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九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12)

1. 治中風口面喎斜諸方

夫風邪入於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面喎僻。言語不正。而目不能卒視。診其脈。浮而遲者可治。養生方云。夜臥當耳。勿得有竅風入耳中。多令口喎也。

治中風口面喎僻。手足不遂。風入於臟。則語不得轉。心神昏悶。宜服防風散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羌活(二兩),川升麻(一兩),桂心(一兩),芎藭〔二(一)兩〕,羚羊角屑(三分),麻黃(一兩去根節),杏仁〔一(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薏苡仁(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一合。重煎一兩沸。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七里再服。以衣蓋之。汗出為度。

治中風。口面不正。四肢拘急。語澀。宜服羌活散方。

羌活(一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蔓荊子(一兩),細辛(三分),桂心(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芎藭(三分),白蘚皮(三分),羚羊角屑(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中風。口面喎斜。筋脈拘急。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芎藭(一兩),川升麻(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漢防己(一兩),桂心(一兩),羚羊角屑(一兩),酸棗仁(一兩),秦艽(半兩去苗)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偏風口眼不正。言語謇澀。四肢拘急。宜服茵芋散方。

茵芋(一兩半),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當歸(一兩銼微炒),荊芥(一兩),細辛(三分),桂心(三分),獨活(一兩半),天麻(一兩),羚羊角屑(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中風。口面喎斜。手腳不遂。風入臟腑。昏悶不語。腰脊如解。難以俯仰。骨脾冷疼。心驚不定。宜服獨活散方。

獨活(一兩),羌活(一兩),芎藭(三分),桂心(三分),赤茯苓(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三分),白殭蠶(一兩微炒),天麻(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丹參(三分),乾蠍(一兩微炒)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薄荷熱酒。調下二錢。

治中風。倒僕不知人。及口面喎斜。宜服天麻散方。

天麻(一兩),騏驎竭(一兩),白殭蠶(一兩微炒),乾蠍(一兩微炒),防風(一兩去蘆頭),犀角屑(一兩),麝香〔一(二)錢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的各種方法

因為風邪侵入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遇到寒冷就會導致筋脈拘急,牽引面頰,所以會使口眼歪斜、說話不清,眼睛無法正常轉動。診斷時,如果脈象呈現浮而遲緩,就還有治癒的可能。《養生方》說,晚上睡覺時要保護好耳朵,不要讓風從耳孔進入,容易導致口眼歪斜。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手腳不聽使喚,風邪進入內臟導致說不出話,心神昏沉的症狀,適合服用防風散。

藥方組成:防風(一兩,去除蘆頭)、羌活(二兩)、川升麻(一兩)、桂心(一兩)、芎藭(二兩)、羚羊角屑(三分)、麻黃(一兩,去除根節)、杏仁(二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薏苡仁(一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竹瀝一合,再煮沸一次即可。不拘時間,稍微加熱後服用。如果步行五七里路,可以再次服用,並用被子蓋住身體,以出汗為止。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四肢拘急、說話困難,適合服用羌活散。

藥方組成:羌活(一兩)、枳殼(三分,用麩皮炒至微黃,去瓤)、蔓荊子(一兩)、細辛(三分)、桂心(三分)、當歸(三分,稍微炒過)、芎藭(三分)、白蘚皮(三分)、羚羊角屑(三分)。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竹瀝一合,再煮沸一次即可。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筋脈拘急,適合服用麻黃散。

藥方組成:麻黃(一兩,去除根節)、芎藭(一兩)、川升麻(一兩)、防風(一兩,去除蘆頭)、漢防己(一兩)、桂心(一兩)、羚羊角屑(一兩)、酸棗仁(一兩)、秦艽(半兩,去除苗)。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竹瀝一合,再煮沸一次即可。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偏風導致口眼歪斜、說話不清楚、四肢拘急,適合服用茵芋散。

藥方組成:茵芋(一兩半)、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瓤)、當歸(一兩,稍微炒過)、荊芥(一兩)、細辛(三分)、桂心(三分)、獨活(一兩半)、天麻(一兩)、羚羊角屑(一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至剩下一半多一點,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手腳不聽使喚,風邪進入內臟導致昏沉不語、腰脊僵硬難以彎腰或後仰、骨骼關節冷痛、心悸不安的症狀,適合服用獨活散。

