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五 (3)

1. 治腳氣痹攣諸方

夫腳氣痹攣者。皆由風寒濕三氣並客於分肉之間。真氣不周。故為痹也。其風氣最多則腫。為行痹。走無常處。其寒多者。則為痛痹。其濕多者。則為著痹。冷而無汗。濡痹也。但隨血脈上下。不能左右去者。為周痹。痹在肌中。或發上下。左以應右。右以應左者。偏痹也。

白話文:

腳氣腫脹、疼痛、僵直都是因為風寒濕三種邪氣同時侵襲肌肉的空隙。人體的正氣不能遍佈全身,所以就形成了痹症。

如果風氣最多,就會腫脹,稱為「行痹」,在身體各處遊走不定。

如果寒氣最多,就會疼痛,稱為「痛痹」。

如果濕氣最多,就會沉重,稱為「著痹」,感到寒冷卻不流汗。

如果痹症只沿著血脈上下移動,不能左右活動,稱為「周痹」。

如果痹症在肌肉中,有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發作,稱為「偏痹」。

夫痹甚。陽氣少而陰氣多者。令人身寒。陽氣多而陰氣少者。則痹但熱。諸痹風勝者易愈。在皮肉間亦易愈。在筋骨攣痛者。則難痊也。冬痹入深。令營衛澀。經絡滯。則不知痛癢。風痹不可已者。足履冷時如入湯。腹中股脛煩疼。或嘔吐心懸。時時汗出。目眩悲恐。短氣不樂者。

白話文:

當麻痺症狀嚴重。陽氣少而陰氣多的人會感到身體寒冷。陽氣多而陰氣少的人會感到麻痺處發熱。各種麻痺中,風邪導致的比較容易治癒。發病在皮肉間的也比較容易治癒。發病在筋骨上,伴有攣痛的,則較難痊癒。冬天的麻痺會深入體內,導致營氣和衛氣運行不暢,經絡阻塞,患者會感覺不到疼痛或癢感。風邪導致的麻痺久治不癒的,在腳接觸到冷水時會感覺像踩在熱水中,腹部、大腿和小腿會疼痛煩躁,或嘔吐、心悸,時常出汗,頭暈目眩、心生恐懼,呼吸短促、興致不高。

是其候也。又風濕著人四肢。並使不收不隨。入臟便喑啞。四肢緩縱。口舌不收攝也。其病偏從腳上者。蓋地土卑濕。冬月少霜雪。山水蒸氣常猥。退。暖令人腠理開。受風濕氣。其地春月常如細雨。或便冷。或小寒。使風濕深搏。不能得泄。故多腳弱也。亦有端然振寒便發黃者。

白話文:

這是發病的季節。風濕會侵襲人的四肢,導致四肢痠痛、麻木。如果侵蝕到臟腑,就會導致失語、四肢癱軟、口不能合。如果這種疾病主要是從腳上開始,可能是因為當地土地低窪潮濕,冬季霜雪少,山水蒸氣經常瀰漫。退潮後,暖意會使人的皮膚毛孔打開,容易受到風濕之氣的侵襲。當地春季常有細雨或驟冷或寒流,導致風濕深入體內,無法排出,因此腳部多半會出現軟弱無力。還有人會突然發冷,然後出現黃疸。

此是風濕氣內搏。或是先遇熱。後遇寒。搏於熱。熱入臟。寒在外。然如此者。喜使人乾嘔吐逆。冬大暖。少霜雪。名為時行濕氣。夫風毒藏人肌肉中。至春夏得暴風。令濕折之。使四肢緩弱。體盛多熱者。其人則或壯熱而不隨。其脈當浮大緊者是也。虛而有冷者。脈當緩弱遲微為證。

白話文:

這是風濕之氣在體內搏擊。或者先是遇到熱,之後遇到寒,在體內熱處搏擊。熱進入內臟,寒留在體表。這種情況下的人,容易乾嘔吐逆。如果冬天很暖和,很少霜雪,則稱為時行濕氣。風毒潛藏在人的肌肉中,到了春夏遇到暴風,就會讓濕邪發作,使四肢疲軟無力。體質強壯、陽氣旺盛的人,可能會出現高熱但沒有發汗的狀況。他們的脈象應該是浮大而緊。體質虛弱、有寒氣的人,脈象會表現為緩弱、遲緩、細微。

