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4)

1. 治脾臟風壅多涎諸方

夫脾受水穀之精。化為氣血。以養臟腑。灌溉身形。若其氣虛弱。則氣血不榮。肌肉疏泄。風邪乘之於經絡。致陰陽不和。中焦壅疏。痰飲積聚。伏留脾間。故令多涎也。

治脾臟風壅。氣滯多涎。胸膈滿悶。不下飲食。宜服前胡散方。

白話文:

脾臟吸收食物中的精華,轉化成氣血,用來滋養五臟六腑和全身各處。但是,如果脾氣虛弱,就會導致氣血不足。這時,肌肉就會變得疏鬆,風邪就會趁機侵襲經絡,導致陰陽失衡。中焦(是指胃、脾、小腸)就會出現壅塞或虛疏,痰飲就會積聚在脾臟中,所以會導致流口水多的症狀。

前胡(一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旋覆花(半兩),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大腹皮(一兩銼),桔梗(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話文:

前胡(50克,去殼) 半夏(25克,熱水浸泡(洗)7次,去除粘液) 枳殼(50克,麩皮炒至微黃後去除果肉) 旋覆花(25克) 赤茯苓(50克) 甘草(25克,烤至微紅後切碎) 大腹皮(50克,切碎) 桔梗(50克,去殼) 麥門冬(50克,去籽)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濕面飴糖。

治脾臟風壅多涎。心胸不和。頭目昏重。旋覆花散方。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到剩下六分之一。濾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避忌生冷油膩食物、濕面和糖果。

旋覆花(半兩),細辛(半兩),前胡(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犀角屑(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檳榔(半兩)

白話文:

旋覆花(10克),細辛(10克),前胡(6克,去除外殼),赤茯苓(20克),半夏(10克,用熱水浸泡 7 次,去除黏液),犀角屑(10克),防風(10克,去除外殼),枳殼(10克,用麩子炒至微黃,去除果肉),檳榔(1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黏食飴糖。

治脾臟風壅痰滯。睡即多涎。頭目胸膈不利。宜服半夏散方。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盞的水,並放入半片的生薑。煎煮至剩餘六分。過濾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服用後避免生冷、油膩、黏膩、甜食和飴糖。

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旋覆花(半兩),防風(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桑根白皮(三分銼),麥門冬(三分去心),枳實(半兩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半夏(半兩,用湯水浸泡洗滌七遍,去除黏液) 旋覆花(半兩) 防風(三分,去除蘆頭) 赤茯苓(三分) 前胡(三分,去除蘆頭) 桑白皮(三分,切碎) 麥門冬(三分,去除內心) 枳實(半兩,用麩炒)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風壅。胸膈痰滯。多吐稠涎。不能下食。宜服赤茯苓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此方適用於治療脾臟風壅、胸膈痰滯、常吐稠涎、無法正常進食的情況,建議服用赤茯苓散。

赤茯苓(三分),旋覆花(三分),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細辛(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蔓荊子(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羚羊角屑(三分),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白話文:

赤茯苓:三分 旋覆花:三分 枳殼:一兩,炒至微黃,去除果瓤 細辛:三分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蔓荊子:三分 桔梗:三分,去掉桔梗頭 羚羊角粉:三分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除刺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風壅。語澀多涎。宜服牛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取一中盞的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六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服。 用來治療脾臟風壅、說話不清且多唾液的情況,適合服用牛黃丸。

牛黃(一分細研),白附子(一兩炮裂),天竺黃(一兩細研),天麻(一兩半),犀角屑(三分),鉛霜(半兩細研)

白話文:

  • 牛黃:1 分(研磨成細粉)
  • 白附子:1 兩(炮製後裂開)
  • 天竺黃:1 兩(研磨成細粉)
  • 天麻:1 兩半
  • 犀角屑:3 分
  • 鉛霜:半兩(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竹瀝下七丸。

治脾臟風壅。胸膈氣滯。痰涎煩悶。神思昏濁。宜服前胡丸方。

白話文:

上述的藥物先搗碎成細粉。再仔細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後搗製一百多次。製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竹瀝將七粒丸劑送服。

前胡(一兩去蘆頭),旋覆花(半兩),檳榔(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牛蒡子(一兩微炒),皂莢(三分去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

白話文: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旋覆花:**半兩

**檳榔:**一兩

川大黃: 一兩,切碎並微炒

牛蒡子: 一兩,微炒

皁莢: 三分,去皮,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後去除皁莢籽

枳殼: 一兩,用麵粉炒至微黃後去除內瓤

**赤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薄荷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以上已準備好的藥物,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再搗三百到二百次。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不受時間限制,搭配荊芥薄荷湯服用二十丸。

治脾臟風壅。咽喉內涎唾如膠。心胸妨悶。語聲不利。宜服壞涎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風邪壅滯,喉嚨內的痰涎像膠水一樣黏稠,心胸感覺悶脹,說話聲音不暢的情況,應該服用壞涎丸。

