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14)
卷第四十五 (14)
1. 治腳氣摩風毒膏藥諸方
治江南風毒。腳氣腫滿。及筋脈拘急疼痛。宜用野葛膏摩方。
白話文:
治療江南地區的風毒,腳部浮腫,以及筋脈緊張疼痛,適合使用野葛膏外敷。
野葛(三兩),蛇銜(二兩),犀角屑(二兩),烏頭(二兩去皮臍),桔梗(二兩),茵芋(二兩),防風(三兩),川椒(二兩),乾薑(二兩),巴豆(一兩去皮心),川升麻(二兩),細辛(二兩),雄黃(一兩細研),鱉甲(一兩)
白話文:
野葛根(150克) 蛇牀子(100克) 犀牛角粉(100克) 烏頭(100克,去皮去心) 桔梗(100克) 白扁豆(100克) 防風(150克) 花椒(100克) 乾薑(100克) 巴豆(50克,去皮去心) 川升麻(100克) 細辛(100克) 雄黃(50克,研細) 鱉甲(50克)
上件藥。搗篩。用綿裹。以酒二升。漬一宿。以不中水豬膏五斤。和前藥。於微火上。煎令藥色變黃。勿令焦黑。膏成。絞去滓。乃下雄黃。攪令勻。每日三兩度。用少許炙手摩之。
治腳氣風毒。腫滿疼痛。莽草膏方。
白話文:
上述的中藥材,搗碎過篩,用棉布包裹起來。用二升酒浸泡一夜。再加入五斤未沾水的豬油,與上述藥材一起在小火上煎煮,直到藥物顏色變黃。不要煮焦。膏狀物製成後,過濾掉渣滓,再加入雄黃,攪拌均勻。每天三次,每次取少許,塗抹於烤熱的手掌上,再按摩患處。
莽草(三分),牡丹(半兩),川椒(一兩去目),藜蘆(三分),芫花(半兩),川大黃(一兩),皂莢(半兩),附子(三分去皮臍)
白話文:
莽草(3分) 牡丹皮(半兩) 川椒(1兩,去皮) 藜蘆(3分) 芫花(半兩) 川大黃(1兩) 皁莢(半兩) 附子(3分,去皮和臍)
上件藥。搗篩。用綿裹。以醋半升。漬一宿。以不中水豬脂一斤。於微火上。煎令藥色黃。膏成。絞去滓。收瓷盒中。以摩腫處。
治腳氣風毒。腫甚難消。宜用丹參膏方。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過篩,用棉布包起來。用半升醋浸泡一夜。然後用一斤不帶水的豬脂,在小火上煎煮,直到藥物顏色變黃。等到油膏熬製完成後,過濾掉渣滓。把油膏收集到瓷盒中,用來塗抹腫脹處。
丹參(二兩),莽草(一兩),附子(二兩去皮臍),漢防己(一兩),芎藭(一兩),川椒(一兩),吳茱萸(一兩),白芷(一兩),沉香(半兩),零陵香(半兩),雞舌香(半兩),犀角屑(一兩),當歸(一兩),商陸(二兩),木香(半兩)
白話文:
- 丹參:兩錢
- 莽草:一錢
- 附子(去皮去臍):兩錢
- 漢防己:一錢
- 芎藭:一錢
- 川椒:一錢
- 吳茱萸:一錢
- 白芷:一錢
- 沉香:半錢
- 零陵香:半錢
- 雞舌香:半錢
- 犀角屑:一錢
- 當歸:一錢
- 商陸:兩錢
- 木香:半錢
上件藥。細銼。用綿裹。以醋二升。漬一宿。以好豬脂二斤。慢火煎令藥色黃。絞去滓。膏成。以瓷盒盛。每取摩所患處。
治腳氣風毒。筋脈拘急。腫滿疼痛。漢防己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布包好,再用兩升醋浸泡一晚。然後取兩斤上好的豬油,用小火煎炒藥材,直到藥材變成黃色。再將油渣過濾掉,就得到了膏藥。將膏藥盛裝在瓷盒中。每次取適量,塗抹在患處。
漢防己(一兩),野葛(一兩半),犀角屑(一兩),莽草〔二(一)兩半〕,川烏頭(一兩去皮臍)吳茱萸(一兩),川椒(一兩去目),丹參(一兩半),躑躅花(二兩),川升麻(一兩),乾薑(一兩),附子(一兩去皮臍),白芷〔二(一)兩〕,當歸(一兩),桔梗(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雄黃(一兩細研),蛇銜(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鱉甲(一兩)
白話文:
- 漢防己:50 克
- 野葛:75 克
- 犀角屑:50 克
- 莽草:125 克
- 川烏頭:50 克(去除桔皮和臍部)
- 吳茱萸:50 克
- 川椒:50 克(去除椒眼)
- 丹參:75 克
- 躑躅花:100 克
- 川升麻:50 克
- 乾薑:50 克
- 附子:50 克(去除桔皮和臍部)
- 白芷:100 克
- 當歸:50 克
- 桔梗:50 克
- 巴豆:50 克(去除皮和芯)
- 雄黃:50 克(研磨成細粉)
- 蛇銜:50 克
- 防風:50 克(去除蘆頭)
- 鱉甲:50 克
上件藥。細銼。用綿裹。以醋二升。浸一宿。以豬脂三斤。慢火煎令藥色黃。膏成。絞去滓。盛瓷盒中。每取摩所患處。
治腳氣風毒疼痛。及緩弱無力。附子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用棉布包起來。用兩升醋浸泡一夜。用三斤豬油用小火煎,直到藥材顏色變黃。膏狀物完成後,過濾掉渣滓。盛放在瓷盒中。每次取適量塗抹在患處。