夫因虛而遇毒者。宜先攻其毒。毒衰。乃當療其虛。若挾毒而補其虛。則毒盛矣。要當將防其虛。不得與實盛人等也。

白話文:

對於那些由於虛弱而遭遇毒害的人。應該先治療他們的毒害。毒害減弱後。才應該治療他們的虛弱。如果在有毒害的情況下進行補虛。那麼毒害就會更加嚴重。必須小心避免虛弱的狀況。不能和健康的人一樣。

治腳氣痹攣不隨。風毒攻四肢。壯熱如火。頭項攣急。氣衝胸中。宜服大續命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四肢麻痹或抽筋的情況。風毒侵襲四肢時,會引起高燒如同火烤,頭部和項部會感到緊繃疼痛,胸部有氣息上沖的症狀。應當服用「大續命湯」這一方劑。

當歸(二兩),芎藭(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石膏〔一(二)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防風(二兩去蘆頭),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當歸(120 克) 川芎(60 克) 麻黃(60 克,去除根和節) 赤芍藥(60 克) 桂心(60 克) 石膏(60-120 克) 人參(60 克,去除蘆頭) 防風(120 克,去除蘆頭) 黃芩(60 克) 甘草(60 克,炙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杏仁(60 克,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那些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取四錢,加水半碗。放入生薑半片,煎煮至剩下六成水量。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腳氣痹攣。風毒所攻。口不能語。咽中如塞。或緩或急。身體不自收持。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能轉側。宜服小續命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四肢麻痹、抽筋的情況。當風毒侵襲時,患者可能無法說話,喉嚨感覺堵塞,症狀可能會緩慢或迅速變化,導致身體無法自我支撐。在不明情況下,患者可能對疼痛的位置沒有意識,肌肉緊繃到無法轉動。適合服用「小續命湯」的方子。

麻黃(三兩去根節),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石膏(二兩),芎藭(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黃芩(三分),當歸(半兩)

白話文:

麻黃(三兩,去除根和節) 甘草 (一兩,炙烤微紅,切細) 桂心 (一兩) 石膏 (二兩) 芎藭 (半兩) 乾薑 (半兩,炮裂後切細) 黃芩 (三分) 當歸 (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痹攣腫疼。或不仁。拘屈不得。宜服大風引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關節僵硬、腫脹疼痛,或者感覺遲鈍、無法自由活動,可以服用「大風引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獨活(一兩),秦艽(半兩去苗),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辛(半兩),白朮(一兩),赤茯苓(一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乾薑(半兩炮裂銼),防風(半兩去蘆頭),漢防己(半兩),芎藭(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麻黃:一兩,去除根部和節點 吳茱萸:半兩,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焙乾,略微炒製 獨活:一兩 秦艽:半兩,去除根苗 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細辛:半兩 白朮:一兩 赤茯苓:一兩 桂心:半兩 人參:半兩,去除根鬚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防風:半兩,去除根鬚 漢防己:半兩 芎藭:半兩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痹攣。風毒攻腰腳疼痛。宜服小風引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關節僵硬、風毒導致腰部和腳部疼痛,適合服用「小風引湯」方劑。

獨活(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當歸(三分),赤茯苓(一兩),大豆(二合熟炒),人參(一兩去蘆頭),乾薑(三分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獨活(50公克),防風(50公克,去除根莖),當歸(15公克),赤茯苓(50公克),大豆(熟炒後100克),人參(50公克,去除鬚根),乾薑(15公克,炮製後搗碎),附子(50公克,炮製後去除外皮和子臍),石斛(50公克,去除鬚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酒各半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痹攣。風毒所攻。口噤不能語。四肢頑痹緩弱。攣急疼痛。風經五臟。恍惚恚怒。宜服大竹瀝湯方。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杯水和半杯酒一起煎煮,煮到剩下六分的時候,去渣,不分時間,溫溫的服用。

