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16)

1. 治中風手腳不遂諸方

夫諸陽之經。皆起於手足。而循行於身體。若人腠理開疏。氣血不足。風邪傷於陽經。逐其虛處。即便停滯。與血氣相搏。血氣行遲。使機關緩縱。故令手足不遂也。

治中風。手足不遂。肌肉頑痹。骨節疼痛。宜服五加皮散方。

五加皮(一兩),桂心(一兩),芎藭(一兩半),羌活(一兩),秦艽(一兩半去苗),防風(一兩半去蘆頭),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萆薢(一兩銼),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當歸(一兩半銼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牛膝(一兩去苗),薏苡仁(一兩),丹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良久再服。衣覆得微汗佳。忌生冷油膩毒滑動風物。

治中風。手腳不遂。關節疼痛。心胸躁熱。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獨活(一兩),桂心(三分),秦艽(一兩半去苗),當歸(一兩半銼微炒),赤芍藥(一兩),仙靈脾(一兩),葛根(一兩半銼)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半),牛膝(一兩半去苗),熟乾地黃(二兩),黑豆(三合淨淘炒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若躁甚語澀者。每服加竹瀝半合。同服。

治中風。手腳不遂。口面偏斜。語澀垂涎。宜服醋石榴煎方。

醋石榴皮(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羌活(一兩半),桂心(一兩),白朮(一兩),赤箭(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茯苓(一兩),牛膝(一兩去苗),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臍),山茱萸(一兩),羚羊角屑(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酒五升。慢火熬成膏。盛於不津器中。每於食前。以暖酒調下半匙。

治中風。手足不遂。肢節疼痛。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二兩),赤箭(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狗脊(一兩),萆薢(一兩),當歸(一兩),丹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仙靈脾(一兩),海桐皮(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中風。手足不遂。肌肉冷痹。骨節疼痛。緩弱不隨。宜服仙靈脾散方。

仙靈脾(一兩),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天麻(一兩),獨活(三分),牛膝(一兩去苗),芎藭(三分),石斛(一兩去根),肉桂(一兩半去粗皮),茵芋(三分),麻黃(一兩半去根節),當歸(三分),側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烏蛇肉(一兩酥拌炒令黃),虎脛骨(一兩塗酥炙令黃),桑螵蛸(三分微炒),丹參(三分),五加皮(三分),海桐皮(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薏苡仁(三分),乾蠍(三分生用),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中風導致手腳不靈活的各種治療方法

基本上,所有陽經都起源於手和腳,然後運行到全身。如果人體皮膚疏鬆、氣血不足,風邪侵入陽經,就會趁虛而入,停滯在那裡,與氣血相互搏擊。這樣一來,氣血運行就會變慢,導致關節肌肉鬆弛,最終造成手腳不靈活。

治療中風、手腳不靈活、肌肉僵硬麻木、關節疼痛,適合服用五加皮散。

藥方組成:五加皮(一兩)、桂心(一兩)、川芎(一兩半)、羌活(一兩)、秦艽(一兩半,去除根苗)、防風(一兩半,去除蘆頭)、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萆薢(一兩,切碎)、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當歸(一兩半,切碎微炒)、附子(一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牛膝(一兩,去除根苗)、薏苡仁(一兩)、丹參(一兩)。

製法與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和半份生薑,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空腹溫服。過一段時間再服一次。蓋上被子使身體微微出汗最好。忌吃生冷、油膩、有毒、滑利和會引起風邪的食物。

治療中風、手腳不靈活、關節疼痛、心胸煩躁發熱,適合服用犀角散。

藥方組成:犀角屑(一兩)、防風(一兩,去除蘆頭)、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獨活(一兩)、桂心(三分)、秦艽(一兩半,去除根苗)、當歸(一兩半,切碎微炒)、赤芍藥(一兩)、仙靈脾(一兩)、葛根(一兩半,切碎)、人參(一兩,去除蘆頭)、赤茯苓(一兩半)、牛膝(一兩半,去除根苗)、熟地黃(二兩)、黑豆(三合,洗淨炒熟)。