附子(二兩去皮臍),吳茱萸(一兩),川椒(一兩去目),白芷(二兩),前胡(一兩去蘆頭),芎藭(二兩),白朮(一兩),桂心(一兩),當歸(二兩),細辛(一兩),漢防己(一兩)
白話文:
附子(兩個去皮去肚臍),吳茱萸(一兩),川椒(一兩去籽),白芷(兩個),前胡(一兩去根須),芎藭(兩個),白朮(一兩),桂枝心(一兩),當歸(兩個),細辛(一兩),防己(一兩)
上件藥。細銼。用綿裹。以醋二升。漬一宿。用豬脂三斤。慢火煎令藥色黃。膏成。絞去滓。盛瓷盒中。每取摩所患處。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棉布包裹。用兩升醋浸泡一夜。使用三斤豬脂,用小火煎炸,煎到藥材出黃色。膏脂製成後,過濾掉渣滓。盛裝在陶瓷盒子裡。每次取用,塗抹於患處。
2. 治腳氣淋蘸諸方
治腳氣腫滿。煩熱疼痛不可忍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去皮臍),當歸(一兩),天蓼木(三兩),羌活(一兩),細辛(一兩),桑枝(半斤),槐枝(半斤),杉木(三斤),白礬〔一(二)兩〕,茄子根(半斤),露蜂房(一兩),吳茱萸(一兩),蒴藋(一斤),水葓草(一斤),木鱉子(二兩去殼),赤小豆〔一斤(升)〕
白話文:
防風(半兩,去除蘆頭) 附子(半兩,去除皮和臍部) 當歸(半兩) 天蓼木(一兩半) 羌活(半兩) 細辛(半兩) 桑枝(四兩) 槐枝(四兩) 杉木(兩兩半) 白礬(1兩或2兩) 茄子根(四兩) 露蜂房(半兩) 吳茱萸(半兩) 蒴藋(半斤) 水葓草(半斤) 木鱉子(1兩,去除外殼) 赤小豆(半斤或一升)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四斗。煮取三斗。去滓。看冷暖。淋蘸汗出。切宜避風。
治腳氣壅悶煩疼。宜蘸腳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細搗碎混合均勻。每次使用半斤藥材,加入四斗水煎煮,取三斗藥水,濾去藥渣。根據溫度適中後,用來淋洗或浸泡,直到出汗,一定要注意避開風吹。 用於治療腳氣引起的脹痛和不適,適合用此方法浸泡腳部。
地菘(半斤),蒴藋(半斤),杉木(半斤),蔥白連須(半斤),蓖麻葉(半斤),商陸(半斤),柳白皮(半斤),防風(三兩去蘆頭),漢防己(二兩),白礬(二兩),水葓草(一斤),附子〔一(二)兩〕,蛇床子(二兩),細辛(二兩)
白話文:
地菘(300 克),蒴藋花(300 克),杉木(300 克),連根蔥白(300 克),蓖麻葉(300 克),商陸(300 克),柳樹白皮(300 克),防風(180 克,去除蘆頭),漢防己(120 克),白礬(120 克),水葓草(600 克),附子(60-120 克),蛇牀子(120 克),細辛(120 克)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四斗。煮取三斗。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汗出為效。
治風毒腳氣久不瘥。宜淋蘸藥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細搗碎,混合均勻。每次使用半斤藥材,加入四斗水煮沸,煮至剩下三斗水量,濾去藥渣。根據溫度適宜的情況,在避風的地方進行淋浴或浸泡,以出汗為治療效果。 用於治療長期未愈的風毒腳氣,適合用此淋浴或浸泡的藥方。
羌活(二兩),玄參(半斤),附子(四枚),桃白皮(半斤),杉木(半斤),防風(六兩),苦參(一斤),柳白皮(半斤),白礬(三兩),漢椒(一兩),蔥白連須(半斤)
白話文:
羌活(80 公克),玄參(240 公克),附子(4 顆),桃仁皮(240 公克),杉木(240 公克),防風(24 公克),苦參(400 公克),柳樹皮(240 公克),白礬(120 公克),花椒(40 公克),連根蔥白(240 公克)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煮取二斗。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以汗出為效。
治腳氣發盛。腫滿疼痛不可忍。宜淋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細搗碎混合均勻。每次使用半斤藥材,加入三斗水煎煮,煎至剩下兩鬥水量。待藥水溫度適中,於避風處用藥水淋洗或浸泡患處,以出汗為治療效果。 此方適用於治療腳氣病嚴重時,患處腫脹疼痛難忍的情況,宜採用淋洗或浸泡的方式治療。
黃蘆木(半斤),馬齒莧(半斤),水葓草〔一升(斤)〕,薏苡仁根〔半(五)兩〕,蒴藋(一斤)杉木(半斤),白礬(三兩),蔥白連須(半斤),枳殼(五兩),赤小豆(一升)
白話文:
黃連(半斤),馬齒莧(半斤),水蓼草(一斤),薏仁根(半兩),蒴藋(一斤),杉樹木材(半斤),白礬(三兩),帶根的蔥白(半斤),枳殼(五兩),赤小豆(一升)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煎取二斗。去滓。入鹽半合。漸漸淋蘸。如有汗出。切宜避風。