這方子可以治療腳氣痺攣、風毒入侵導致的口噤不能說話、四肢麻痺無力、抽筋疼痛、風邪侵犯五臟、神志恍惚易怒等症狀。

竹瀝(每服一合),獨活(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半兩),防風(一兩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白朮(一兩),葛根(一兩銼),細辛(一兩),茯神(二兩),漢防己(一兩),川烏(一兩炮裂去皮臍),人參(一兩去蘆頭),石膏(二兩),黃芩(一兩),芎藭(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竹瀝(每次服用 20 毫升) 獨活(30 克) 赤芍藥(30 克) 桂心(15 克) 防風(30 克,去除蘆頭) 麻黃(30 克,去除根結) 白朮(30 克) 葛根(30 克,切碎) 細辛(30 克) 茯神(60 克) 漢防己(30 克) 川烏(30 克,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人參(30 克,去除蘆頭) 石膏(60 克) 黃芩(30 克) 芎藭(30 克) 甘草(30 克,微炙至淡紅色,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 4 錢。以 1 中盞的水加上半片生薑,煎煮至水量剩五分之一。去除渣滓,加入竹瀝,再煎煮兩、三分鐘。不限時間,溫熱後服下。

治腳氣。兩足痹攣。或轉筋。皮肉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急。不欲飲食。宜服小竹瀝湯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雙腳癱瘓或者轉筋的情況,腳部的皮膚和肌肉會出現腫脹的現象,但按壓時不會有凹陷感,患者常感到心慌,且沒有食慾。適宜服用「小竹瀝湯」的方劑。

竹瀝(每服一合),秦艽(一兩去苗),葛根(一兩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一兩半去根節),漢防己(一兩),黃芩(一兩),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細辛(一兩),桂心(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竹瀝(每次一合) 秦艽 (一兩,去除根鬚) 葛根 (一兩,切片) 附子 (一兩,烤裂去皮和肚臍) 麻黃 (一兩半,去除根和節) 漢防己 (一兩) 黃芩 (一兩) 杏仁 (一兩半,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端和麩皮,炒至微黃) 防風 (一兩,去除蘆頭) 赤茯苓 (一兩) 細辛 (一兩) 桂心 (一兩) 乾薑 (一兩,烤裂切片) 川升麻 (一兩) 甘草 (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毒腳氣痹攣。行李不遂。宜服此越婢湯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石膏(四兩),白朮(二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痹攣。不能行步。時發疼痛。煩躁恍惚。宜服秦艽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後加入竹瀝,再煎煮一兩沸,不限時間,溫服。

將藥材搗碎過粗羅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秦艽(一兩去苗),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白朮(一兩),丹參(一兩),羌活(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柴胡(一兩去苗),茯神(一兩),紫蘇莖葉(一兩),薏苡仁(一兩半),桑根白皮(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石斛(一兩去根銼),大麻仁(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秦艽(一兩,去除根部) 枳殼(一兩,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白朮(一兩) 丹參(一兩) 羌活(一兩) 人參(一兩,去除鬚根) 柴胡(一兩,去除根部) 茯神(一兩) 紫蘇莖葉(一兩) 薏苡仁(一兩半) 桑根白皮(一兩,切碎) 防風(一兩,去除鬚根) 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切碎) 大麻仁(一兩)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風毒痹攣。腫痛煩悶。漢防己散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風毒、關節疼痛、腫脹及疼痛、心煩意亂的漢防己散方。 取藥材上等份量,搗碎後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約為12公克)。用中等大小的茶杯量取半杯的水,煮沸後減小火候,煎煮至水剩下六分(約為四分之一杯)的量,然後過濾掉藥渣,於任何時間溫和地服用。

漢防己(三分),赤茯苓(一兩),酸棗仁(三分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一兩銼)桂心(半兩),薏苡仁(三分),羌活(三分),赤芍藥(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羚羊角屑(三分)

白話文:

