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 (4)
卷第三 (4)
1. 治肝實瀉肝諸方
上為細末。入後三味更同研。合勻。每於食後。煎麥門冬湯。調下一錢。忌炙爆熱面。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後三味藥材需一起研磨,混合均勻。每次飯後,用煎好的麥門冬湯送服一錢藥粉。忌食炙烤油炸及熱燙的食物。
2. 治肝氣不足諸方
治肝氣不足。虛寒。胸脅下痛脹滿。氣急。目昏濁。視物不明。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五味子(一兩),白朮(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酸棗仁(一兩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沉香(一兩),白茯苓(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治肝氣不足。則傷膽。膽傷則恐懼。面色青白。筋脈拘急。目視不明。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枳實(一兩麩炒微黃色),五味子(一兩),白朮(一兩),白茯苓(一兩),澤瀉(一兩),芎藭(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耆(一兩銼),甘草(半兩炙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氣不足。兩目昏暗。熱氣衝上。淚出。疼痛。兩脅虛脹。筋脈不利。宜服覆盆子丸方。
覆盆子(一兩),細辛(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決明子(半兩),芎藭(半兩),五味子(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羌活(半兩),桂心(半兩),柏子仁(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甘菊花(半兩),枸杞子(半兩),車前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粥飲下三十丸。忌酒濕面炙爆等。 夫肝臟虛損。氣血不榮。內傷寒冷。致使兩脅脹滿。筋脈拘急。四肢厥冷。心腹疼痛。眼目昏暗。手足常青。胸中不利。不能大息者。是肝氣不足之候也。
治肝臟不足。兩脅脹滿。筋脈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利。宜服防風散方。
防風(三分去蘆頭),細辛(三分),白茯苓(三分),柏子仁(三分),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山茱萸(三分),蔓荊子(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棗三枚。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氣不足。筋脈不遂。心膈壅滯。左肋妨脹。不思飲食。宜服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黃芩(一兩銼),白朮(一兩),沉香(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生乾地黃(三分),五味子(三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白話文:
治肝氣不足諸方
肝臟虛損,氣血不足,內受寒邪,導致兩脅脹滿、筋脈拘緊、四肢冰冷、心腹部疼痛、視力模糊、手足青紫、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這些都是肝氣不足的症狀。
防風散方 (治肝臟不足,兩脅脹滿,筋脈拘緊,呼吸困難,四肢無力,視力模糊)
防風(三分,去蘆頭)、細辛(三分)、白茯苓(三分)、柏子仁(三分)、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山茱萸(三分)、蔓荊子(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碎)。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約150毫升),加紅棗三枚,一起煎煮至六分(約90毫升),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白茯苓散方 (治肝氣不足,筋脈不暢,心膈阻塞,左肋脹痛,食慾不振)
白茯苓(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黃芩(一兩,銼碎)、白朮(一兩)、沉香(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邊)、生地黃(三分)、五味子(三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一起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忌食莧菜。
檳榔散方 (治肝氣不足,虛寒,胸脅下疼痛脹滿,呼吸急促,目昏,視力不清)
檳榔(一兩)、五味子(一兩)、白朮(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酸棗仁(一兩,微炒)、附子(一兩,炮製去皮臍)、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邊)、沉香(一兩)、白茯苓(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乾)。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忌食莧菜。
酸棗仁散方 (治肝氣不足,傷及膽氣,膽氣受損則易恐懼,面色青白,筋脈拘緊,視力模糊)
酸棗仁(一兩,微炒)、枳實(一兩,麩炒微黃)、五味子(一兩)、白朮(一兩)、白茯苓(一兩)、澤瀉(一兩)、川芎(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耆(一兩,銼碎)、甘草(半兩,炙赤,銼碎)。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覆盆子丸方 (治肝氣不足,兩眼昏暗,熱氣上衝,流淚疼痛,兩脅虛脹,筋脈不暢)
覆盆子(一兩)、細辛(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決明子(半兩)、川芎(半兩)、五味子(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羌活(半兩)、桂心(半兩)、柏子仁(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甘菊花(半兩)、枸杞子(半兩)、車前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辰,用粥送服。忌酒、濕面、炙烤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