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六 (5)
卷第四十六 (5)
1. 治咳嗽喘急諸方
夫五臟皆稟氣於肺。若肺氣虛。為風冷所乘。使經絡痞澀。氣不宣通。則肺壅脹。脹則氣逆。則心胸滿塞。故令咳嗽喘急也。
治咳嗽喘急。胸膈煩悶。宜服馬兜鈴散方。
白話文:
五臟都接收來自肺部的氣。如果肺氣虛弱,被風寒邪氣侵襲,會讓經絡不通暢,氣血無法運行。這樣一來,肺部就會脹大,脹大了就會產生氣逆,導致心胸感覺滿塞。因此就會導致咳嗽、喘急的症狀。
馬兜鈴(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川升麻(半兩),燈心(三束),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大腹皮(一兩銼),赤茯苓(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馬兜鈴(50克) 桑樹根白皮(50克,切碎) 川升麻(25克) 燈芯(3束) 甘草(15克,烤至微紅,切碎) 大腹皮(50克,切碎) 赤茯苓(50克) 枳殼(50克,用麩子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喘急。咽喉不利。胸中似物妨塞。紫菀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後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重。放入一杯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餘五分之一。去除渣滓。不拘泥於特定時間。趁溫熱服用。
紫菀(一兩去苗土),桑根白皮(二兩銼),款冬花(半兩),葳蕤(半兩),柴胡(三分去苗),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一兩),川升麻(三分),射干(半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紫菀(一兩,去掉根鬚和泥土) 桑白皮(二兩,切成薄片) 款冬花(半兩) 葳蕤(半兩) 柴胡(三分,去掉根鬚) 桔梗(一兩,去掉莖頭)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成薄片) 赤茯苓(一兩) 川升麻(三分) 射干(半兩) 枳殼(一兩,用麩子炒至微黃,去掉果肉)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喘急。面目四肢浮腫。宜服馬兜鈴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粉,過篩成散。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碗,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五分之一體積,去渣,不論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療咳嗽氣喘急促,面目和四肢浮腫,應服用馬兜鈴散。
馬兜鈴(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貝母(一兩煨微黃),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麻黃(一兩去根節),知母(一兩)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微黃焦去子),五靈脂(一兩),威靈仙(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款冬花(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黃明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
白話文:
馬兜鈴(60克),人參(60克,去除鬚根),貝母(60克,燉微黃),甘草(60克,炙製微紅,切碎),杏仁(60克,浸泡熱水去皮尖,炒至微黃),甜葶藶(60克,隔紙炒至紫色),麻黃(60克,去除根節),知母(60克)皁莢(60克,去除黑皮,塗上豬油炙製微黃,去除果實),五靈脂(60克),威靈仙(60克),桑樹白皮(60克,切碎),款冬花(60克),陳橘皮(60克,浸泡熱水去白色內膜,烘烤),黃明膠(120克,搗碎炒至發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淡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喘急。坐臥不得。宜服此方。
白話文:
以上所列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淡米湯一茶杯,煎煮至六分之量。濾去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漢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炒令汗出),豬牙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微黃焦去子),乾薑(三分炮裂銼),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白話文:
漢椒: 1 兩,去除蒂和封閉的開口,炒至出汗。
豬牙皁莢: 1 兩,去除黑色外皮,塗抹豬油烤至微黃焦,去除種子。
乾薑: 3 分,炮製裂開後銼成細末。
甜葶藶: 3 分,隔紙炒至呈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治咳嗽喘急。腹脅堅脹。小便不利。宜服杏仁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末。用棗泥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桑樹根白皮煮的水送服,每次 20 顆藥丸。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如膏),桂心(一兩),馬兜鈴(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瞿麥穗(一兩),木通(一兩銼),大腹皮(一兩銼)
白話文:
杏仁(三兩) 用湯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研磨成膏狀。