白礬(燒灰半兩),天竺黃(半兩),半夏〔一兩湯浸(洗)七遍去滑麩炒微黃〕,金箔(五十片),硃砂(一兩細研以水飛過),皂莢子仁(半兩微炒)

白話文:

  • 白礬(燒成灰,半兩)
  • 天竺黃(半兩)
  • 半夏(一兩,用湯浸泡七次去除滑麩後,炒至微黃)
  • 金箔(五十片)
  • 硃砂(一兩,細研後用水飛過)
  • 皁莢子仁(半兩,微炒)

上件藥。以半夏及皂莢子仁。搗羅為末。與諸藥同研令勻。用爛粟米飯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七丸。

白話文:

上述藥方:

使用半夏和皁莢子仁。搗碎成粉末。與其他藥材一起研磨均勻。用煮爛的粟米飯和成丸劑。丸子大小如綠豆。

每次服用,不拘時段。用生薑湯送服七粒。

2.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諸方

夫脾與胃。合為受載之府。化穀精氣。灌溉身形。二氣調平。則四肢安暢。若臟腑虛弱。飲食不消。陰陽交爭。冷熱相搏。故令脾胃不和也。

白話文:

脾臟和胃部共同承擔著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它們將食物中的營養精氣轉化為能量,滋養全身。如果脾胃的機能調和,身體就會健康有力。但如果脾胃虛弱,不能正常消化食物,導致陰陽失衡,冷熱交加,就會引起脾胃不和。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中滿悶。不能下食。四肢少力。宜服草豆蔻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寒熱氣不調和,胸部感到滿脹不舒服,吃不下東西,四肢無力的情況,適合服用草豆蔻散。

草豆蔻(三分去皮),赤茯苓(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半夏〔二(三)分湯浸(洗)七遍去滑〕,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草荳蔻(三分,去除外皮) 赤茯苓(一分)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人參(半兩,去除鬚根) 白朮(半兩) 陳橘皮(半兩,用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烤乾) 桂心(三分) 枳殼(三分,與麩皮一同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半夏(二(三)分,用水浸泡(清洗)七次,去除粘液) 厚朴(三分,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製,使其香氣十足)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飴糖。

白話文:

早先講的藥方。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小碗水,生薑半兩,紅棗三顆。煎煮至剩下六分之一,過濾掉雜質。不拘泥於時間,稍有熱度即可服用。忌食生冷、油膩、甜食。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滿悶。四肢無力。痰逆。不思飲食。藿香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寒熱氣不調和,胸膈感到滿悶,四肢無力,痰多上逆,不想吃東西。可以使用藿香散這個方劑。

藿香(半兩),訶黎勒(半兩煨用皮),人參(三分去蘆頭),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赤茯苓(三分),肉桂(三分去皴皮),白朮(三分),草豆蔻(一兩去皮),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高良薑(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藿香(30克),訶黎勒(30克,煨用果皮),人參(15克,去除蘆頭),陳皮(15克,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半夏(30克,浸泡七次去除粘液),茯苓(15克),肉桂(15克,去除粗皮),白朮(15克),草蔻(60克,去皮),枳實(30克,麩皮炒至微黃),高良薑(15克,切碎),甘草(30克,炙烤至微紅,切碎),厚朴(60克,去除粗皮,塗抹薑汁炙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飴糖。

白話文:

依據上方的藥方,將藥材搗碎過篩成藥粉。每次服三錢(約4.5克)。以一中盞(約150毫升)水,放入切碎的生薑半錢(約1.5克)和紅棗三枚,煎煮至水量剩六分之一。過濾後,趁熱飲用,不拘於特定時間。飲食忌諱生冷、油膩、甜食等。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虛脹。痰逆。少思飲食。四肢無力。宜服丁香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冷熱氣不調和、心腹虛脹、痰逆、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的情況,適合服用丁香散。

丁香(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三分),白朮(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木瓜(三分),草豆蔻(三分去皮),乾薑(半兩炮裂銼),訶黎勒(三分煨用皮),茅香花(三分)

白話文:

丁香(25克) 人參(10克,去蘆頭) 赤茯苓(10克) 白朮(25克) 甘草(5克,烤至微紅,切碎) 木瓜(10克) 草豆蔻(10克,去皮) 乾薑(25克,炮製後切碎) 訶黎勒(10克,烤後使用果皮) 茅香花(10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薑棗湯調下一錢。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氣滯。不下飲食。宜服大腹皮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不拘時間,取約一錢重的藥粉,用薑棗湯送服。服用期間避免食用生冷、油膩和濕寒食物。

大腹皮(半兩銼),檳榔(半兩),訶黎勒(三分煨用皮),桑根白皮(半兩銼),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三分)

白話文:

大腹皮(半兩,磨碎) 檳榔 (半兩) 訶黎勒 (三分,烤過後取用外皮) 桑根白皮 (半兩,磨碎) 陳橘皮 (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果肉,烘乾) 赤茯苓 (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腹脅脹悶。少思飲食。宜服白朮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到剩六分,去掉渣滓。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適用於調理脾胃冷熱氣不和、腹部脹悶、食慾不振的情況,宜服用白朮散。

