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 (13)
卷第三 (13)
1. 治肝壅熱頭目不利諸方
夫頭者。諸陽之會也。眼者。肝之竅也。臟腑壅滯。陰陽不和。風熱搏於諸陽之經。攻於肝臟。則上衝於目。而入於腦。則頭目不利也。
治肝臟壅熱。上攻頭目不利。心煩口乾。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前胡(一兩去蘆頭),甘菊花(一兩),地骨皮(一兩),羚羊角屑(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忌炙爆等。
治肝臟壅熱。頭目不利。胸膈煩躁。體痛。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石膏(二兩),赤芍藥(一兩),車前子(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肝臟壅熱。心胸煩躁。頭目不利。多渴。體熱。宜服前胡丸方。
前胡(三分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三分),沙參(三分去蘆頭),犀角屑(三分),蔓荊子(三分),梔子仁(三分),栝蔞根(一兩),車前子(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肝臟壅熱。心膈煩悶。頭目不利。宜服大黃丸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三分去心焙),羚羊角屑(三分),川升麻(三分),生乾地黃(三分),犀角屑(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竹葉湯下二十丸。忌酒熱面等。
治肝臟壅熱。心膈煩躁。恍惚。頭目不利。宜服升麻丸方。
川升麻(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茯神(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梔子仁(一兩),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牛黃(一分細研如粉),龍腦(一錢細研如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為細末。入牛黃等同研合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竹葉湯下十五丸。忌豬肉羊血。
白話文:
頭部是全身陽氣匯聚之處,眼睛是肝臟的竅竅。內臟阻塞不通暢,陰陽失衡,風熱之邪侵犯陽經,進而攻擊肝臟,就會向上衝擊眼睛,並侵入腦部,導致頭昏眼花等症狀。
以下是一些治療肝臟壅熱,導致頭目不利的處方:
石膏散方: 適用於肝臟壅熱,頭目不適,心煩口乾的症狀。藥材包括石膏、枳殼、黃芩、麥門冬、前胡、甘菊花、地骨皮、羚羊角屑、甘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忌食辛辣炙烤食物。
羚羊角散方: 適用於肝臟壅熱,頭目不適,胸悶煩躁,身體疼痛的症狀。藥材包括羚羊角屑、柴胡、石膏、赤芍藥、車前子、川大黃、黃芩、甘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
前胡丸方: 適用於肝臟壅熱,心胸煩躁,頭目不適,口渴,發熱的症狀。藥材包括前胡、枳殼、黃芩、沙參、犀角屑、蔓荊子、梔子仁、栝蔞根、車前子、麥門冬、川升麻、甘草。將藥材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開水送服。
大黃丸方: 適用於肝臟壅熱,心膈煩悶,頭目不適的症狀。藥材包括川大黃、枳殼、甘草、麥門冬、羚羊角屑、川升麻、生地黃、犀角屑。將藥材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竹葉湯送服。忌酒、熱食。
升麻丸方: 適用於肝臟壅熱,心膈煩躁,神志恍惚,頭目不適的症狀。藥材包括川升麻、羚羊角屑、茯神、柴胡、梔子仁、黃連、麥門冬、牛黃、龍腦、甘草、硃砂。將藥材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竹葉湯送服。忌食豬肉、羊血。
2. 治肝氣逆面青多怒諸方
夫肝屬木。其色青。肝含血。其主怒。邪熱傷於肝。伏留不除。則肝氣壅實。實則氣逆。故令面青多怒也。
治肝氣逆。四肢沉重。面色青。不欲見人。多嗔怒。宜服龍骨散方。
龍骨(一兩),赤茯苓(一兩),紫菀(一兩洗去苗土),人參(一兩去蘆頭),羚羊角屑(一兩),薏苡仁(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氣逆。心煩。面青。多怒。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五味子(三分),葳蕤(三分),茯神(三分),遠志(三分去心),龍骨(一兩),沙參(三分去蘆頭),酸棗仁(三分微炒)
上搗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氣逆。不欲見人。面青多怒。宜服柏子仁散方。,柏子仁(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虎頭骨〔一兩塗醋(酥)炙令黃〕,知母(三分),茯神(三分),犀角屑(三分),遠志(三分去心),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小草(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臟氣逆。面色青。多饒恐怒。胸膈煩滯。心神不安。宜服沙參散方。
沙參(三分去蘆頭),甘菊花(三分),酸棗仁(三分),枳實(三分麩炒微黃),桔梗(三分去蘆頭),茯神(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葳蕤(三分),羚羊角屑(三分),大腹皮(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肝臟屬木,顏色青,藏血,主怒。邪熱入侵肝臟,久留不除,就會導致肝氣鬱結,氣機逆亂,所以出現面色青白、易怒等症狀。
治療肝氣逆,四肢沉重,面色青白,不願見人,易怒的方子:龍骨散
方劑組成:龍骨一兩、赤茯苓一兩、紫菀一兩(洗淨泥土)、人參一兩(去蘆頭)、羚羊角屑一兩、薏苡仁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肝氣逆,心煩,面色青白,易怒的方子:羚羊角散
方劑組成:羚羊角屑三分、五味子三分、葳蕤三分、茯神三分、遠志三分(去心)、龍骨一兩、沙參三分(去蘆頭)、酸棗仁三分(微炒)。
用法:將藥材搗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肝臟氣逆,不願見人,面色青白,易怒的方子:柏子仁散
方劑組成:柏子仁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虎頭骨一兩(塗醋炙至黃色)、知母三分、茯神三分、犀角屑三分、遠志三分(去心)、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小草三分。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肝臟氣逆,面色青白,容易恐懼和憤怒,胸膈煩悶,心神不安的方子:沙參散
方劑組成:沙參三分(去蘆頭)、甘菊花三分、酸棗仁三分、枳實三分(麩炒至微黃)、桔梗三分(去蘆頭)、茯神三分、桑根白皮三分(切碎)、葳蕤三分、羚羊角屑三分、大腹皮三分(切碎)。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