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九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16)

1. 治風濕痹不仁諸方

夫風濕痹病之狀。或皮膚頑厚。或肌肉痠痛。風寒濕三氣雜至。聚合而成痹。其風濕氣多而寒氣少者。為風濕痹也。由血氣虛受於風濕。而成此病也。

治風濕痹。面如針刺。身體不仁。汗出短氣。不能飲食。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芎藭(一兩),莽草(一兩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五加皮(一兩),白朮(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濕痹。皮膚不仁。手足無力。宜服側子散方。

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五加皮(一兩),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細研),甘菊花(半兩),漢防己(半兩),葛根(半兩銼),羚羊角屑(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薏苡仁(一兩),赤芍藥(半兩),芎藭(半兩),秦艽(半兩去苗),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

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濕痹。四肢不仁。肌肉瞤動。舉體無力。宜服狗脊散方。

狗脊(半兩去毛),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薯蕷(三分),熟乾地黃(三分),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臍),王孫(三分),桂心(三分),山茱萸(三分),秦艽(三分去苗),白蘞(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酒各一中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風濕痹。肌膚不仁。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天門冬(三兩去心焙),漢防己(一兩),海桐皮(一兩銼),丹參(一兩),桂心(一兩),側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二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風濕痹。腳弱拘攣。疼痛不能行。趺腫上膝。小腹堅。不能食。宜服石斛散方。

石斛(二兩銼去根節),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獨活(三分),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桂心(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細辛(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前胡(三分去蘆頭),白芷(半兩),秦艽(三分去苗),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人參(半兩去蘆頭),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當歸(三分銼微炒),防風(三分去蘆頭),莽草(三分微炙),白朮(半兩),杜仲(三分去粗皮炙令微黃銼),乾薑(半兩炮裂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

白話文:

[治療風濕病的各種處方]

風濕病的症狀可能是皮膚變厚,或是肌肉痠痛。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混雜在一起,形成風濕病。若其中風濕較多而寒氣較少,便是風濕痹病。這是由於血氣虛弱,受到風濕影響而導致的疾病。

治療風濕痹病,面部感覺像被針刺,身體麻木,出汗短氣,無法進食,適合服用麻黃散方。

所需藥材包括:麻黃(三兩,去根節)、芎藭(一兩)、莽草(一兩,微炒)、當歸(一兩,銼片微炒)、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五加皮(一兩)、白朮(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剩六分,去除殘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風濕痹病,皮膚麻木,手腳無力,適合服用側子散方。

所需藥材包括: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五加皮(一兩)、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細研)、甘菊花(半兩)、漢防己(半兩)、葛根(半兩,銼片)、羚羊角屑(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薏苡仁(一兩)、赤芍藥(半兩)、芎藭(半兩)、秦艽(半兩,去苗)、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剩六分,去除殘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風濕痹病,四肢麻木,肌肉抽搐,全身無力,適合服用狗脊散方。

所需藥材包括:狗脊(半兩,去毛)、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薯蕷(三分)、熟乾地黃(三分)、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臍)、王孫(三分)、桂心(三分)、山茱萸(三分)、秦艽(三分,去苗)、白蘞(三分)。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四錢,用水酒各一中盞煎煮至剩一盞,去除殘渣,不限時間,分溫兩次服用。

治療風濕痹病,肌膚麻木,適合服用麻黃散方。

所需藥材包括:麻黃(二兩,去根節)、天門冬(三兩,去心焙)、漢防己(一兩)、海桐皮(一兩,銼片)、丹參(一兩)、桂心(一兩)、側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二兩,炙微赤銼)。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大盞,加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剩七分,去除殘渣,不限時間,分溫兩次服用。