漢防己(9克),赤茯苓(30克),酸棗仁(9克,略微炒過),防風(15克,去除蘆頭),桑根白皮(30克,切片),桂心(15克),薏苡仁(9克),羌活(9克),赤芍藥(9克),麻黃(9克,去除根節),羚羊角屑(9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毒腳氣痹攣。骨節痠疼。宜服此獨活散方。

白話文:

治療風毒腳氣、關節僵硬和骨頭痠痛,適合服用「獨活散」方劑。使用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取中等大小的杯子水,加入一半分量的新鮮薑,煮至剩下六分之一。濾掉藥渣,任何時間都可以溫熱服用。

獨活(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防風(半兩去蘆頭),麻黃(三分去根節),肉桂(半兩去皺皮),當歸(半兩),薏苡仁(三分),赤茯苓(二分),牛膝(三分去苗),茵芋(半兩),天麻(半兩),海桐皮(半兩銼),赤芍藥(半兩),檳榔(半兩),萆薢(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獨活(15克),附子(15克,炮裂後去皮去臍),防風(7.5克,去蘆頭),麻黃(15克,去根節),肉桂(7.5克,去皺皮),當歸(7.5克),薏苡仁(15克),赤茯苓(10克),牛膝(15克,去苗),茵芋(7.5克),天麻(7.5克),海桐皮(7.5克,切碎),赤芍藥(7.5克),檳榔(7.5克),萆薢(7.5克,切碎),枳殼(7.5克,炒至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腳氣痹攣。煩疼掣痛。行李不得。氣滿心胸。咽塞壅悶。不得眠臥。宜服薏苡仁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入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去渣。每次飯前溫熱服用。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腳氣導致的肢體麻痺、攣縮,伴隨疼痛、抽搐,行動不便,胸悶氣脹,咽喉阻塞,難以入睡等症狀。

薏苡仁(二兩),地骨皮(一兩),五加皮(二兩半銼),木通(二兩銼),木香(三分),羚羊角屑(一兩),牛膝(一兩去苗)

白話文:

薏苡仁(120 克),地骨皮(60 克),五加皮(150 克,銼碎),木通(120 克,銼碎),木香(1.8 克),羚羊角屑(60 克),牛膝(60 克,去掉尖端)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痹攣腫悶。宜服此方。

白話文:

治療腳氣、關節僵硬、腫脹和呼吸不順時,可服用此方。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用中等大小的茶杯量取一杯水,煮沸後減小火力繼續煮至水剩下六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限定飲用時間,溫熱時飲用即可。

漢防己(一兩),赤茯苓(二兩),桑根白皮(二兩銼),桂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話文:

漢防己(50 克) 赤茯苓(100 克) 桑根白皮(100 克,切碎) 桂心(75 克) 甘草(50 克,烤至微紅,切碎) 赤芍藥(50 克) 麻黃(50 克,去除根部和節點)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一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毒腳氣。痹攣掣痛。宜服松節浸酒方。

白話文:

治療風毒腳氣、關節僵硬和抽痛,可服用以下方子: 取所需的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等大小的杯子加入半分的生薑和一個棗子,加水煮沸後減小火候,煮至剩下六分量,然後過濾掉渣滓,隨時都可以飲用,溫熱服用。 這是一種用來治療風毒腳氣、關節僵硬和抽痛的方子。

肥松節(一斤),生乾地黃(三兩),桂心(一兩),丹參(二兩),萆薢(二兩),大麻仁(一升別搗),牛膝(三兩去苗),生牛蒡根(三兩銼去皮土)

白話文:

  • 肥松節:半斤
  • 生鮮地黃:150克
  • 桂心:50克
  • 丹參:100克
  • 萆薢:100克
  • 大麻仁:半升,搗碎
  • 牛膝:150克,去除芽點
  • 生牛蒡根:150克,切碎,去除皮土

上件藥。都細銼。以生絹袋盛。用好酒二斗。於瓷瓶中漬。密封。候五日後。每於食前。暖中盞服。

治腳氣風毒。痹攣疼痛。宜服芎藭丸方。

白話文:

