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八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20)

1. 治熱病後虛勞諸方

夫熱病新瘥。臟腑猶虛。血氣未復。若食過度。喜怒無恆。澡浴梳頭。言語思慮。則生寒熱。四肢不舉。口苦舌乾。心煩盜汗。不能飲食。肌體羸瘦。此由勞動太早。不能節宣。寒熱之氣。入於經絡。傳於臟腑。變動多端。故成虛勞之候也。

治熱病後。體氣尚虛。用力太早。遂生寒熱四肢乏力。宜服鱉甲飲子方。

鱉甲(半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柴胡(一兩去苗),人參(一分去蘆頭),甘草〔半分(兩)炙微赤銼〕,豉(一合),白朮(一分),雄鼠糞(七枚微炒別研)

上件藥。細銼。拌令勻。分為二服。每服。以水二大盞。入生薑二分。蔥白三莖。煎至一盞。去滓。入研了鼠糞攪勻。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熱病後。體虛成勞。氣力羸。瘦弱。或寒或熱。狀如瘧。四肢煩悶。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三分銼),知母(半兩),桑根白皮(五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白朮(三分),豉(一合)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三莖。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後。虛勞煩熱。四肢疼痛。小便赤黃。不欲飲食。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生乾地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地骨皮(一兩),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半兩),鱉甲(三分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後。虛勞氣發。作寒熱。乍進乍退。頭痛。眼睛疼。口苦。不思食。宜服虎頭骨散方。

虎頭骨〔一兩(半)塗醋(酥)炙令黃〕,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人參〔半(三)分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黃耆(一兩)柴胡(一兩去苗),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當歸(半兩),沉香(一兩),五味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桃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後。虛勞盜汗。口苦。不得睡臥。四肢煩疼。舌乾卷澀。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赤芍藥(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白茯苓(一兩),黃耆(一兩銼),牡蠣(一兩燒為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後虛勞。四肢無力。或時寒熱盜汗。心中虛悸。不能飲食。日漸瘦羸。宜服黃耆丸方。

白話文:

熱病剛痊癒後,身體的臟腑仍然虛弱,氣血尚未恢復。如果這時飲食過量、情緒起伏不定、洗澡梳頭、說話思慮過多,就容易出現發冷發熱、四肢無力、口苦舌燥、心煩盜汗、食慾不振、身體消瘦等症狀。這是因為太早勞動,沒有注意節制,導致寒熱之氣侵入經絡,傳到臟腑,產生許多變化,所以形成了虛勞的病症。

治療熱病後,身體仍然虛弱,過早用力導致發冷發熱、四肢乏力,適合服用鱉甲飲子:

鱉甲(用醋塗抹後烤黃,去除邊緣部分)、柴胡、人參、甘草(烤至微紅)、豆豉、白朮、雄鼠糞(微炒後另外研磨)。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均勻,分為兩份。每次服用時,將一份藥材加入兩大杯水,放入生薑、蔥白,煎煮至一杯。去除藥渣,加入研磨好的鼠糞,攪拌均勻。不拘時間,分兩次溫服。

治療熱病後,身體虛弱形成勞損,氣力衰弱、身體消瘦,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症狀像瘧疾,四肢煩悶,適合服用黃耆散:

黃耆、知母、桑樹根白皮、鱉甲(用醋塗抹後烤黃,去除邊緣部分)、甘草(烤至微紅)、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再烘乾)、白朮、豆豉。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杯水,放入蔥白、生薑,煎煮至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後,虛弱導致煩躁發熱、四肢疼痛、小便赤黃、食慾不振,適合服用柴胡散:

柴胡、生地黃、黃連、地骨皮、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赤茯苓、甘草(烤至微紅)、知母、鱉甲(用醋塗抹後烤黃,去除邊緣部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杯水,煎煮至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後,虛弱導致氣虛發作,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反覆不定,頭痛、眼睛痛、口苦、食慾不振,適合服用虎頭骨散:

虎頭骨(用醋或酥油塗抹後烤黃)、白茯苓、白朮、人參、麥門冬、赤芍藥、桂心、黃耆、柴胡、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再烘乾)、當歸、沉香、五味子、甘草(烤至微紅)、桃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再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杯水,放入生薑,煎煮至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後,虛弱導致盜汗、口苦、失眠、四肢煩痛、舌頭乾燥捲曲,適合服用人參散:

人參、麥門冬(烘烤)、赤芍藥、柴胡、白茯苓、黃耆、牡蠣(燒成粉末)、甘草(烤至微紅)、鱉甲(用醋塗抹後烤黃,去除邊緣部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中等大小的一杯水,煎煮至六成。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後,虛弱導致四肢無力、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盜汗、心中虛弱驚悸、食慾不振、日漸消瘦,適合服用黃耆丸:

黃耆、人參、知母、白芍藥、茯神、牡蠣(燒過)、鬼箭羽、木香、白朮、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再烘乾)、五味子、地骨皮、麥門冬(烘烤)、沉香、甘草(烤至微紅)、牛黃(研磨細粉)、麝香(研磨細粉)、鱉甲(用醋塗抹後烤黃,去除邊緣部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牛黃、麝香,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搗製數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溫酒服用三十丸,不喝酒的人可以用粥水送服。

治療熱病後,虛弱導致皮膚和骨骼感覺發熱、日漸消瘦發黃、四肢疲憊無力、食慾不振,適合服用獺肝丸:

獺肝(微炒)、柴胡、升麻、黃耆、天靈蓋(用酥油塗抹後烤黃)、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犀角屑、金箔(研磨細粉)、銀箔(研磨細粉)、牛黃(研磨細粉)、麝香(研磨細粉)、松脂(研磨細粉)。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金箔、銀箔、牛黃、麝香、松脂等,用蜂蜜調和,搗製數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三合童子小便浸泡過的豆豉汁送服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