白朮(一兩),草豆蔻(一兩去皮),檳榔(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二分),桔梗(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前胡(三分去蘆頭),訶黎勒(一兩煨用皮),赤茯苓(三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白話文:

**白朮:**10 克

草豆蔻: 10 克(去皮)

檳榔: 10 克

甘草: 5 克(炙微赤,切碎)

桂心: 2 克

桔梗: 10 克(去蘆頭)

人參: 10 克(去蘆頭)

前胡: 3 克(去蘆頭)

訶黎勒: 10 克(煨用皮)

赤茯苓: 3 克

枳實: 5 克(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腹脅脹滿。不能飲食。宜服桔梗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脾胃冷熱氣不調和、胸膈腹部脹滿、無法正常飲食的情況,適合服用桔梗丸。

桔梗(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檳榔(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二分),乾薑(半兩炮裂銼),人參(一兩去蘆頭),前胡〔二(一)分去蘆頭〕,麥糵(三分炒微黃),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桔梗(50克,去掉心) 白朮(50克) 檳榔(50克) 炙甘草(25克,切碎) 桂心(1克) 炮乾薑(25克,切碎) 人參(50克,去掉心) 前胡(0.5-1克,去掉心) 炒麥芽(15克,炒至微黃) 陳皮(50克,用熱水泡去白瓤,烘乾) 厚朴(100克,去掉粗皮,用生薑汁塗抹後炙烤至有香味)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㽲痛。脅肋氣滯。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宜服神麯丸方。

白話文:

處理上方的藥材,將其搗成細末。加入蜂蜜,再搗三百次。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服用的時間。使用薑棗湯吞服二十顆。

神麯(一兩微炒令黃色),乾薑(半兩炮裂銼),檳榔(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人參(三分去蘆頭),當歸(三分銼微炒)

白話文:

神麯(6 克,微炒至金黃色) 乾薑(3 克,炮製後搗碎) 檳榔(6 克) 甘草(3 克,炙至微紅,搗碎) 陳皮(3 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瓤,烘乾) 桂心(3 克) 附子(3 克,炮製後去除皮和臍) 人參(1.8 克,去蘆頭) 當歸(1.8 克,搗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橘皮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不利。三焦閉塞。宜服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文中列出的藥物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製的蜂蜜攪拌,並搗三百到兩百次。作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服用的時間不受限制。使用生薑和橘皮煮成的湯劑送服二十粒。

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桂心(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訶黎勒(一兩煨用皮),川大黃(一兩細銼微炒),細辛(半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一兩),檳榔(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人蔘(一兩,去除蘆頭),赤茯苓(一兩),桂枝心(一兩),乾薑(半兩,炮製後搗碎),訶子(一兩,煨熟後只用外皮),川大黃(一兩,細碎後微炒),細辛(半兩),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後去除內瓤),赤芍藥(一兩),檳榔(一兩),炙甘草(半兩,炙烤微紅後搗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忌生冷油膩濕面。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痛。不欲飲食。宜服訶黎勒丸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

加入煉製的蜂蜜,搗三至五百次。

將藥粉丸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不限定時間,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忌食生冷、油膩、濕面等食物。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白朮(半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薑(半兩炮裂銼),芎藭(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縮砂(半兩去皮)

白話文:

  • 黑訶子(取三分,煨製後用皮)
  • 白朮(半兩)
  • 木香(半兩)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微發紅,切碎)
  • 陳橘皮(半兩,用水浸泡後去除白色果肉,烘烤)
  •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 芎藭(三分)
  • 當歸(三分,切碎後略微炒製)
  • 縮砂仁(半兩,去除外皮)

上件藥。搗篩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㽲痛。嘔逆。不欲食。四肢少力。宜服白豆蔻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均勻,搗打三兩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隨時可以服用,每次用生薑和大棗煮的湯送服二十丸。 此方適用於調理脾胃冷熱不調、心腹絞痛、嘔吐反胃、食慾不振以及四肢無力的情況,建議服用白豆蔻丸。

白豆蔻(三分去皮),黃耆(半兩銼),赤茯苓(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白朮(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三分去蘆頭),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白豆蔻(3錢,去皮)
  • 黃耆(半兩,切段)
  • 赤茯苓(半兩)
  •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段)
  • 桂心(半兩)
  • 白朮(半兩)
  • 當歸(半兩,切段並微炒)
  • 半夏(半兩,用湯洗7次去除黏液)
  • 人參(3錢,去蘆頭)
  • 附子(半兩,炮製後去皮和肚臍)
  • 陳橘皮(半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並烘乾)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並切段)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忌生冷油膩飴糖。

白話文:

將上段所列的藥材搗碎成粉末。煮熟棗肉,加入搗好的藥粉,再搗三、四百次。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以生薑水送服二十丸。忌食生冷、油膩、飴糖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