砂散。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紫檀(一兩)、漏蘆(一兩)、雄黃(一兩,細研)、雌黃(半兩,細研)、白蘞(一兩)、石膽(半兩,細研)、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阿魏(半兩,生用)、牛黃(一分,細研)、犀角屑(一兩)、龍骨(一兩)、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硝石(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加入研磨好的藥材,充分混合均勻。每次於飯前,用溫酒調服一錢。飢餓時,宜食用小豆飯和棗湯,避免過飽,因為吃飽後蟲不易排出。服藥後,如小便刺痛,應將尿液盛在盆中觀察,蟲會排出。蟲可能當天排出,也可能三五天後才排出。蟲排出後,可繼續服用藥物,待蟲完全排出後即可痊癒。

治療大風引起的癩疾,眉毛、鬢髮脫落,鼻樑塌陷,肌肉壞死,宜採用引蟲法治療。如果排出的是黑色蟲,則無法治愈;其他四種顏色的蟲都可以治療。服用水銀雷丸散。

水銀(一分,與雄黃、硫黃點醋後,用乳缽和木槌研磨至細膩)、雷丸(一分,研成末)、阿魏(一分,生用)、雄黃(一分)、硫黃(一分)、萆薢(一分,微炒後搗成末)、麝香(一錢,細研)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於飯前用溫酒調服一錢,晚飯前再服一次。如有蟲排出,觀察其顏色,唯獨黑色蟲無法治療。

治療大風引起的癩疾,排出五種蟲,服用獨活散。

獨活(三分)、雄黃(半兩,細研)、麻黃(半兩,去根節)、青黛(一分)、水銀(一分,與硃砂、雄黃點醋後研磨,曬乾)、阿魏(一分,生用)、硃砂(半兩,細研)、滑石(半兩,細研)、石膽(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紫石英(一分,細研)、斑蝥(四十枚,用糯米拌炒至微黃色,去翅足)、芫菁(四十枚,用糯米拌炒至微黃色,去翅足)、雷丸(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加入研磨好的藥材,充分混合均勻。每日空腹及晚飯前,用溫酒調服一錢。每次進食,宜食用豆飯,不可過飽,因為吃飽後蟲不易排出。蟲排出後,黑色蟲無法治療,其他顏色蟲則可以治療。

治療大風引起的癩疾,用燻蒸法引出蟲。

艾葉(一兩,研成末)、砒霜(一兩)、水銀(一兩,與硫黃一起焙成砂子)、膩粉(一兩)、硫黃(一兩)、硃砂(一兩)、麝香(半兩)、阿魏(一兩)、豬牙皂莢(一斤,研成末)、附子(一兩,去皮臍)、雄黃(一兩)

以上藥材均為生品,研磨成細粉。取四張紙,先鋪上艾葉,再撒上皂莢粉,最後撒上其他藥粉,用刀切成餅狀,放在火碗上燒,放在膝蓋下燻蒸,用衣物遮蓋,避免氣體洩漏。感覺熱悶時,蟲就會排出。

治療大風,全身長瘡,腹部有蟲,眉毛、鬢髮半脫落,聲音嘶啞,宜服用此引蟲方。

乾蟾蜍頭(一兩,炙烤至黃色,研成末)、皂莢(一梃,去皮,塗酥後炙烤至微黃色,去子,搗碎成末)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竹筒裝入羊腸內,長度約一尺,紮緊兩端。用麩二升,包裹在飯甑中蒸熟,取出麩皮後,加入麝香一錢,混合搗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體格強壯者,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體弱者服二十丸,可任意飲酒,直到醉為止。專門觀察大腸內是否有蟲排出,蟲排出後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