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0)

1. 治肝風筋脈拘攣諸方

上為細末。研入硃砂麝香等。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溫酒下十丸。忌雞豬魚蒜等。

治肝風筋脈拘攣。不得屈伸。恍惚。或多喜忘。有時恐怖。宜服防風丸方。

防風(半兩去蘆頭),犀角屑(三分),茯神(一兩),遠志(半兩去心),人參(三分去蘆頭)白殭蠶(三分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裂),芎藭(半兩),硃砂(三分別研水飛過),羌活(半兩),桂心(三分),當歸(半兩銼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上為細末。入研了硃砂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酒下二(三)十丸。忌豬肉毒魚等。

治肝風筋脈拘攣。骨髓疼痛。宜服白芥子丸方。

白芥子(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安息香(一兩),沉香(半兩),補骨脂(一兩炒),檳榔(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溫酒下二十丸。

治肝風筋脈拘攣。急痛。舉體不仁。宜服烏犀角丸方。

烏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天麻(三分),防風(半兩去蘆頭),人參(一分去蘆頭),細辛(半兩),蔓荊子(半兩),肉桂(半兩去皺皮),白芷(一分),酸棗仁(半兩微炒),獨活(半兩),乾薑(一分炮裂銼),附子(半兩炮裂去臍),赤芍藥(半兩),藁本(半兩),赤茯苓(三分),麻黃(半兩去根節),當歸(半兩銼微炒),芎藭(半兩),烏蛇(二兩酒浸去骨皮炙微黃)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溫酒下二十丸。忌雞豬魚蒜等。

治肝風。筋脈攣急疼痛。益血長肌肉。除瘦弱。悅顏色。桃仁硃砂煎酒方。

桃仁(二升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銼),硃砂(二兩細研)

上以無灰好清酒三斛(鬥)。取瓷瓶三隻盛酒。逐鬥分桃仁硃砂入瓶內。封頭。一依煮酒法度。不計時候。溫飲一小盞。忌羊血。

白話文:

治肝風筋脈拘攣諸方

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研磨好的硃砂和麝香,用煉蜜調和,反覆搗磨一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數量不限,溫酒送服十丸。忌食雞、豬、魚、蒜等食物。

針對肝風導致筋脈拘攣,不能屈伸,神志恍惚,健忘,或伴有恐懼症狀者,宜服用防風丸。

防風(半兩,去蘆頭)、犀角屑(三分)、茯神(一兩)、遠志(半兩,去心)、人參(三分,去蘆頭)、白殭蠶(三分,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裂)、芎藭(半兩)、硃砂(三分,研磨後水飛過)、羌活(半兩)、桂心(三分)、當歸(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乾)。

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研磨好的硃砂使其均勻,用煉蜜調和,反覆搗磨三四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數量不限,酒送服二十到三十丸。忌食豬肉和毒魚。

針對肝風導致筋脈拘攣,骨髓疼痛者,宜服用白芥子丸。

白芥子(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安息香(一兩)、沉香(半兩)、補骨脂(一兩,炒)、檳榔(半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蜜調和,反覆搗磨三四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數量不限,溫酒送服二十丸。

針對肝風導致筋脈拘攣,疼痛劇烈,全身麻木者,宜服用烏犀角丸。

烏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天麻(三分)、防風(半兩,去蘆頭)、人參(一分,去蘆頭)、細辛(半兩)、蔓荊子(半兩)、肉桂(半兩,去皺皮)、白芷(一分)、酸棗仁(半兩,微炒)、獨活(半兩)、乾薑(一分,炮裂銼碎)、附子(半兩,炮裂去臍)、赤芍藥(半兩)、藁本(半兩)、赤茯苓(三分)、麻黃(半兩,去根節)、當歸(半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烏蛇(二兩,酒浸去骨皮,炙烤至微黃)。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蜜調和,反覆搗磨三四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數量不限,溫酒送服二十丸。忌食雞、豬、魚、蒜等食物。

針對肝風導致筋脈攣急疼痛,以及血虛、肌肉消瘦、面色萎黃者,宜服用桃仁硃砂煎酒。

桃仁(二升,湯浸去皮尖,去除雙仁,用麩炒至微黃,細碎)、硃砂(二兩,研磨細粉)。

將桃仁和硃砂分次放入盛有清酒三斛的瓷瓶中,密封,按照煮酒的步驟熬煮。每次服用數量不限,溫飲一小盞。忌食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