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八 (9)

1. 治積聚宿食不消諸方

夫積聚者。由五臟六腑所生也。而宿食不消者。蓋臟腑為寒氣所乘。脾胃虛冷。水穀不化。留為宿食。診其脈來實者。是其候也。

治積聚氣。脾胃虛弱。不能化谷致宿食不消。脅脹痛。宜服京三稜散方。

白話文:

所謂「積聚」,是指由五臟六腑產生的疾病。而積存不消化的食物,往往是因為臟腑受到寒氣侵襲,脾胃虛寒,水穀不能消化,而殘留在體內形成積食。如果診脈時發現脈象實有力道,這就是積食的徵兆。

京三稜(一兩炮銼),桂心(三分),丁香(半兩),益智子(三分去皮),木香(半兩),大腹皮(一兩銼),前胡(一兩去蘆頭),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蓬莪朮(三分),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京三稜(一兩,用炮製方法處理) 桂心(三分) 丁香(半兩) 益智子(三分,去除皮) 木香(半兩) 大腹皮(一兩,用炮製方法處理)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厚朴(一兩,去除粗皮,用生薑汁塗抹並加熱至香氣四溢) 白朮(三分) 乾薑(半兩,用炮製方法處理) 郁李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並稍微炒過) 蓬莪朮(三分) 青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並烘乾) 赤茯苓(一兩) 川大黃(一兩,用炮製方法處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稍熱服。

治積聚宿食不消。四肢羸瘦乏力。宜服訶黎勒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兩(三)錢。加水一中碗,放半片生薑和三顆棗子。煎煮至剩六分之一的量。濾渣,在飯前熱熱服用。

訶黎勒〔二(一)兩煨用皮〕,附子(一兩炮去皮臍),草豆蔻(一兩去皮),白朮(三分),當歸(半兩銼碎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神麯(一兩微炒),黃耆(三分銼),桂心〔二(一)兩〕檳榔(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訶黎勒:**20 克,用果皮炙用

附子: 10 克,炮製,去除皮和臍

草豆蔻: 10 克,去除外皮

白朮: 3 克

當歸: 5 克,切碎,微炒

人參: 5 克,去除蘆頭

神麯: 10 克,微炒

黃耆: 3 克,切碎

桂心: 20 克

檳榔: 10 克

陳橘皮: 10 克,用湯浸泡,去除白瓤,烘烤

赤茯苓: 10 克

郁李仁: 10 克,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積聚。宿食不消。腹脅下妨悶。四肢羸瘦。骨節痠疼。多有盜汗。宜服白朮丸方。

白話文:

先將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入生薑半分,大棗三枚,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溫熱服用。

此方主治積聚、宿食不消、腹脅下脹悶、四肢消瘦、骨節酸痛,並伴有盜汗的症状,適合服用白朮丸。

白朮(一兩),黃耆(一兩銼),牡蠣(一兩燒為粉),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木香(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赤芍藥(三分)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防葵(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紫菀(半兩去苗),檳榔(一兩),桔梗(半兩去蘆頭),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白朮(60克),黃耆(60克,切片),牡蠣(60克,燒成粉末),人參(60克,去蘆頭),赤茯苓(60克),川烏頭(60克,炮裂後去皮臍),乾薑(30克,炮裂後切片),木香(60克),當歸(60克,切片並微炒),赤芍藥(18克),桂心(60克),甘草(30克,炙至微紅後切片),防葵(30克),鱉甲(60克,塗醋炙烤後變黃,去掉裙襴),紫菀(30克,去苗),檳榔(60克),桔梗(30克,去蘆頭),枳殼(60克,麩炒至微黃後去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煉蜜,共搗三、二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積聚氣。脾胃虛冷。宿食不消。心腹氣滯。脹滿疼痛。宜服木香丸方。

白話文:

治療體內積聚的氣。脾臟和胃虛寒。食物殘留不能消化。心腹部氣行不暢。脹痛。適合服用木香丸方。

木香(三分),白朮(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三分),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三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一兩煨用皮),檳榔(一兩),神麯(一兩炒微黃),大麥糵(一兩炒微黃),當歸(半兩銼微炒),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桔梗(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木香(15克),白朮(15克),人參(15克,去掉蘆頭),赤茯苓(15克),吳茱萸(30克,用沸水浸泡7次,烘乾,略炒),乾薑(30克,炮裂後搗碎),桂心(15克),陳橘皮(60克,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乾),訶黎勒(60克,煨後使用皮),檳榔(60克),神曲(60克,炒至微黃),大麥芽(60克,炒至微黃),當歸(30克,切碎,略炒),川大黃(60克,切碎,略炒),桔梗(30克,去掉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積聚宿食不消。心腹脹滿疼痛。宜服巴豆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後再搗數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用於治療長期飲食積滯不消化,心腹部脹滿疼痛,適合服用巴豆丸。

