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七 (11)

1. 中焦論

夫中焦者。在胃中口。不上不下。居上焦之後。榮氣之斫出。主化水穀之味。泌糟粕。承津液。化為精微。上注於肺脈。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行於經。名曰胃氣。足陽明脈也。陽明之氣走太陰。絡諸經之脈。上下絡太倉。主熟五穀。不吐不下。實則生熱。閉塞不通。上下隔絕。

白話文:

中焦位於胃的入口處,不偏上不偏下,在上焦之後。它負責將榮氣排出,促使水穀的食物分解,過濾糟粕,承接津液,轉化成精微物質。這些精微物質通過肺脈上輸,用於滋養身體。中焦的重要性無人可及。因此中焦單獨有一條經脈運行,稱為胃氣,也就是足陽明經脈。足陽明經脈的氣運行在太陰經脈上,並與其他經脈相連。足陽明經脈上下連接太倉,負責消化五穀。正常情況下既不會嘔吐也不會腹瀉。如果足陽明經脈實熱,則會閉塞不通,導致上下隔絕。

虛則生寒。洞泄便利霍亂。主脾胃之病也。夫血與氣。異而同類。衛氣是精。榮氣是神。故人有一死而無再生也。猶精神及氣隔絕也。若虛則補於胃。實則瀉於脾。調其中。和其源。萬不遺一也。

白話文:

身體虛弱就會產生寒症。腹瀉嚴重、吐瀉不止、霍亂這些病症。這些病症主要是脾胃虛弱所致。血氣雖然不同,但卻是一類。衛氣是精氣,榮氣是神氣。所以人只有一死而不能再生。這是因為精神與氣息隔絕了。如果身體虛弱,就應補益胃氣。如果身體有實證,就應瀉下脾氣。調和它們的虛實,改善它們的根源,任何病症都可以治癒。

2. 治中焦虛寒諸方

治中焦虛寒。或時吐瀉腹痛。木香散方。

白話文:

治療中焦虛寒,有時候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可以使用木香散這個方劑。

木香(三分),草豆蔻(三分去殼),桂心(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白朮(三分),白芍藥(三分),丁香(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訶黎勒皮(三分微煨)

白話文:

木香 (3 分) 草豆蔻 (3 分,去殼) 桂心 (3 分) 附子 (3 分,炮製後破裂,去除皮和臍) 白朮 (3 分) 白芍藥 (3 分) 丁香 (3 分) 甘草 (1 分,炙烤微赤,切碎) 訶黎勒皮 (3 分,略微烘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煨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服。

治中焦虛寒。好吐白沫清涎。吞酸。厚朴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烤過的生薑半分,煎煮至剩五分滿,濾去渣滓,稍微溫熱後服用。 用於治療中焦虛寒,常吐白色泡沫痰涎,吞酸的症狀。此為厚朴散的方劑。

厚朴〔二(三)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微炒),白茯苓(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芎藭(一兩),白朮(二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厚朴:30-45克,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後炙烤至香熟

吳茱萸 :15克,用熱水浸泡7次後微炒

白茯苓 :15克

桔梗 :15克,去除根莖

川芎 :15克

白朮 :30克

附子 :15克,炮製後去除皮和中心的臍

陳橘皮 :30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並烘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服。

治中焦虛寒。氣滯不調。檳榔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五分之量,濾去藥渣,稍微放溫後服用。 用於治療中焦虛寒,氣滯不調。此為檳榔散的方劑。

檳榔(一兩),赤芍藥(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芎藭(一兩),桂心(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一兩去蘆頭),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大腹皮(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 檳榔:100克
  • 赤芍藥:100克
  • 人參(去蘆頭):100克
  • 白朮:100克
  • 芎藭:100克
  • 桂心:100克
  • 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100克
  • 前胡(去蘆頭):100克
  • 枳殼(用麩子炒至微黃,去除瓤):100克
  • 附子(炮裂後去皮和臍):100克
  • 大腹皮(切碎):100克
  • 甘草(烤至微紅,切碎):50克

3. 治中焦壅熱諸方

治中焦壅熱。閉塞隔絕。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腸胃膨膨。喘息常急。宜服此瀉熱開隔絕大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中焦部位的熱症,出現堵塞隔離,上下不暢通,既不能嘔吐也不能排便,腸胃脹滿,呼吸急促,應該服用這款清熱通便的大黃散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澤瀉(一兩),川升麻(一兩),羚羊角屑(一兩),梔子仁(一兩),玄參(一兩),川芒硝(二兩)

白話文:

川大黃(2 兩,切碎後略炒) 黃芩(1 兩) 澤瀉(1 兩) 川升麻(1 兩) 羚羊角粉(1 兩) 梔子仁(1 兩) 玄參(1 兩) 川芒硝(2 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下生地黃汁半合。溫溫頻服。

治中焦壅熱閉處。關隔不通。中逆喘急。枳殼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狀。每次服用五錢,加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五分之一。把藥渣撈掉,加入生地黃汁半杯。溫溫地分次服用。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赤茯苓(三分),木香(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檳榔(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白話文:

枳殼:3分,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核 黃芩:3分 前胡:3分,去蘆頭 半夏:3分,用熱水清洗7次,去除粘液 赤茯苓:3分 木香:3分 人參:3分,去蘆頭 檳榔:3分 川大黃:3分,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取一大盞水,放入生薑半片,煎煮至五分之一的量。去除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4. 下焦論

夫下焦者。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為傳導之腑。如溝水決池也。起胃下管。別迴腸。主膀胱。入水穀。並拘於胃中糟粕。俱行大腸而為下焦。主足陽明。摧滲津液。令膀胱主出不主入。候肝腎之病也。若實則大小便不通。氣逆不續。嘔吐不禁。若虛則大小便不止。

