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八 (4)
卷第三十八 (4)
1. 服乳石有五乖七急八不可三無疑法
五,乖
重衣更寒一乖。凡人寒。衣即暖。服石人。宜薄衣。若重衣更寒。經云。熱極生寒。故云一乖。
飢則生臭二乖。平人飲食不消。作生食氣。服石人忍飢生食。即有生食氣。與常人不同。故云二乖。
白話文:
【五,乖】 「五,乖」這句話在中醫古籍中,可能是要指出在治療或調養過程中的不妥當行為或方法。它指的是如果過度加穿衣物,反而會讓人感到更加寒冷,這就是所謂的「一乖」。對於一般人來說,穿上衣服可以保暖,但如果服用某些藥石(一種中藥材料),則應該選擇較輕薄的衣服,避免過度包裹身體。若仍然感到更加寒冷,可能因為過熱的情況下,身體產生了冷感,這就是「熱極生寒」的現象,所以稱為「一乖」。 【飢則生臭二乖】 這部分提到的是關於飢餓和食物消化的問題。「飢則生臭二乖」意指如果人在飢餓時,其消化系統可能產生異味或異常情況,這就是「二乖」。一般人在飲食不消化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不適的氣味。若服用了某些藥石後,即使在飢餓狀態下仍能忍受進食生食,那麼他所產生的氣味或消化反應可能與普通人的不同。因此,這被稱為「二乖」。
極即自勞三乖。平人有所疲極。即須消息怡養。服石人久坐久臥。疲極唯須自勞。適散石氣。即得通暢。故云三乖。
白話文:
過於勞累和過度休息都會有不良後果。普通人在感到疲累時應該適當休息和調養。服用仙丹的人久坐或久臥,導致疲憊時,只須自行動一下,使仙丹藥氣散開,就能恢復暢通。因此說過度勞累和過度休息都是不適當的。
溫則泄利四乖。平人因冷乃利。得暖便愈。服石人溫則泄。冷即瘥。故云四乖。
飲食欲寒五乖。平人食溫暖。則五內調和。服石人食飲欲寒。乃得安穩。故云五乖。
七,急
白話文:
溫則洩利四乖。平人因冷乃利。得暖便愈。服石人溫則洩。冷即瘥。故雲四乖。
飲食慾寒五乖。平人食溫暖。則五內調和。服石人食飲欲寒。乃得安穩。故雲五乖。
七,急
當洗勿失時一急。若覺身體緩疼。關節強直。翕翕發熱。憒憒心悶。即須洗浴。若初寒先用冷水。後用生熟湯。若初熱。先用暖水。後用冷水浴訖。可以三二升冷水淋頭。故云一急。當食忍飢二爭。須食即食。不得忍飢。故云二急。
白話文:
當洗澡時間過久時,身體會出現急迫感。如果感覺身體緩慢疼痛,關節僵硬,發熱,心悶,就需要立即洗澡。
如果一開始感到寒冷,先用冷水洗,之後再用熱水。如果一開始感到發熱,先用溫水洗,之後再用冷水。洗完澡後,可以用三到四升冷水淋在頭上。所以說「一急」。
當感到飢餓時,不要忍飢挨餓,應該立即進食。所以說「二急」。
酒必淳清令溫三急。無問冬夏常須飲。多少任性。熱飲尤佳。故云三急也。
衣溫便脫四急。
食必極冷五急。
臥必榻薄六急。
食不厭多七急。
八不可
冬寒欲火一不可。
飲食欲熱二不可。
當疥自疑三不可。凡服石。常須消息節度。覺小不安時。須依法不得自生狐疑。
畏避風濕四不可。若覺頭風熱悶。憤憤心煩。則宜當風梳頭。以水洗手面即好。不比尋常風濕。依此尤佳。
極不能行五不可。若久坐久臥有所疲極。必須行行役自勞。
欲食畏多六不可。
居貪厚席七不可。
所從意八不可。不用從意所遲。
三,無,疑
務遣常理一無疑。委心棄本二無疑。寢處必寒三無疑。
凡服石之人。若能依此五乖七急八不可三無疑者。可以蠲旦夕之暴廢。免乳石發動也。
白話文:
喝酒一定要純淨清澈,溫熱且喝得快,不論冬夏都要常喝,喝多少隨意,熱飲更佳,所以說三急。
衣服要溫暖,穿得熱就脫,四急。
食物要極冷,五急。
睡覺要睡在薄薄的床上,六急。
吃東西不要怕吃太多,七急。
八不可:
冬天寒冷就想用火,不可。
飲食就想吃熱食,不可。
患上疥瘡就自己猜疑,不可。凡是服用石藥的人,都要經常注意藥量,感覺身體稍微不舒服時,就要依照醫囑,不要自己胡思亂想。
害怕風寒,不可。如果感覺頭風發熱、胸悶、煩躁不安,就應該迎風梳頭,用冷水洗臉,就會好轉。這和一般的風寒不同,照此做會更好。
極度疲憊,不能走路,不可。如果久坐久臥,感到很疲憊,就應該多走動,讓自己勞累一下。
想吃東西又害怕吃太多,不可。
貪圖厚實的床鋪,不可。
隨心所欲,不可。不要依從自己的意願,拖延時間。
三無疑:
遵循常理,無疑。
委身放棄根本,無疑。
睡覺的地方一定要冷,無疑。
凡是服用石藥的人,如果能依照以上五乖七急八不可三無疑的原則,就可以避免病情突然惡化,防止石藥發作。
2. 乳石陰陽體性並草藥觸動形候論並諸方