巴豆(半兩去皮心出油研入),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硫黃(一兩半細研水飛過),桂心(一兩),五靈脂(一兩),雄黃(一兩細研水飛),麝香(一分細研),乾薑(一兩炮裂銼),香墨(半兩)

白話文:

  • 細辛(半兩,去皮去心,磨成粉,浸入油中)
  • 附子(一兩,炮製後裂開,去皮去臍)
  • 硫磺(一兩半,研磨細,用水過濾)
  • 桂心(一兩)
  • 五靈脂(一兩)
  • 雄黃(一兩,研磨細,用水過濾)
  • 麝香(一分,研磨細)
  • 乾薑(一兩,炮製後裂開,切絲)
  • 香墨(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都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橘皮湯下二丸。

治積聚氣。宿食留滯。不能消化。丁香丸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研磨均勻。用糯米飯和成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藥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兩丸。

丁香(半兩),木香(半兩),巴豆(一分去皮心去油研入),乳香(半兩),硫黃(半兩細研水飛)硃砂(半兩細研水飛),膩粉(一錢),麝香(一兩細研),神麯(一兩半別搗末)

白話文:

材料:

  • 丁香:半兩
  • 木香:半兩
  • 巴豆:一分(去掉皮和心,研成粉)
  • 乳香:半兩
  • 硫黃:半兩(研細,用水過濾)
  • 硃砂:半兩(研細,用水過濾)
  • 膩粉:一錢
  • 麝香:一兩(研細)
  • 神麯:一兩半(搗成粉狀)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酒煮神麯末為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橘皮湯下三丸。

又方。

白話文:

【上方的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全部混合均勻。用酒煮神麯粉做為黏合劑。和成藥丸,大小如同小豆。每次在餐前服用,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三顆。

【又一方法。】】

木香(一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肉豆蔻(三分去瓤),巴豆(半兩去皮心去油研入)神麯(一兩微炒)

白話文:

木香(50 克) 青橘皮(50 克,煮沸去除白囊,烘乾) 肉豆蔻(15 克,去除種仁) 巴豆(25 克,去除皮、心和油脂,研磨後放入) 神曲(50 克,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以醋煮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於食前。以生薑橘皮湯下三丸。

治積聚。宿食不消。虛羸腹脹。宜服此方。

白話文:

上級藥材,搗碎後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研磨至均勻。用醋煮飯,與粉末混合成丸狀,大小如小豆。在進食前,使用生薑和橘子皮的湯水,服用三粒。 此方適用於治療積聚、長期未消化的食物、虛弱導致的腹脹等症狀。

肥皂莢(半兩炙去皮子搗為末),甘遂(三錢曬乾生搗羅為末),牽牛子(二錢生搗為末)

白話文:

肥皂荚(半兩,炙後去皮,搗碎成粉),甘遂(三錢,曬乾後搗碎製成細粉),牽牛子(二錢,搗碎製成細粉)

上件藥。一處更研細如面。患人二十以上。用藥末一錢。用水溫拌。用面捏作餛飩子十枚。煮熟。別用暖水嚼破下之。良久。方取下積聚。如未轉。即更以煎水調藥末半錢投之。良久。取下積食。初服藥後。患人如欲睡。是藥力行。量人虛實。加減服之。

又方。

吳茱萸〔一(二)兩湯浸七遍碎干微炒〕,巴豆(半兩去皮心研如膏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取一份研磨成細粉。病人年齡在二十歲以上,取藥粉一錢。用溫水調和,用麵粉捏成十個餛飩狀。煮熟後,再用溫水送服。過一段時間後,會排出蓄積的病物。如果症狀沒有好轉,用藥粉半錢加水煎服。過一段時間後,會排出積食。病人服用藥物後,如果有想睡覺的感覺,表示藥力正在發揮作用。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弱狀況,增減藥量服藥。

上件藥。先搗羅茱萸為末。以釅醋一大碗。浸茱萸末一宿。至來日。於銀鍋內熬。候茱萸似膏。即入巴豆膏更熬。候可丸。即丸如綠豆大。空心以溫酒下三丸。如氣散。惡物下。即住服。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

首先將羅茱萸搗碎成末。用一大碗濃醋,浸泡羅茱萸末一晚。第二天,將浸泡後的羅茱萸末放入銀鍋中熬製。等到羅茱萸變成膏狀時,加入巴豆膏繼續熬製。等到可以丸成時,將藥丸丸成綠豆般大小。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丸。如果氣體排出,惡物排出,即可停止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