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3)

1. 治脾臟中風諸方

夫脾氣虛弱。肌肉不實。則腠理開疏。風邪乘虛入於足太陰之經。則令身體怠惰。多汗惡風。舌本強直。言語謇澀。口面喎僻。肌膚不仁。腹脹心煩。翕翕發熱。神思如醉。手足不能動搖。診其脈浮緩者。是脾中風之候也。

白話文:

如果脾氣虛弱,肌肉無力,毛孔腠理就會變疏鬆。外來的風邪就會趁虛而入,侵犯足太陰脾經。這會導致身體疲倦、多汗、怕風、舌根僵硬、說話不利索、口面歪斜、肌膚失去知覺、腹脹、心煩、忽冷忽熱、精神恍惚、手腳不能活動。診脈時,如果脈象浮而緩,這就是脾臟受風的徵候。

治脾臟中風。手足緩弱。舌強語澀。胸膈煩悶。智意恍惚。身體沉重。宜服防風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中風的症狀,包括手腳無力、舌頭僵硬說話不清、胸悶煩躁、精神恍惚、身體沈重等,應該服用防風散。

防風(三分去蘆頭),麻黃(三分去根節),人參(三分去蘆頭),芎藭(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桂心(三分),羚羊角屑(三分),黃耆(三分銼),赤茯苓(三分),酸棗仁(二分微炒),白朮(三分),獨活(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三分銼)

白話文:

防風(去掉三分之一的蘆頭) 麻黃(去掉三分之一的根和結節) 人參(去掉三分之一的蘆頭) 川芎(三分) 附子(炮裂後去掉三分之一的皮和肚臍) 桂心(三分) 羚羊角粉(三分) 黃耆(三分,切碎) 赤茯苓(三分) 酸棗仁(兩分,微炒) 白朮(三分) 獨活(三分) 甘草(半兩,炙至微紅,切碎) 桑樹白皮(三分,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列的藥材,搗碎篩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小杯水和半片生薑。煎煮到只剩六成,去除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脾臟中風。語音沉濁。舌強不能轉。身重拘急。四肢不舉。宜服麻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中風。患者聲音低沈混濁,舌頭僵硬不能靈活轉動,身體沈重且肌肉緊張,四肢無力抬不起來。適合服用麻黃散。

麻黃(一兩去根節),石膏〔一(二)兩〕,赤茯苓(三分),獨活(三分),山茱萸(三分),秦艽(三分去苗),細辛(三分),芎藭(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白朮(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漢防己(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麻黃:1 兩(去掉根和節)
  • 石膏:1 或 2 兩
  • 赤茯苓:3 分
  • 獨活:3 分
  • 山茱萸:3 分
  • 秦艽:3 分(去掉芽)
  • 細辛:3 分
  • 芎藭:3 分
  • 防風:3 分(去掉蘆頭)
  • 桂心:3 分
  •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 白朮:3 分
  • 人參:3 分(去掉蘆頭)
  • 漢防己:3 分
  • 附子:3 分(炮製後去掉皮和肚臍)
  • 杏仁:3 分(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皮、尖端和麩皮,炒至微黃)
  • 甘草:半兩(炒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胸膈痰涎。言語不利。翕翕發熱。智意昏濁。宜服獨活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盞水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時服用。 此方適用於治療脾臟中風、胸膈間有痰涎、言語不清、身體微微發熱以及意識模糊的情況,建議使用獨活散。

獨活(一兩),茯神(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羚羊角屑(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人參(三分去蘆頭),前胡(三分去蘆頭),沙參(三分去蘆頭),旋覆花(三分),黃耆(三分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獨活(一錢) 茯神(三分) 防風(三分,去除蘆頭) 羚羊角屑(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 人參(三分,去除蘆頭) 前胡(三分,去除蘆頭) 沙參(三分,去除蘆頭) 旋覆花(三分) 黃耆(三分,切碎) 半夏(三分,用熱水清洗七次,去除滑膩感) 甘草(半錢,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語澀。四肢難舉。智意不安。心膈煩熱。頭目昏悶。宜服赤茯苓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盞的水加上半分生薑一起煎煮至剩六分,然後去掉渣滓。無論何時都可以溫熱後服用。 這個方劑適用於治療脾臟受風導致的言語不清、四肢難以抬起、心智不穩定、胸膈煩熱以及頭暈眼花等症狀,建議服用赤茯苓散。

