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9)

1. 治心熱多汗諸方

夫血脈充塞,榮衛不行,心氣壅實,上焦煩熱,即多汗也,心象於火,其液為汗。今陽氣發泄妄行,故令汗出也。

治心氣壅熱,手心頭面多汗,胸中煩滿,宜服犀角散方。

白話文:

當氣血運行不暢,榮氣和衛氣不能正常運行,心氣鬱結,上半身煩熱時,就會出現多汗。這是因為心臟的主屬為火,其液體就是汗液。現在陽氣過度發散和運行,因此會導致出汗。

犀角屑(三分),龍骨,麥門冬(去心),黃耆(銼),地骨皮,茯神,人參(去蘆頭),麻黃根,遠志,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分)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三分),龍骨,麥門冬(去除果核),黃耆(切碎),地骨皮,茯苓,人參(去掉根鬚),麻黃根,遠志,炙過的甘草(切碎)(以上每種各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忌炙烤熱面。

治心實熱,血脈壅滯,口乾心燥,常多汗出,宜服麥門冬散方。

白話文:

將前述藥材搗碎過濾成粉末。每次服用 4 錢(約 6 克),用一杯水,放入 2-7 片新鮮竹葉,煎煮至剩六分之一的量,濾去藥渣,飯後溫服。忌食烤或熱的食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寒水石(一兩),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生乾地黃(半兩),天竺黃(半兩細研),麻黃根(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 麥門冬(50克,去中心烘乾)
  • 寒水石(50克)
  • 川升麻(25克)
  • 犀角粉(25克)
  • 生乾地黃(25克)
  • 天竺黃(25克,研成細粉)
  • 麻黃根(25克)
  • 甘草(5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竹葉湯調下一錢。

治心臟壅滯,或時煩熱,頻多汗出,宜服地骨皮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粉。不受時間限制,用竹葉湯調和後服用一錢。 治療心臟壅滯,或有時感到煩熱且頻繁出汗的情況,適合服用地骨皮丸。

地骨皮(三分),柴胡(一兩去苗),子芩(一兩),生乾地黃(一兩),麻黃根(一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犀角屑(半兩),知母(一兩),川升麻(一兩),牡蠣粉(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地骨皮(6克),柴胡(30克,去掉根莖),子芩(30克),生乾地黃(30克),麻黃根(30克),麥門冬(15克,去掉中心,烘焙),犀角屑(15克),知母(30克),川升麻(30克),牡蠣粉(15克),人參(30克,去掉根莖),赤茯苓(30克),甘草(15克,炙到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淡竹葉湯下三十丸。

治心臟壅熱,口舌乾燥,常多汗出,宜服石膏丸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再搗三、四百次,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無論何時服用,以煎煮過的淡竹葉湯送服三十丸。

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栝蔞根(一兩),烏梅肉(一兩),葛根(一兩銼),牡蠣粉(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天竺黃(一兩細研),麻黃根(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石膏(一兩,研磨成細粉,用清水過濾一遍)
  • 栝樓根(一兩)
  • 烏梅肉(一兩)
  • 葛根(一兩,切成小塊)
  • 牡蠣粉(一兩)
  • 麥門冬(一兩半,去掉中間的芯,烘烤)
  • 天竺黃(一兩,研磨成細粉)
  • 麻黃根(一兩)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下二十丸。

治心熱汗出不止,宜服牡蠣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攪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新鮮抽取的井水吞服二十丸。 用來治療心熱導致的汗出不止,建議服用牡蠣散。

牡蠣粉(一兩),寒水石(一兩),鉛霜(半兩細研),硃砂(半兩細研如面),甘草末(半分生用),故扇灰(半分)

上件藥,同入乳缽,研令細。每服半錢,以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服。

白話文:

牡蠣粉(60 克) 寒水石(60 克) 鉛霜(30 克,研磨成細粉) 硃砂(30 克,研磨成細面) 甘草末(7.5 克,生用) 故扇灰(7.5 克)

2. 治心胸煩熱諸方

夫心氣盛實,氣血壅澀,陰陽不通,榮衛隔塞,上焦壅滯,故令心胸煩熱也。(按:以下第一方缺方名及症狀。)

白話文:

當心氣過於旺盛而鬱結時,氣血就會阻滯不通暢,陰陽失衡,榮血和衛氣不能調和,上焦氣血壅塞,才會導致心胸煩熱。

地骨皮(一兩),葳蕤(一兩),玄參(一兩),黃耆(一兩銼),子芩(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地骨皮(60 克),葳蕤(60 克),玄參(60 克),黃耆(60 克,切碎),子芩(60 克),麥門冬(60 克,去芯),川升麻(60 克),甘草(30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用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蜜各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渴逆頭痛,宜服羚羊角散方。

白話文:

