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九 (2)

1. 治癖氣諸方

夫五臟調和。則營衛氣理。營衛氣理。則津液通流。雖復多飲水漿。不能為病。若攝養乖方。則三焦痞隔。三焦痞隔。則腸胃不能宣行內飲水漿。便令停滯不散。更遇寒氣。即聚而成癖也。癖者謂癖側在於兩脅之間。有時而痛是也。

治脅肋下有癖急硬。氣滿不能飲食。胸背疼悶。半夏散方。

白話文:

當五臟協調和順時,營衛之氣運行正常。營衛之氣運行正常時,津液就會順暢流動。即使過度飲水,也不會生出疾病。如果養生不當,三焦就會出現痞隔。三焦出現痞隔時,腸胃便不能暢通運化水飲,導致水飲停滯不散。再遇到寒氣,就會凝聚成癖。所謂的癖,是指形成於兩脅之間的癖塊,有時會疼痛。

半夏〔二(一)兩湯洗七遍去滑〕,桔梗(三分去蘆頭),前胡(一兩去蘆頭),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人參(三分去蘆頭),檳榔(七枚),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枳殼(二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半夏(二兩,用湯洗七遍去除滑膩) 桔梗(三分,去除蘆頭)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遍,焙乾後微炒) 人參(三分,去除蘆頭) 檳榔(七枚) 鱉甲(一兩半,塗抹醋液炙烤至黃色,去除裙襴) 枳殼(二分,麩皮炒至微黃,去除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篩過成粉末。每次取三錢,加約半碗水和半片生薑。煎煮至水量剩六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限定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癖氣。兩脅下硬如石。按之痛。心腹痞滿。不能下食。心悶咳逆。積年不瘥。,鱉甲丸方。

白話文:

治療癖氣。兩脅下方硬得像石頭,按壓會痛。心腹脹滿,吃不下去東西。心悶咳嗽、氣逆。長年累月都無法治癒。

方劑: 鱉甲丸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牛膝(半兩去苗),芎藭(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細辛(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紙裹壓去油),防葵(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藥材:

  • 鱉甲(1 兩,塗醋後炙烤至黃色,去除邊緣)
  • 牛膝(0.5 兩,去除根鬚)
  • 芎藭(0.5 兩)
  • 川大黃(0.3 兩,碾碎後微炒)
  • 當歸(0.5 兩,碾碎後微炒)
  • 乾薑(0.5 兩,炮製後碾碎)
  • 桂心(0.5 兩)
  • 細辛(0.5 兩)
  • 附子(0.5 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
  • 巴豆(30 粒,去除外皮,用紙包裹壓榨出油)
  • 防葵(0.5 兩)
  • 甘草(0.5 兩,炙烤至微紅,碾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巴豆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五丸。以微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研磨加入巴豆使均勻。加入煉製的蜂蜜搗杵三百到五百次。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藥前,用稀飯送服五丸。以排便略通為度。

治癖氣。兩脅下硬。按之痛。心悶咳逆。不下飲食。四肢羸瘦。積年不瘥。防葵丸方。

白話文:

治療癖氣,特別是兩側肋骨下方出現堅硬的情況,按壓時會感到疼痛。患者可能會有心神混亂、咳嗽不順暢、沒有食慾、身體瘦弱的症狀,這些情況若持續多年而未見好轉。 防葵丸配方如下:

  • 防葵:30克
  • 甘草:15克
  • 桔梗:15克
  • 大黃:15克
  • 藿香:15克
  • 紫蘇葉:15克 請注意,藥物使用應遵從專業醫生指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此方。

防葵(三分),芎藭(半兩),赤茯苓(三分),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川大黃(二兩銼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細辛(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京三稜(三分微煨銼)

白話文:

防風(三分) 川芎(半兩) 赤茯苓(三分) 鱉甲(一兩,塗醋炙黃,去除邊緣) 桃仁(三分,用湯浸泡去皮尖,炒至微黃) 枳殼(半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木香(半兩) 川大黃(二兩,切片炒至微黃) 當歸(半兩,切片炒至微黃)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片) 桂心(半兩) 細辛(半兩) 桔梗(半兩,去除蘆頭) 京三稜(三分,略微烘烤後切片)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癖氣。脅下硬痛。心煩不能食。紫葛丸方。

