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二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22)

1. 治刺風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膏。相和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忌生冷油膩毒滑魚肉。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杏仁膏中,攪拌均勻。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杵五七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酒送服二十顆。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油膩、有毒、滑膩的魚肉等食物。

2. 治頭面風諸方

夫頭面風者。由體虛之人。陽脈為風所乘也。諸陽之經。皆上走於頭面。若運動勞役。陽氣發泄。腠理開疏。而受之風邪。謂之首風。其狀。頭面多汗。惡風頭痛。又新沐頭未乾。不可便臥。使頭重身熱。或則煩悶。又夏月露下臥。露墮面上。令面皮厚。喜成瘡癬。乃作面風也。

治頭面風。皮膚瘙癢。心隔煩悶。目眩頭痛。宜服山茱萸散方。

山茱萸(半兩),甘菊花(半兩),荊芥穗(半兩),秦艽(三分去苗),芎藭(一兩),茯神(三分)蔓荊子〔二(三)分〕,山梔子(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漢防己(半兩),藁本(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薄荷三七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濕面油膩。

治頭面風。皮膚不仁。頭疼心悶。四肢不利。宜服蔓荊散方。

蔓荊子(三分),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山茱萸(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旋覆花(三分),甘菊花〔三兩(分)〕,芎藭(三分),莽草(三分微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羚羊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頭面風。皮膚瘙癢。頭目昏疼。上焦煩壅。宜服赤箭散方。

赤箭(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黃耆(半兩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防風(一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半兩),甘菊花(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毒風上衝。頭面赤熱。或生細瘡。皮膚瘙癢。心神煩躁。宜服烏蛇散方。

烏蛇肉(二兩酒浸炙微黃),羚羊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三分),沙參(三分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三分去蘆頭),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白蘚皮(三分),獨活(一兩),黃芩(三分),秦艽(一兩去苗),川升麻(三分),川大黃(三分銼微炒),牛蒡子(半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調服二錢。

治頭面有風。牽引眼睛疼痛。偏視不明。宜服藁本散方。

藁本(一兩),細辛(三分),秦艽(一兩去苗),羌活(三分),桂心(半兩),山茱萸(半兩),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薯蕷(三分),蔓荊子(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頭面風。目眩耳聾。宜服薯蕷散方。

薯蕷(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山茱萸(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菊花(半兩),蔓荊子(半兩),藁本(半兩)

白話文:

頭面部會受風邪侵襲,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陽氣不足,被風邪侵入。因為許多陽經脈絡都向上循行至頭面部,當過度勞累或運動後,陽氣外洩,皮膚毛孔變得疏鬆,就容易遭受風邪侵襲,這就稱為「首風」。常見的狀況是頭面部容易出汗、怕風、頭痛。剛洗完頭還沒乾就睡覺,也容易使頭部感到沉重、身體發熱,甚至感到煩躁。夏天在露天的地方睡覺,露水滴在臉上,會使臉部皮膚變厚,容易長瘡或癬,這就是面部受風的表現。

針對頭面部受風,出現皮膚搔癢、胸悶、頭暈頭痛的情況,適合服用山茱萸散:

藥材包含:山茱萸、甘菊花、荊芥穗、秦艽(去除根部)、芎藭、茯神、蔓荊子、山梔子、羚羊角屑、漢防己、藁本、甘草(炙烤微焦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薄荷葉三到七片,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不拘時間,溫服。服用期間,應避免使用油膩的保養品。

針對頭面部受風,出現皮膚感覺麻木、頭痛胸悶、四肢活動不順暢的情況,適合服用蔓荊散:

藥材包含:蔓荊子、防風(去除根部)、枳殼(麩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山茱萸、麻黃(去除根節)、旋覆花、甘菊花、芎藭、莽草(稍微炙烤)、甘草(炙烤微焦切碎)、羚羊角屑。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生薑半份,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頭面部受風,出現皮膚搔癢、頭暈頭痛、上焦(胸部以上)感到悶塞的情況,適合服用赤箭散:

藥材包含:赤箭、前胡(去除根部)、白蒺藜(稍微炒過並去除刺)、黃耆(切碎)、枳殼(麩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防風(去除根部)、羚羊角屑、甘菊花、甘草(炙烤微焦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毒風向上侵襲,導致頭面部紅熱、長小瘡、皮膚搔癢、心神煩躁的情況,適合服用烏蛇散:

藥材包含:烏蛇肉(用酒浸泡後炙烤微黃)、羚羊角屑、人參(去除蘆頭)、赤茯苓、沙參(去除蘆頭)、麻黃(去除根節)、防風(去除蘆頭)、白蒺藜(稍微炒過並去除刺)、白蘚皮、獨活、黃芩、秦艽(去除根部)、川升麻、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牛蒡子(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米湯調服。

針對頭面部受風,導致眼睛疼痛、視力模糊的情況,適合服用藁本散:

藥材包含:藁本、細辛、秦艽(去除根部)、羌活、桂心、山茱萸、天雄(炮製過並去除皮臍)、薯蕷、蔓荊子。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溫酒調服。

針對頭面部受風,導致頭暈耳鳴的情況,適合服用薯蕷散:

藥材包含:薯蕷、防風(去除根部)、細辛、山茱萸、川升麻、甘菊花、蔓荊子、藁本。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溫酒調服。

針對頭面部受風,導致皮膚麻木搔癢、關節疼痛、頭暈目眩、頸部僵硬、耳鳴的情況,適合服用甘菊花丸:

藥材包含:甘菊花、人參(去除蘆頭)、當歸、防風(去除根部)、秦艽(去除根部)、山茱萸、白蘚皮、黃耆(切碎)、漢防己、桂心、白朮、白蒺藜(稍微炒過並去除刺)、生地黃、獨活、薯蕷、芎藭、細辛、蒼耳子。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攪拌均勻,搗製數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不拘時間,用溫酒送服。

針對熱毒風侵襲,導致頭面部搔癢、有如蟲爬,時常出現風疹的情況,適合服用白蒺藜丸:

藥材包含:白蒺藜(稍微炒過並去除刺)、獨活、羚羊角屑、防風(去除根部)、枳殼(麩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薯蕷、地骨皮、莽草(稍微炒過)、葳蕤、苦參(切碎)、楓香、蟬殼(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攪拌均勻,搗製數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不拘時間,用溫酒送服。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豬肉和魚肉。

針對頭面部受風,導致搔癢如同蟲爬,上焦(胸部以上)痰液阻滯、臟腑阻塞的情況,適合服用皂莢煎丸:

藥材包含:皂莢(搗碎後用淡米漿水浸泡過濾取汁,用小火熬成膏狀)、烏蛇肉(用酒浸泡後炙烤微黃)、枳殼(麩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防風(去除根部)、苦參(切碎)、牛蒡子(稍微炒過)、天麻、荊芥。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皂莢膏攪拌均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