治腳氣。腫硬疼痛。宜淋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細搗碎混合均勻。每次使用半斤藥材,加三斗水煎煮,取兩鬥藥汁,去掉渣滓,加入半合鹽,慢慢淋洗患處。如果出汗,要特別注意避風。 治療腳氣引起的腫脹、硬化和疼痛,適合用此淋洗方法。
蓖麻葉(半斤),水葓(一斤),杉木(半斤),川椒(三合),柳蠹蚛(半斤),蒴藋(一斤),白楊樹皮(半斤)
白話文:
取蓖麻葉半斤、水葓一斤、杉木半斤、川椒三合、柳蠹蚛半斤、蒴藋一斤、白楊樹皮半斤。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去滓。看冷暖。用蘸腳。每蘸了。如有汗出。切宜避風。
白話文:
上述藥物。將其研磨成細粉,混勻。每次用藥半斤,加水三鬥煮沸後,煎取二斗藥液。濾去渣滓,待其溫度適宜後,用藥液浸泡雙腳。每次浸泡後,如果出汗,應注意避風。
治腳氣腫滿。大效淋蘸方。
黑豆(五升),赤小豆(三升),吳茱萸(一升),鹽(三大合)
上件藥。都和勻。每用一升。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去滓。於避風處。稍熱淋蘸。
又方。
白話文:
治腳氣腫滿。大效淋蘸方。
方一:
藥材:
- 黑豆(五升)
- 赤小豆(三升)
- 吳茱萸(一升)
- 鹽(三大合)
製法:
- 將以上所有藥材混合均勻。
- 每次取一升藥材,加入三斗水,煮至剩二斗。
- 去除藥渣,於避風處,趁溫熱時用藥液淋蘸患處。
方二:
(待續)
上以黑驢糞二斗。鹽四兩。相和。水拌令濕。即於甑上蒸一炊久。取炊湯淋濃汁。稍候熱氣定。即淋蘸腳。切宜避風。
白話文:
取兩鬥黑驢糞便和四兩鹽,混合均勻,加水攪拌濕潤。然後將混合物放進甑子上蒸煮一次,時間要長。取出蒸煮後的汁液,稍等熱氣消散後,用來泡腳。注意避免吹風。
又方。
水葓草〔二升(斤)〕,赤小豆(一升),桑根白皮(二斤)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用半斤。以水三斗。煎至二斗。去滓。看冷暖淋蘸。汗出切宜避風。
又方。
蓖麻葉(二斤)
上件藥。細銼和勻。分為四度用。每度。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
又方。
芫花(半斤),水葓莖葉(二斤),杉木(一斤)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
又方。
桑枝(二斤),枳殼樹皮(一斤),柳枝(三斤)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煎至二斗。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
又方。
五加皮(一斤),豬椒莖葉(二斤)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煎取二斗。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
又方。
樟木(二斤),楠木(三斤)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煎至二斗。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
又方。
商陸(二斤),蒴藋葉(二斤)
上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煎取二斗。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
又方。
枳殼(一斤),五加皮(半斤),躑躅花(一斤),芫花(五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度。用藥半斤。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
又方。
蒼耳子(半斤搗研),赤小豆(半升),鹽(一兩)
上件藥。以水三斗同煮。以豆爛為度。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淋蘸。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古代中醫治療風寒濕痺的九個偏方,主要以草藥煎煮後,取藥液淋蘸患處,並注意避風。所使用的藥材包括水葓草、赤小豆、桑根白皮、蓖麻葉、芫花、水葓莖葉、杉木、桑枝、枳殼樹皮、柳枝、五加皮、豬椒莖葉、樟木、楠木、商陸、蒴藋葉、躑躅花、蒼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