桂心(一兩) 桂花的內層樹皮。
馬兜鈴(一兩) 馬兜鈴科植物的根莖。
枳殼(一兩) 枳樹的果皮,用麩皮炒至微黃。
甜葶藶(一兩) 葶藶科植物的乾燥種子,隔著紙炒至紫色。
瞿麥穗(一兩) 瞿麥科植物的穗狀花序。
木通(一兩) 木通科植物的莖,切碎。
大腹皮(一兩) 樟科植物的樹皮,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杏仁膏。入少煉蜜。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棗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杏仁膏和少許蜂蜜,一起揉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以煎棗湯送服三十丸。
治咳嗽喘急方。
雌黃(一分),雄黃〔二(一)分〕,杏仁(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治療咳嗽和呼吸急促的方子。 雌黃(一份),雄黃(兩份或一份),杏仁(七粒,用開水浸泡後去掉皮和尖,如果是雙仁的也要去掉,然後用麥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細研為末。以蟾酥和丸。如粟米大。不計時候。以燈心煎湯下三丸。
治咳嗽喘急。形體虛羸。不思食飲。宜服紫蘇子煎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加入蟾酥和成丸。丸子的直徑如粟米般大。不限具體時間。用燈芯煎煮藥湯,服用三顆藥丸。
紫蘇子(五合微炒),生地黃汁(一升),麥門冬汁(五合),白前(一兩),生薑汁(二合),貝母(一兩煨微黃),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蜜(一升),杏仁(五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紫苑(二兩去苗土),五味子(一兩)
白話文:
紫蘇子(炒五合) 生地黃汁(一升) 麥門冬汁(五合) 白前(一兩) 生薑汁(二合) 貝母(一兩,煨至微黃)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白蜜(一升) 杏仁(五兩,用水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研磨成膏) 紫苑(二兩,去除苗和泥土) 五味子(一兩)
上件藥。六味搗羅為末。以諸藥汁。及杏仁膏等。同於銀鍋中。攪令勻。以慢火煎成膏。於不津器中盛。不計時候。服二(一)茶匙。含化咽津。
治咳嗽。上氣喘急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一兩銼)
白話文:
以上藥材,六味藥搗碎成粉末。加入其他藥材的汁液,以及杏仁膏等,全部放入銀鍋中。攪拌均勻,用小火煮成膏狀。盛裝在不透氣的容器中,隨時都可以服用。每次服用二分之一茶匙,含在嘴裡,慢慢融化。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以水一中盞。入燈心一大束。大棗五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調下散藥二錢。
白話文:
上面所列的藥物,搗碎成粉末。每次使用一中盞水,放入一大把燈芯草,加上五顆紅棗。煮沸至水量剩下六分之一。過濾去除渣滓。每次於飯後,服用二錢藥粉。
2. 治咳嗽短氣諸方
夫肺主於氣。候於皮毛。氣虛。為寒客於皮毛。入傷於經絡。肺氣不足。則成咳嗽。天氣溫則宣和。得寒則痞澀。虛則氣不足。而為寒所迫。聚於肺間。不得宣發。故令咳嗽而短氣也。
白話文:
肺臟主導氣。與皮膚腠理相應。如果氣虛,寒邪就會侵襲皮膚腠理,深入經絡造成傷害。肺氣不足,就會引發咳嗽。天氣溫和時,肺氣通暢協調。天氣寒冷時,肺氣就會阻塞不暢。如果肺氣虛弱,寒邪就會趁虛而入,聚集在肺部,無法宣發出去。所以,會導致咳嗽和氣短。
治咳嗽。胸中不利。痞滿短氣。心中時悸。手足煩。不欲食。時惡寒。海藻散方。
白話文:
治療咳嗽,胸中不舒,胸悶氣短,心臟偶爾悸動,手腳煩熱,沒有胃口,時常感到寒冷。使用海藻散方。
海藻(一兩洗去鹹味),赤茯苓〔二(一)兩〕,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五味子(一兩),細辛(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海藻(1 兩,洗淨去鹹味) 赤茯苓(2 兩) 半夏(3 分,用熱水洗 7 次去滑) 五味子(1 兩) 細辛(3 分) 杏仁(3 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尖端和麩質,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胸膈中寒。短氣不足。宜服五味子散方。
白話文:
按照上面所寫的藥方,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重的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和半片生薑。煎煮到剩六成的水量,濾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五味子(一兩),前胡(一兩半去蘆頭),紫菀(三分去苗土),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桂心(三分),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話文:
- 五味子:1 兩
- 前胡:1.5 兩,去除蘆頭
- 紫菀:0.3 兩,去除根鬚和泥土
- 甘草:0.3 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 桂心:0.3 兩
- 吳茱萸:0.5 兩,用湯水浸泡 7 次,烘乾後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腹脅痛。宜服訶黎勒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半分生薑和兩顆棗子,煮到剩六分滿,濾去殘渣,不論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咳嗽、氣短、腹部及肋骨旁疼痛,適合服用訶黎勒散。