論曰。乳者陽中之陰。石者陰中之陽。乳石從來陰陽精髓。處至陰之裡。有正陽伏其中。正陽之中。復有至陰在其里。故陽生十一月甲子後。服乳。陰生五月甲子後。服石。陰陽發萌。互相為用。時而服之。皆理在內。不泄於外也。夫人膚虛。皆帶風氣。理之有則。禍害不生。
白話文:
書中說,乳汁是陽中的陰,石頭是陰中的陽。乳汁和石頭自古就是陰陽精髓。它們處於極陰的內部,卻潛藏著正陽的能量。在正陽之中,又隱藏著極陰的成分。所以,在陽氣生發的農曆十一月甲子日後,服用乳汁。在陰氣生發的農曆五月甲子日後,服用石頭。這樣,陰陽就能互相生長,互相作用。在適當的時機服用它們,都對身體內部有益,不會對身體外在造成影響。人體的皮膚如果虛弱,就會感染風氣。如果遵循這些原則調理身體,就不會產生禍害。
乖於時候。危瘵立至。竊覽古法。皆云四月服石。此謂浮學。不曉由來。按素問承開石。僉曰。四月雖開。而未平。六月謂得氣之節。他皆效此。常以不全實其腑。不全虛其臟。即八風之道。無所滯焉。或有藥觸成疴。飲食發疾。今備載之。
白話文:
違背了服用石藥的時節,就會立刻出現危重的疾病。我私下查閱古書,都說在四月服用石藥。這是淺薄的說法,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根據《素問》中記載,石藥的開採時節,雖然四月已經開採,但還不平穩。六月纔是真正得氣的時節。其他藥物的服用時節也都是類似。通常,按照不完全實補臟腑的原則,就能讓八風邪氣無處滯留。偶爾有藥物引起疾病或飲食觸發疾病的情況,現在將它們一一備載於此。
夫神農桐君。深達藥性。所以制相反畏惡。備於本草。而江左有道引制解散。對治云。鍾乳動術。則令人頭疼。目眶疼。術動鍾乳。則胸塞氣短。海蛤動鍾乳。即目疼短氣。雖患不同。其源一矣。其五石散。自從人發動將療。亦非古法。乃云鍾乳與術。更互相動。本草雖無正文。而經方備載。今故存焉。
白話文:
神農和桐君精通藥理,因此制定了相互抵觸或相畏相惡的藥性,記載在《本草經》中。而江左地區有道家導引之術,可用來抑制和解散藥性。比如:
- 鍾乳石會激發術草,導致頭痛和眼眶痛。
- 術草會激發鍾乳石,導致胸悶和氣短。
- 海蛤會激發鍾乳石,導致眼痛和氣短。
雖然疾病症狀不同,但根源都是一個。另外,五石散從開始使用到用來治療疾病,這都不是古法。傳說鍾乳石和術草會互相激發,儘管《本草經》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古方中有詳細說明。因此,在此保留這一段記載。
鍾乳動術。又動栝蔞。其主肺。上通胸頭。術動鍾乳。胸塞短氣。鍾乳動術。頭痛目疼。鍾乳雖不動海蛤。海蛤能動鍾乳。鍾乳動則目疼短氣。有時術動鍾乳。頭痛胸塞。然鍾乳與術為患。不能過此。雖所患不同。其源一矣。發動之始。要有所由。始覺體中有異與患相應。
須速服蔥豉湯方
白話文:
當人出現鍾乳石症狀時,經常會有栝蔞的症狀伴隨出現,這些症狀與肺部相關,並會上升到胸部頭部。如果鍾乳石發作時,會導致胸悶和呼吸急促,如果鍾乳石沒有發作,會導致頭疼和眼睛疼痛。雖然海蛤不會導致鍾乳石發作,但是鍾乳石發作時可以導致海蛤發作。鍾乳石發作會導致眼睛疼痛和呼吸急促。有時鍾乳石發作時也會導致頭痛和胸悶,不過鍾乳石和栝蔞所導致的病症不會超過這些。雖然所患病症的表現不同,但其根源是相同的,發病的最初階段一定會有某些原因,最初會感覺體內有異常症狀與患處相呼應。
蔥白(八莖去須切),豉(二合),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
白話文:
大蔥(八根,去掉根鬚切段),黃豆醬(兩合),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烤至微紅)
上件藥。細銼。以水一(二)大盞。煮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後便令人按摩搖動。口中嚼物。後復仰臥。覆以暖衣。汗出良久。熱已歇。便宜溫服。
若服前藥未解。更服甘草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一到兩大茶杯的水煮,煮到剩下一杯半。過濾後,分成三份溫熱服用。之後讓人按摩搖晃身體,同時嘴裡咀嚼東西。最後仰臥,蓋上保暖衣物。出汗後,熱氣已經消散,此時可以喝溫湯。
甘草(一兩炙微赤),桂心(半兩),豉(二合),蔥白(八莖去須),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二(三)服。