白話文:

下焦位於肚臍下方,膀胱的上方。它負責區分清濁之物,就像溝水匯入池塘。下焦由胃向下延伸,與小腸相連,主導膀胱。胃中的食物和水分進入下焦,而廢物則經由大腸排出。下焦屬足陽明經,促進水液代謝,讓膀胱負責排出而不會吸收水分。下焦也反映肝腎的健康狀況。

如果下焦實熱,會導致大小便不通、呼吸急促、嘔吐不止。如果下焦虛寒,則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津液氣絕。人飲酒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者。蓋酒是熟谷之津液也。其氣滑。故谷液入則先出也。所以熱則瀉於肝。寒則補於腎。上中下三焦。同號為孤府也。

白話文:

當津液和氣血的運化障礙到斷絕的程度時,人飲了酒,食物還沒有消化,但小便卻先排出了。這是因為酒是熟食的津液,它的氣質很滑,所以食物的津液進入胃後,先排出體外。因此,熱症會導致肝氣瀉泄,寒症會導致腎氣充盈。上焦、中焦、下焦合稱為孤府,表示這三個部位容易被外邪侵犯。

5. 治下焦虛寒諸方

治下焦虛寒。腹痛氣逆。不下食。附子散方。

白話文:

治療下焦虛寒,腹痛氣逆,不欲進食,使用附子散方。

附子〔一(二)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三分炮裂銼),桂心(一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芎藭(三分),當歸(一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五味子(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將附子一兩或兩兩以炮製法去除皮臍,乾薑三分以炮製法切碎,桂心一兩,青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去白瓤後烘乾,芎藭三分,當歸一兩切碎微炒,木香半兩,五味子一兩,甘草半兩炙至微赤後切碎,吳茱萸一兩用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微炒,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之。

治下焦虛寒。小腹痛不止。短氣欲絕。續氣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五分,濾去渣滓,空腹時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下焦虛寒,小腹疼痛不止,氣短欲斷。此為補氣的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一兩),烏梅肉(一兩微炒),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耆(一兩銼),芎藭(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白朮(一兩),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五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桂心(一兩)

白話文: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焙) 白茯苓(一兩) 烏梅肉(一兩,稍作烘烤) 麥門冬(一兩,去除中心) 黃耆(一兩,切片) 芎藭(一兩) 乾薑(一兩,炮製爆裂後切片) 白朮(一兩) 厚朴(二兩,去除粗皮,塗抹薑汁,烘烤至香脆) 吳茱萸(五兩,用熱水浸泡七次,烘焙,再稍微烘烤) 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下焦虛寒。腹中瘀滯。令人喜忘。不欲聞人聲。胸中噎塞而短氣。茯苓丸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五分之量,去掉渣滓,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下焦虛寒,腹部瘀滯,使人容易忘記事情,不願聽人說話,胸口窒悶且呼吸短促,使用茯苓丸方。

白茯苓(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人參〔二(一)兩半去蘆頭〕,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乾薑(一兩炮裂銼),黃耆(一兩銼),桂心(一兩),當歸(一兩半銼碎微炒),芎藭(一兩)

白話文:

白茯苓:一兩

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搗碎

人參:二兩半(一兩),去蘆頭

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炒至微黃

厚朴:二兩,去除外層粗皮,塗抹薑汁,炙烤至香熟

乾薑:一兩,炮製後搗碎

黃耆:一兩,搗碎

桂皮:一兩

當歸:一兩半,搗碎,微炒

川芎: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用稀飯送服三十丸。每天服用三次。

治下焦虛寒。或先見血後便轉。此為近血。或利下或不利。伏龍肝散方。

白話文:

治療下焦虛寒的情況,可能會先出現出血,隨後排便性質改變,這稱為近血。可能伴有腹瀉或不便秘。這裡提供的是伏龍肝散的方劑。

伏龍肝(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乾薑(一兩炮裂銼),牛膝(二兩去苗),熟乾地黃(二兩),黃芩(一兩),地榆(一兩半),亂髮灰(一兩細研),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為末)

白話文:

伏龍肝(80 克) 甘草(40 克,炙至微紅後切碎) 乾薑(40 克,炮製後切碎) 牛膝(80 克,去除根須) 熟乾地黃(80 克) 黃芩(40 克) 地榆(60 克) 亂髮灰(40 克,研細) 阿膠(40 克,搗碎後炒至發黃變乾,研成粉末)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入阿膠末一錢。發灰一錢。更煎一兩沸。放溫服之。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後篩成粉末。每次服用 5 錢,用水一大杯煎煮至剩餘五分之一的量。加入阿膠粉 1 錢、發灰 1 錢,再煎沸騰兩次。放涼後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治下焦虛寒。或先便轉後見血。此為遠血。或利下或不利。因勞冷而發。宜服此續斷散方。

白話文:

治療下焦虛寒的情況。可能會先出現排便異常,隨後見到血液,這被稱為遠血。或者有腹瀉,或者沒有腹瀉。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勞累和受涼所引發。應該服用續斷散這個方劑。

續斷(二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乾薑(一兩炮裂銼),桂心(一兩),熟乾地黃(二兩)

白話文:

續斷(90克),當歸(45克,銼碎,微炒),甘草(45克,炙烤微赤,銼碎),乾薑(45克,炮製裂開,銼碎),桂心(45克),熟地黃(9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阿膠末一錢。蒲黃一錢。更煎一兩沸。溫溫服之。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取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煮到水量減少五分之一。濾去藥渣,加入阿膠粉末一錢、蒲黃一錢。再次煎煮一兩沸騰。趁溫熱時服用。每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