訶黎勒皮(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桔梗(三分去蘆頭),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訶黎勒殼(三份) 陳年橘皮(三份,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然後烘烤) 人參(一兩,去鬚根) 桔梗(三份,去蒂) 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小火炒至微焦) 甘草(半兩,微烤至微焦,切碎) 杏仁(三份,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體虛煩熱。發作無時。宜服紫蘇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藥渣,不論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咳嗽氣短,身體虛弱煩熱,隨時可能發作,應服用紫蘇散。
紫蘇莖葉(一兩),紫菀(三分去苗土),貝母(三分煨令微黃),麥門冬(三分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三分銼),赤茯苓(三分),五味子(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白話文:
紫蘇葉和莖(1兩) 紫菀(3錢,除去根部泥土) 貝母(3錢,烤至微黃) 麥門冬(3錢,除去中間) 陳年橘皮(半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桑樹白皮(3錢,切碎) 赤茯苓(3錢) 五味子(3錢)
麻黃(三兩去根節),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乾薑(一分炮裂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 麻黃:三兩,去除根部和節點。
- 桂心:半兩。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 乾薑:一分,炮製後切碎。
- 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和外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不得喘息。時發寒熱。胸中迫滿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藥渣。不論時候,溫服。 用於治療咳嗽、氣短、不能喘息、時有寒熱交替、胸中憋悶的症狀。
五味子(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紫菀(一兩去苗土),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銼),細辛(半兩)
白話文:
- 五味子:一兩
- 甘草:一兩,輕微烘烤至微紅,切碎
- 紫菀:一兩,去除根部泥土
- 桂心:一兩
- 麻黃:一兩,去除根部節狀部分
-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 細辛: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不能飲食。胡椒理中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兩顆棗子,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渣滓,不分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咳嗽、呼吸短促、無法正常飲食。此為胡椒理中丸的方劑。
胡椒(一兩),蓽茇(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款冬花(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高良薑(一兩銼),細辛(一兩),白朮(一兩)
白話文:
胡椒(6克),蓽茇(6克),乾薑(6克,炮裂後切碎),款冬花(6克),甘草(6克,炙至微紅後切碎),陳橘皮(6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高良薑(6克,切碎),細辛(6克),白朮(6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肺氣咳嗽。氣短不得睡臥。紫菀丸方。
白話文: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並研磨三、四百次。製成像梧桐籽般大小的丸子。不限時間,用稀飯送服二十丸。
紫菀(一兩去苗土),漢防己(一兩),貝母(一兩煨微黃),人參(一兩去蘆頭),款冬花(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木香(一兩),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檳榔(一兩)
白話文:
- 紫菀(6 克,去掉根鬚和泥土)
- 漢防己(6 克)
- 貝母(6 克,微烤至微黃)
- 人參(6 克,去掉根鬚)
- 款冬花(6 克)
- 桑根白皮(6 克,切碎)
- 天門冬(9 克,去掉芯,焙乾)
- 木香(6 克)
- 甜葶藶(6 克,隔紙炒成紫色)
- 甘草(3 克,炙烤微紅,切碎)
- 杏仁(3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用麩子炒至微黃)
- 檳榔(6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咳嗽。短氣喘急。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再搗數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論時間,用粥或水送服二十粒。 適用於治療咳嗽、呼吸短促、氣喘等症狀。
麻黃(二兩去根節),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赤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白話文:
- 麻黃:兩兩,去掉根和節。
- 甘草:一兩,炙烤成微紅色,切碎。
-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呈紫色。
- 杏仁:一兩,用水浸泡,去皮和尖頭,雙仁炒成微黃,研磨成膏狀。
- 赤茯苓: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