以上藥材,搗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杯水,放入七片竹葉,煮沸後剩五分之一,濾去渣,加入生地黃汁、蜂蜜各半湯匙,再煮沸一兩分鐘,不計時間,溫熱服用。

羚羊角屑(一兩),葛根(半兩銼),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石膏(二兩),麥門冬(三分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一兩去苗),赤茯苓(一兩),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羚羊角粉末(6克),葛根(3克,切碎),黃芩(3克),赤芍藥(3克),石膏(12克),麥門冬(1.8克,去核),甘草(3克,炙烤至微紅,切碎),柴胡(6克,去根),赤茯苓(6克),梔子仁(3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七片,豉三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眠臥不安,或大小腸不利,口舌生瘡,宜服麥門冬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入七片竹葉和三十粒豆豉,煎煮至剩六分,去掉殘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心胸煩躁發熱、睡眠不安穩,或是大小腸不暢通、口舌生瘡的情況,適合服用麥門冬散。

麥門冬(三分去心),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三分),大青(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川芒硝(一兩),犀角屑(半兩),升麻(半兩),小草(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麥門冬(去掉三分之一的心) 枳殼(半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黃芩(三分) 大青(半兩) 黃連(半兩,去除根鬚) 川芒硝(一兩) 犀角屑(半兩) 升麻(半兩) 小草(半兩) 甘草(半兩,烘烤至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胸煩熱,頭疼目澀,煩渴不止,宜服黃芩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心胸煩躁發熱、頭痛眼睛乾澀、口渴難忍等症狀,適合服用黃芩散。

黃芩(一兩),赤茯苓(一兩),石膏(二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半兩銼),甘菊花(半兩)

白話文:

黃芩(6克):清熱燥濕 赤茯苓 (6克):利水滲濕 石膏 (12克):清熱除煩 麥門冬 (6克,去心):養陰潤肺 炙甘草 (3克,微烤至微紅,搗碎):補氣和中 葛根 (3克,搗碎):升陽解肌 甘菊花 (3克):疏風清熱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二七粒,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不思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放進 27 粒豆豉、27 片竹葉,煎煮至剩五分之一,過濾掉渣滓,加入一份生地黃汁,再煎煮一兩沸,不受時間限制,溫熱服用。

人參(一兩去蘆頭),沙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黃耆(一兩銼),地骨皮(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柴胡(一兩去蘆頭),羚羊角屑(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人參(一兩,去除根鬚),沙參(一兩,去除根鬚),赤茯苓(一兩),黃耆(一兩,切碎),地骨皮(一兩)麥門冬(一兩,去除果核),柴胡(一兩,去除根鬚),羚羊角粉(一兩),甘草(半兩,炒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胸煩熱,口舌乾燥,心神不利,宜服真珠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適用於治療心胸煩熱、口舌乾燥、心情不暢的情況,宜服用真珠散。

真珠粉,琥珀末,寒水石,天竺黃,馬牙硝(半分),鐵粉,硃砂,甘草末(半分生用),栝蔞根末(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珍珠粉、琥珀末、寒水石、天竺黃、馬牙硝(半錢)、鐵粉、硃砂、甘草末(半錢,生用)、栝蔞根末(以上各一錢)

上件藥,同研令細。每服半錢,不計時候,以竹葉湯放溫調下。

治心胸煩熱,口乾舌澀,心神壅悶,宜服含化玉液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不限時間,用溫熱的竹葉湯調服。 用來治療心胸煩躁發熱、口乾舌澀、心情鬱悶不暢的情況,適合服用含化玉液丸。

寒水石(一兩研),石膏(一兩研如粉),葛根(一兩),栝蔞根(一兩),烏梅肉(半兩炒),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赤茯苓(一兩),龍腦(一錢研入)

白話文:

寒水石(研磨一兩成粉) 石膏(研磨成粉,一兩) 葛根(一兩) 栝蔞根(一兩) 烏梅肉(半兩乾炒) 麥門冬(去中心,一兩半焙乾) 赤茯苓(一兩) 龍腦(研磨後加入,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薄棉裹,含化咽津。

治心胸煩熱,不得安定,宜服甘露散方。

甘草(半斤),不灰木(半斤)

白話文:

將之前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研磨好的其他藥材,混合均勻後,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用薄棉布包裹,含在口中慢慢融化,讓藥液流入喉嚨。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心胸煩熱,不得安寧的症狀,可以服用甘露散。

甘露散的藥方如下:甘草半斤,不灰木半斤。

上件藥,須是臘月內預辦,修合取冰雪水浸過,陰乾,又投入水中,如此三、二十度後,陰令極干,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一錢。

白話文:

這帖藥材,必須在臘月期間提早準備,搗碎混合後,用冰雪水浸泡過,陰乾後再投到水中,這樣經過三到二十次的浸泡和烘乾,反覆執行直到極為乾燥為止,然後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時不拘時間,用新汲來的水調下一錢分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