製法與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和半份生薑,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服。如果煩躁嚴重、說話困難,每次服用可加入半合竹瀝一同服用。

治療中風、手腳不靈活、口眼歪斜、說話困難、流口水,適合服用醋石榴煎。

藥方組成:醋石榴皮(一兩)、防風(一兩,去除蘆頭)、羌活(一兩半)、桂心(一兩)、白朮(一兩)、赤箭(一兩)、附子(一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赤茯苓(一兩)、牛膝(一兩,去除根苗)、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臍)、山茱萸(一兩)、羚羊角屑(一兩)。

製法與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搗成細末,用五升酒用小火熬成膏狀,裝在不漏水的容器中。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半匙。

治療中風、手腳不靈活、肢體關節疼痛,適合服用附子散。

藥方組成:附子(二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桂心(二兩)、赤箭(一兩)、牛膝(一兩,去除根苗)、狗脊(一兩)、萆薢(一兩)、當歸(一兩)、丹參(一兩)、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仙靈脾(一兩)、海桐皮(一兩)。

製法與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搗成細散。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二錢。

治療中風、手腳不靈活、肌肉寒冷麻木、關節疼痛、四肢軟弱無力,適合服用仙靈脾散。

藥方組成:仙靈脾(一兩)、天雄(一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天麻(一兩)、獨活(三分)、牛膝(一兩,去除根苗)、川芎(三分)、石斛(一兩,去除根)、肉桂(一兩半,去除粗皮)、茵芋(三分)、麻黃(一兩半,去除根節)、當歸(三分)、側子(三分,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烏蛇肉(一兩,用酥油拌炒至黃色)、虎脛骨(一兩,塗上酥油炙烤至黃色)、桑螵蛸(三分,微炒)、丹參(三分)、五加皮(三分)、海桐皮(三分)、防風(三分,去除蘆頭)、薏苡仁(三分)、乾蠍(三分,生用)、牛黃(一分,研成細末)、麝香(一分,研成細末)。

製法與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搗成細散,加入研好的牛黃和麝香,攪拌均勻。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二錢。

治療中風、手腳不靈活、說話困難、肢體無力麻木、關節疼痛,適合服用丹砂丸。

藥方組成:朱砂(一兩)、天南星(一兩,生用)、赤箭(一兩)、附子(一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防風(一兩,去除蘆頭)、牛膝(一兩,去除根苗)、漢防己(一兩)、白附子(一兩,生用)、獨活(一兩)、白殭蠶(一兩,微炒)、麻黃(一兩,去除根節)、川芎(一兩)、桂心(一兩)、白花蛇肉(一兩,用酥油拌炒至黃色)、蟬殼(一兩)、川烏頭(一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羚羊角屑(一兩)、乾蠍(一兩,生用)、桑螵蛸(一兩,微炒)、烏犀角屑(一兩)、雄黃(半兩,研成細末)、麝香(一兩,研成細末)、牛黃(一分,研成細末)、龍腦(一分,研成細末)。

製法與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搗成細末,加入研好的藥粉,再次研磨均勻。用煉製好的蜂蜜混合搗打三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或晚上飯前用溫酒送服十丸。

治療中風、手腳不靈活、關節疼痛、肌肉僵硬麻木,適合服用石斛浸酒。

藥方組成:石斛(一兩,去除根)、天麻(一兩)、川芎(一兩)、仙靈脾(一兩)、五加皮(一兩)、牛膝(一兩,去除根苗)、萆薢(一兩)、桂心(一兩半)、當歸(一兩)、鼠黏子(一兩)、杜仲(一兩,去除粗皮)、附子(一兩半,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虎脛骨(二兩,塗上酥油炙烤至黃色)、烏蛇肉(一兩,微炒)、茵芋(一兩)、狗脊(一兩)、丹參(一兩)、川椒(一兩半,去除果目和閉口部分,微炒去除汗液)。

製法與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生絲布袋裝好,放入二斗好酒中,密封在陶瓷甕中。七天後,每天取出小半杯,不限時間溫飲。要保持酒氣相連,每次取出一杯酒時,就加入一杯新的,直到藥味變淡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