藥方組成:獨活(一兩)、羌活(一兩)、芎藭(三分)、桂心(三分)、赤茯苓(一兩)、附子(一兩,炮製過並去除皮臍)、羚羊角屑(三分)、白殭蠶(一兩,稍微炒過)、天麻(一兩)、麻黃(一兩,去除根節)、丹參(三分)、乾蠍(一兩,稍微炒過)。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薄荷熱酒調服,不拘時間。

治療中風導致昏倒、不省人事,以及口眼歪斜的症狀,適合服用天麻散。

藥方組成:天麻(一兩)、麒麟竭(一兩)、白殭蠶(一兩,稍微炒過)、乾蠍(一兩,稍微炒過)、防風(一兩,去除蘆頭)、犀角屑(一兩)、麝香(二錢,研磨成細粉)。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服,不拘時間。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痰液壅盛、頭痛的症狀,適合服用酸棗仁散。

藥方組成:酸棗仁(一兩,稍微炒過)、羚羊角屑(一兩)、丹參(一兩)、防風(一兩,去除蘆頭)、漢防己(一兩)、甘菊花(一兩)、麻黃(一兩,去除根節)、羌活(一兩)、石膏(二兩,研磨成細粉)。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服,不拘時間。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說話不清,適合服用天麻丸。

藥方組成:天麻(一兩)、芎藭(一兩)、白殭蠶(一兩,稍微炒過)、白附子(一兩,炮製過)、天南星(一兩,炮製過)、防風(三分,去除蘆頭)、羚羊角屑(半兩)、麻黃(三分,去除根節)、乾蠍(一分,稍微炒過)、牛黃(一分,研磨成細粉)、麝香(三分,研磨成細粉)、膩粉(半兩)。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溫酒調服,不拘時間。

治療風邪侵襲面部導致口歪斜、侵襲耳朵導致牙關緊閉、舌頭僵硬的症狀。

藥方組成:牡蠣(一兩,燒成粉末)、白礬(一兩,燒至汁液耗盡)、附子(一兩,炮製過並去除皮臍)、灶中黃土(一分)。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用三歲公雞的雞冠血混合藥粉,敷在拘急處,預先在前面放置鏡子照看,一旦恢復正常,立刻將藥物洗去。如果不及時洗去,可能會矯枉過正,無法恢復正常。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的方法。

取樹木東枝上的蟬蛻(農曆七月七日收集,數量不限),細磨成粉,加入冷食麵中,用醋調成糊狀。如果左邊歪斜,就塗在右邊嘴角;如果右邊歪斜,就塗在左邊嘴角。等到口型恢復正常,立即用熱水洗去藥物。

另一種方法。

用栝蔞榨取汁液,與大麥粉混合,做成餅狀,烤熱後,熨在歪斜處,等到口型恢復正常就停止,不要過度。

另一種方法。

用蜘蛛卵摩擦歪斜拘急的部位,叩齒,等到口型恢復正常就停止。也可以靠近火爐摩擦。

另一種方法。

藥方組成:鱉甲(一兩)、川烏頭(一兩)。將以上兩味藥材生用,搗碎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在患處,等到口型恢復正常就擦去。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使用肉桂熨燙法。

將肉桂(一兩半,去粗皮並搗碎磨成粉末),用一大盞酒調和均勻,用慢火熬成膏狀。待稍微冷卻後,用湯匙將藥膏攤在一塊布上,貼在腮部,並頻繁更換加熱的瓦片熨燙,使其熱力透入。專心觀察口型是否恢復正常,一旦恢復正常,立即除去肉桂膏。左邊歪斜就貼在右邊,右邊歪斜就貼在左邊。

治療中風導致風邪侵襲造成口歪斜的方法。

取蓖麻東西枝上的籽,各七粒,研碎,塗在手心中。用一碗熱水放在手心上,稍後觀察口型是否恢復正常,停止。左邊歪斜就用右邊手心,右邊歪斜就用左邊手心。

治療中風導致口歪斜,立即見效的方法。

取巴豆七枚,去皮搗爛,左邊歪斜就塗在右手心,右邊歪斜就塗在左手心。並用一碗溫水放在手心上,稍後口型就會恢復正常,立即洗去藥物,同時頻繁拉扯中指,即可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