治療風濕痹病,腳弱拘攣,疼痛無法行走,腳腫到膝蓋,小腹堅硬,無法進食,適合服用石斛散方。

所需藥材包括:石斛(二兩,銼片去根節)、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獨活(三分)、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桂心(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細辛(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前胡(三分,去蘆頭)、白芷(半兩)、秦艽(三分,去苗)、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人參(半兩,去蘆頭)、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當歸(三分,銼片微炒)、防風(三分,去蘆頭)、莽草(三分,微炙)、白朮(半兩)、杜仲(三分,去粗皮炙令微黃銼)、乾薑(半兩,炮裂銼)。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散。不限時間,每次以溫酒調服一錢,如果效果不佳,可適量增加劑量。

治療氣血虛弱,風邪濕痹,皮膚麻木,適合服用側子散方。

所需藥材包括:側子(一兩,以酒浸泡過,炮裂去皮臍)、牛膝(一兩,去苗)、白殭蠶(一兩,生用)、天南星(一兩,生用)、海桐皮(一兩,銼片)、狼毒(半兩,以醋煮半日,細切曬乾)、麝香(一分,細研)。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散,加入麝香,混合均勻。不限時間,每次以熱豆淋酒調服二錢。

治療風濕痹病,身體四肢麻木,適合服用蛜𧌴散方。

所需藥材包括:蛜𧌴(一兩,微炒)、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獨活(一兩)、桑螵蛸(一兩,微炒)、躑躅花(半兩,醋拌炒令乾)、天南星(半兩,炮裂)、萆薢(一兩,銼片)、天麻(一兩)、桂心(一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散。不限時間,每次以溫酒調服一錢。

治療風濕痹病,皮膚麻木,肢節疼痛,適合服用白花蛇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白花蛇(一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乾蠍(一兩,微炒)、仙靈脾(一兩)、茵芋(半兩)、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天南星(半兩,炮裂)、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天麻(一兩)、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萆薢(一兩,銼片)、桑螵蛸(半兩,微炒)、雄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研入)。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散。再將天麻三兩研磨成末,以無灰酒一大盞慢火熬成膏,與藥末混合,再搗五七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不限時間,每次以薄荷酒送服二十丸。

治療風濕痹病,手腳抽搐緊繃,皮膚麻木,適合服用天雄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一兩,去根節)、天麻(一兩)、桂心(一兩)、天南星(三分,炮裂)、羌活(一兩)、雄黃(半兩,細研水飛過)、膩粉(半兩)、乾蠍(一兩,微炒)、麝香(一分,細研)、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牛黃(一分,細研)、烏蛇(二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以上藥材研磨成末,再加入研好的藥材混合均勻。用煉蜜和搗三二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不限時間,每次以豆淋酒送服十丸。

治療風濕痹病,精神萎靡,四肢疲軟,皮膚麻木,適合服用附子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莽草(半兩,微炒)、白花蛇(二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天南星(三分,炮裂)、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天麻(三分)、乾蠍(半兩,微炒)、桂心(三分)、防風(半兩,去蘆頭)、薏苡仁(一兩)、楓香(一兩)、芎藭(三分)、萆薢(一兩)、羌活(三分)、仙靈脾(一兩)。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糯米粥和搗三二百杵,製成綠豆大小的丸。不限時間,每次以荊芥湯送服十丸,也可以用暖酒送服。

治療風濕痹病,腳膝疲軟,適合服用天蓼木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天蓼木(一兩)、天麻(半兩)、芎藭(半兩)、獨活(半兩)、細辛(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藁本(半兩)、白附子(半兩,炮裂)、烏蛇(二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巴戟(半兩)、石斛(半兩,去根)、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蛇牀仁(半兩)、麝香(一分,細研)、晚蠶蛾(半兩,微炒)。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煉蜜和搗三二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不限時間,每次以溫酒送服二十丸。

治療風冷濕痹,五緩六急,適合服用堅骨益筋,養血固發,萆薢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萆薢(八兩,銼片)、牛膝(三兩,去苗)、丹參(二兩)、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白朮(二兩)、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煉蜜和搗五七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不限時間,每次以溫酒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