赤茯苓(三分),犀角屑(三分),羌活〔三(一)分〕,麥門冬〔三(一)分去心〕,蔓荊子(三分),石膏〔三兩(二分)〕,甘菊花(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黃耆(三分銼),防風(三分去蘆頭)羚羊角屑(二分),遠志(二分去心),前胡(三分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赤茯苓:3 分
  • 犀角屑:3 分
  • 羌活:3 分
  • 麥門冬:3 分(去除中心)
  • 蔓荊子:3 分
  • 石膏:3.2 兩
  • 甘菊花:3 分
  • 人參:3 分(去除根鬚)
  • 黃耆:3 分(切碎)
  • 防風:3 分(去除根鬚)
  • 羚羊角屑:2 分
  • 遠志:2 分(去除中心)
  • 前胡:3 分(去除根鬚)
  • 枳殼:3 分(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 甘草:0.5 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四肢不舉。心胸痰滯。言語謇澀。頭痛煩熱。咽喉不利。宜服羚羊角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入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此方可治療脾臟中風導致的四肢無力、胸悶痰多、言語不清、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適合服用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一兩),茯神(一兩),羌活(一兩),薏苡仁(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旋覆花(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羚羊角粉(60克),茯苓(60克),羌活(60克),薏仁(60克),人參(除去根鬚的60克),麥門冬(除去根莖的60克),旋覆花(60克),前胡(除去根鬚的60克),甘草(15克,炙烤至微紅,切成細末)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中風。肉熱肌痹。淫淫如蟲行。或腠理開。汗大泄。皮膚肉色不澤。唇鼻黃色。宜服細辛散方。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過篩,做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此方用於治療脾臟中風,肌肉發熱麻痺,感覺像蟲子在爬行,或毛孔張開,大量出汗,皮膚和肉色不光澤,嘴唇和鼻子發黃等症状。

細辛(一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防風(一兩去蘆頭),石膏〔一(二)兩〕,白朮(一兩),麻黃(二兩去根節),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細辛:1 兩 枳實: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 防風:1 兩,去掉蘆頭 石膏:1(或 2)兩 白朮:1 兩 麻黃:2 兩,去掉根和節 附子:1 兩,炮裂後去掉皮和臍 桂心:1 兩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黏滑豬雞肉。

治脾臟中風。心腹煩壅。頭面微腫。冷汗出。宜服七聖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放入半兩生薑。煎煮至剩六分之一的量。過濾掉薑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服用後忌食生冷、油膩、黏滑、豬肉和雞肉。

天麻(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芎藭(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地骨皮(半兩),薏苡仁(三分)

白話文:

天麻(50克) 枳殼(50克,用麩炒至微黃,去除瓤) 川芎(25克) 白蒺藜(25克,略微炒過,去除刺) 川大黃(25克,切碎並微炒) 地骨皮(25克) 薏苡仁(15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用溫水調下二錢。忌生冷油膩豬雞肉。

治脾臟中風。口面偏斜。語澀虛煩。手臂腰腳不遂。宜服羚羊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細,過篩成粉末。無需考慮時間,用溫水調和後服用二錢的量。服藥期間避免食用生冷、油膩以及豬肉和雞肉。 這藥方適用於治療脾臟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言語不清、虛煩不安、手臂及腰腿活動不便等症狀。建議服用羚羊角丸。

羚羊角屑(三分),漢防己(三分),白芍藥(二分),檳榔(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三分),薏苡仁(一兩),獨活(三分),芎藭(半兩),桂心(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防風(三分去蘆頭),柏子仁(半兩),酸棗仁(三分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熟乾地黃(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焙),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羚羊角粉(1.5克),漢防己(1.5克),白芍藥(1克),檳榔(7.5克),人參(7.5克,去皮尖),白茯苓(1.5克),薏仁(15克),獨活(1.5克),川芎(7.5克),桂心(7.5克),附子(15克,炮製去皮和蒂),防風(1.5克,去皮尖),柏子仁(7.5克),酸棗仁(1.5克,微炒),當歸(7.5克,切碎微炒),熟乾地黃(15克),麥門冬(1.5克,去心焙乾),杏仁(1.5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麩,微炒至淡黃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忌豬雞肉黏滑物。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攪拌,再搗杵三百至二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在空腹或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忌食豬肉、雞肉和黏滑食物。

治脾臟中風。身體怠惰。四肢緩弱。惡風頭痛。舌本強直。言語謇澀。皮膚頑痹。宜服天麻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中風,症狀包括身體疲倦無力、四肢軟弱、怕風、頭痛、舌頭僵硬、說話不清楚、皮膚麻木不靈活,適合服用天麻丸。

天麻(一兩),獨活(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防風(三分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細辛(二分),當歸(三分銼微炒),白朮(三分),羚羊角屑(三分),薏苡仁(三分),乾蠍(三分微炒),牛膝(三分去苗),芎藭(二分),茯神(三分),牛黃(一分研),天南星(三分銼醋拌炒令黃),硃砂(半兩細研),龍腦(一分細研),烏蛇肉(一兩酥拌炒令黃),麝香(一分細研),白殭蠶(三分微炒)

白話文:

天麻(50克),獨活(50克),人參(15克,去蘆頭),防風(15克,去蘆頭),附子(50克,炮裂去皮臍),桂心(50克),麻黃(50克,去根節),細辛(10克),當歸(15克,切片微炒),白朮(15克),羚羊角屑(15克),薏苡仁(15克),乾蠍(15克,微炒),牛膝(15克,去苗),芎藭(10克),茯神(15克),牛黃(5克,研磨),天南星(15克,切片,用醋拌炒至變成黃色),硃砂(25克,研磨細),龍腦(5克,研磨細),烏蛇肉(50克,用酥拌炒至變成黃色),麝香(5克,研磨細),白殭蠶(15克,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更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十丸。加至十五丸。不計時候服。

白話文:

把上面提到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再加入研磨過的藥材,一起研磨至均勻。加入煉製過的蜜和搗三五百次。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用溫酒送服十粒,逐漸增加至十五粒。服用時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