白話文:
**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 **桂心:**半兩 **黃豆豉:**二合 蔥白: 八莖,去除根鬚 人參: 半兩,去除蘆頭 麥門冬: 一兩,去除種子
硫黃動防風。又動細辛。其治主脾腎。通主腰腳。防風動硫黃。煩熱腳疼腰痛。或瞋忿無常。下痢不禁。防風細辛能動硫黃。而硫黃不能動彼。始覺發動。便服杜仲湯方。
白話文:
硫磺能引發防風的功效,也能引發細辛的功效。它們主要作用於脾和腎,通達腰和腳部。防風能引發硫磺的功效,導致煩熱、腳痛、腰痛,或發怒、精神不穩定、拉肚子不止。防風和細辛能引發硫磺,但硫磺不能引發它們。一旦感覺身體開始發作,就要馬上服用杜仲湯。
杜仲(一兩炙去粗皮炙令微黃),梔子仁(一十枚),豉(二合),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李核仁(半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杜仲:**1 兩,炙過去除粗皮,再炙到微黃。
梔子仁: 10 枚。
豉: 2 合。
枳殼: 半兩,用麥麩炒到微黃,去除果瓤。
李核仁: 半兩。
甘草: 1 兩,炙過到微紅,切成片。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如服前藥未解。宜服大麥奴湯方。
白話文:
以上所述的藥方,需細緻地研磨。用三大杯水,煮至剩下一杯半,然後去除濾渣。分成三份,溫和地服用。 如果服用前述藥方後症狀仍未緩解,應考慮使用大麥苗湯(參照配方編號27097)進行治療。
大麥奴(一兩),麥門冬(半兩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川芒硝(一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白話文:
大麥仁(60克),麥冬(30克,去除中間的芯),人參(30克,去除根須),芒硝(60克),桂皮(30克),甘草(30克,炙烤至微紅)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石英動附子。其治主胃。通至脾腎。附子動白石英。煩熱腹脅。白石英動附子。嘔逆不得食。或口噤不開。或言語艱難。手腳疼痛。如覺。宜服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豉(二合)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如服前藥未解。宜服大黃湯方。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三大碗水煮成一碗半,去渣,分三次溫熱服用。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豉(二合),梔子仁(二七枚),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半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若熱勢猶未除。更宜服栝蔞湯方。
白話文:
川大黃(一兩,切碎後輕微炒一下) 豉(兩杯) 梔子仁(二十七顆) 甘草(半兩,烤至微赤後切碎) 細辛(半兩)
栝蔞(一兩),大麥奴(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蔥白(八莖去須),豉(二合)
白話文:
- 絲瓜(50 克)
- 大麥(50 克)
- 甘草(50 克,略微烤至微紅)
- 蔥白(8 根,去除根須)
- 豆豉(100 毫升)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紫石動人參。其治主心肝。痛主於腎。治腰腳。人參動紫石。心急而痛。或驚悸
白話文:
上件藥物,細細研磨。用水三大杯,煎煮至剩下一半。濾掉藥渣,分為三份,溫服。 紫石和人參。紫石和人參的用處主要在心肝,疼痛則與腎有關。適用於治療腰部和腳部問題。人參與紫石一起使用,對心急和疼痛,或者驚悸有療效。
不得眠。或恍惚妄誤。失性發狂。暗暗欲眠。或憒憒欲瞑。或瘥或劇。乍寒乍熱。耳,聾目暗。又防風雖不動紫石。紫石猶動防風。則亦心痛煩熱。頭強。覺發。宜服人參,湯方。
白話文:
無法入睡,或者出現恍惚、胡言亂語的症狀,失去理性而發狂。時而昏昏欲睡,時而清醒欲閉眼。病情時好時壞,忽冷忽熱。耳朵**[缺字]**,視力模糊。此外,儘管防風草沒有接觸紫石,但紫石卻會動到防風草。這種情況下,還會出現心痛、頭暈、發熱,感覺頭髮豎立。此時應服用人參湯藥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細辛(半兩),豉(二合),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白朮(一兩) 細辛(半兩) 黑豆(二合) 桂心(半兩)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若瞑盛。加大黃黃芩梔子各半兩。同煎服之。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成細末。加入三碗水煎煮,煎到只剩下一碗半。過濾掉藥渣,把藥汁溫熱後分成三次服下。如果感到胸悶、頭暈的症狀嚴重,可以加大黃、黃芩和梔子的用量,各加到半兩,一起煎煮服下。
若妄誤狂發未除。服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蔥白(八莖去須),豉(二合),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海蛤動栝蔞。海蛤先發。手足煩熱。栝蔞先發。噤寒清涕出。宜服此方。
栝蔞(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二七枚)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赤石脂動桔梗。其治心至胸背。桔梗動赤石脂。心痛寒噤。手足逆冷。心中煩悶。
白話文:
如果病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發燒未退,可以服用麥門冬湯。麥門冬去心一兩,蔥白去須八莖,豉二合,人參去蘆頭半兩,甘草炙微赤半兩。將這些藥材切碎,用三碗水煎至一碗半,去渣,分三次溫服。
如果病人出現海蛤動栝蔞的症狀,海蛤先發則手足煩熱,栝蔞先發則口噤寒戰,鼻涕清稀流出,也應該服用此方。栝蔞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梔子仁二十七枚。將這些藥材切碎,用三碗水煎至一碗半,去渣,分三次溫服。
如果病人出現赤石脂動桔梗的症狀,其病症主要集中於心臟及胸背部位。桔梗動赤石脂則會出現心痛、寒戰、手足冰冷、心中煩悶等症狀。
赤石脂動桔梗。頭痛目赤。身體壯熱。如覺發。宜溫酒飲之。隨其能否。酒勢行則解,。亦可服米麨及服此方。
白話文:
赤石脂可以使桔梗發揮作用。適用於頭痛、眼睛發紅、身體壯熱,就像針刺一樣疼痛。這時可以用溫酒服下赤石脂,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如果酒能發揮作用,那麼就能解除疼痛。也可以服用米粉或使用以下藥方。
蔥白〔二(八)莖去須〕,豉(二合),甘草(二兩炙微赤)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附子動白石英。亦動赤石脂。附子發。即嘔逆。手足疼。體強。骨節痛。或項直。面目腫。壯熱。煩悶。發即飲酒。吃米麨。宜服大黃湯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蔥白〔二(八)莖去須,豉(二合)〕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取蔥白兩八莖去鬚,豉兩合,甘草兩兩炙微赤,將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渣,分溫三服。
附子若動白石英,亦動赤石脂,則會發嘔逆,手足疼痛,體強,骨節疼痛,或項部僵直,面目腫脹,壯熱煩悶,發病後宜飲酒,吃米粥,宜服用大黃湯方。
取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蔥白兩八莖去鬚,豉兩合,將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渣,分溫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