取所有藥材,都要細切,然後用生絹袋裝著。用兩鬥(約12公升)好酒,放入瓷瓶中浸泡。要密閉好,等待五天後,每在用餐前,加熱後飲用一盞。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腳氣、風毒、關節僵硬和疼痛的問題。適合服用芎藭丸。

芎藭(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五加皮(一兩銼),肉桂(半兩去皺皮),犀角屑(三分),赤茯苓(一兩),羌活(二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當歸(半兩),牛膝(一兩去苗),海桐皮(一兩銼),石斛(一兩去根銼),麻黃(一兩去根銼)

白話文:

川芎 (6 克),防風 (6 克,除去根須),五加皮 (6 克,切碎),肉桂 (3 克,除去皺皮),犀牛角粉 (1.8 克),赤茯苓 (6 克),羌活 (1.2 克),附子 (6 克,炮製後剝去皮和中心),當歸 (3 克),牛膝 (6 克,除去根須),海桐皮 (6 克,切碎),石斛 (6 克,除去根須並切碎),麻黃 (6 克,除去根須並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豆淋酒下三十丸。

治腳氣。筋脈痹攣疼痛。宜服薏苡仁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再搗三、二百次。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用餐前,以豆鼓酒送服三十丸。

薏苡仁(一兩),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仙靈脾(一兩),生乾地黃(一兩),檳榔(一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羌活(半兩),石斛(半兩去根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五加皮(半兩銼),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牛膝(三分去苗),當歸(三分)

白話文:

薏苡仁(60克),天雄(60克,炮裂去皮臍),仙靈脾(60克),生乾地黃(60克),檳榔(60克),防風(30克,去蘆頭),羌活(30克),石斛(30克,去根切碎),枳殼(30克,炒微黃去瓤),五加皮(30克,切碎),桂心(30克),赤芍藥(30克),牛膝(18克,去苗),當歸(18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用淡竹瀝生地黃汁各一合。酒一小盞和暖。下三十丸。

治腳氣痹攣。及風虛腫滿。不能行李。宜服石斛浸酒方。

白話文:

以上藥材搗成細末,加入蜂蜜和搗三、二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吃飯前,用淡竹瀝和生地黃汁各一碗,加一小杯溫酒。服用三十丸。

石斛(二兩半去根),丹參(二兩半),側子(二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半),芎藭(一兩半)乾薑(一兩炮裂),五加皮(二兩半),獨活(一兩半),牛膝(二兩去苗),杜仲(一兩削去皺皮微炙令黃),秦艽(二兩去苗),薏苡仁(五合),山茱萸(二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耆(一兩半),白前(一兩半),茵芋(二兩半),當歸(一兩半),鍾乳粉(四兩),川椒(一兩半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白話文:

石斛(50克,去除根部) 丹參(50克) 側柏子(40克,炮製後去除皮和臍) 桂心(30克) 川芎(30克) 乾薑(20克,炮製後去除) 五加皮(50克) 獨活(30克) 牛膝(40克,去除新芽) 杜仲(20克,去除皺皮,微炙至黃色) 秦艽(40克,去除新芽) 薏苡仁(100克) 山茱萸(40克) 陳皮(20克,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肉,然後焙乾) 黃耆(30克) 白前(30克) 淫芋(50克) 當歸(30克) 鍾乳粉(80克) 川椒(30克,去除果柄和閉口的,微炒去除汗氣)

上件藥。都細銼。以生絹袋盛。用清酒三斗。於瓷瓶中漬三宿。每於食前。暖一小盞服。

又方。

烏麻(五升微炒別搗)

上以酒一斗。漬三五宿。隨性暖飲之。

白話文:

【上方藥方】 所有藥物都要細細切碎,然後用生絹袋裝著。取清酒三鬥,放入瓷瓶中浸泡三天。在每次進食前,加熱一小杯服用。 烏麻(五升,微微炒過,然後再單獨研磨) 以上方藥,取酒一斗,浸泡三到五天。隨意加熱後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