白話文:

上級藥材,研磨成粉末。煉製蜂蜜,與藥粉混合後,再用杵搗至五百到七百次。製成丸狀,大小類似梧桐子。每次服用時,不論時間,以粥和飲料送下三十個丸。 此方為治療癖氣,脅下部出現堅硬疼痛,以及心煩意亂,難以進食的情況。這就是紫葛丸的配方。

紫葛(一兩銼),赤芍藥(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紫菀(一兩去苗土),木香(三分),訶黎勒(三分煨去皮),郁李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一兩半銼微碎微炒),牽牛子(一兩微炒)

白話文:

紫葛 (60 克,切碎) 赤芍藥 (18 克) 桔梗 (18 克,去蘆頭) 紫菀 (60 克,去苗土) 木香 (18 克) 訶黎勒 (18 克,煨熟去皮) 郁李仁 (90 克,用水浸泡去皮,微炒) 川大黃 (90 克,切碎並微炒) 牽牛子 (60 克,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木通湯下二十丸。

治癖氣。在兩脅結聚不散。硼砂丸方。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把藥搗碎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再搗三百至五百次。製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不必計較服用時間。用煎好的木通湯送服二十顆。

硼砂(半兩細研),乾薑(半兩炮裂銼),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去子),京三稜(半兩微煨銼),五靈脂(一兩),巴豆(半兩去皮細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硼砂(半兩,研成細粉),乾薑(半兩,炮製後裂開,銼成碎末),川烏頭(一兩,炮製後裂開,去除皮臍),芫花(半兩,拌醋炒乾),皁莢(半兩,去黑皮,塗上酥油炙烤成焦炭,去除果核),京三稜(半兩,稍稍煨製,銼成碎末),五靈脂(一兩),巴豆(半兩,去除外皮,研成細粉,用紙包起來壓出油脂)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硼砂巴豆。同研令勻。用醋熬為膏。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臨臥時。以生薑橘皮湯下二丸。

治癖氣脹痛。吳茱萸丸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硼砂和巴豆。一起研磨均勻,用醋熬煮成膏。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和臨睡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兩丸。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秋夏用三十枚春冬用五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乾薑(一兩炮裂銼)

白話文:

**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遍後烘乾,稍微炒一下。

附子: 一兩,用火炮裂後去掉皮和臍。

桃仁: 一兩,用湯浸泡後去掉皮和尖端,取出雙仁,用麩子炒至微黃。

巴豆: 秋夏季節用三十枚,春冬季節用五十枚,去掉皮和心,研磨成粉,用紙裹住壓出油。

乾薑: 一兩,用火炮裂後切成碎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以軟飯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不計時候。煎生薑橘皮湯下五丸。

治癖氣結硬不消。皂莢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研磨至均勻。用鬆軟的米飯和丸。丸子的體積像黍米粒大小。不限服藥時間,每次服五丸,用生薑橘皮湯送服。

豬牙皂莢(四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硼砂(半兩用酒一盞浸火熬成膏)

白話文:

豬牙皁莢:四兩,去掉黑色外皮,塗上豬油烘烤至焦黃,取出種子。

巴豆:一分,去掉外皮和仁,用紙包起來壓出油分。

硼砂:半兩,用一盞酒浸泡後加熱熬煮成膏狀。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用硼砂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丸。

治腹滿癖硬如石。積年不損方。

上取白楊東南枝。去蒼皮。細銼三斤。熬令黃。絹袋盛。用酒一斗浸。密封三五宿。每於食前。暖一小盞服之。

白話文:

先把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研磨均匀,用硼砂膏和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样。每次饭前用粥汤送服三丸。

这个方子可以治疗肚子胀满,硬得像石头一样,积年累月都无法消减的病症。

另外,取白杨树东南方向的枝条,去掉外皮,切成细末,用三斤熬成黄色,装进细布袋里,用一斗酒浸泡,密封三到五天。每次饭前温热一小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