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八 (8)
卷第十八 (8)
1. 治熱病吐血諸方
夫諸陽受病。不發其汗。熱毒入深。結於五臟。內有瘀積。故令吐血也。
治熱病發汗。而汗不發。致內有積瘀。故吐血不止。宜服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一兩),赤芍藥(一兩),牡丹(三分),犀角屑(半兩),刺薊(一兩),柏葉(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吐血不止。心神煩悶。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犀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吐血。並鼻衄不止。頭面俱熱。宜服刺薊散方。
刺薊(一兩),川升麻(一兩),子芩(一兩半),大青(六(三)分),紫蘇莖葉(一兩),赤芍藥(一兩半),犀角屑(三分),川朴硝(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吐血。兼鼻衄不止。宜服竹茹飲方。
青竹茹〔一兩(半)〕,子芩(一兩),蒲黃(二錢),伏龍肝(二錢末),生藕汁(二合)
上件藥。先以水一大盞半。煎竹茹子芩至一盞。去滓。下蒲黃等三味。攪令勻。不計時候。分為三服。
治熱病。毒氣未解。心肺積熱。吐血不止。心中壅悶。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半)兩〕,梔子仁(半兩),地骨皮(半兩),子芩(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茯神(半兩),川升麻(半兩),生乾地黃(一兩),茅根(半兩銼),蘆根(半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吐血。心胸不利。宜服紅藍花散方。
紅藍花(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訶黎勒皮(三分),羚羊角屑(三分),黃芩(三分),刺薊(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下赤馬通汁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上以生地黃。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三五服。即瘥。
又方。
上以生藕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入生薑一匙。攪令勻。服之。頻服即止。
又方。
上以生刺薊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入生蜜一匙。攪令勻服之。頻服即止。
又方。
上以伏龍肝。水浸取清。每服一小盞服之。
白話文:
治熱病吐血諸方
因為陽氣受病,沒有及時發汗,熱毒深入,積聚在五臟,內部有瘀血積聚,所以才會吐血。
治熱病發汗後,汗卻沒發出來,導致體內瘀血積聚,因此吐血不止,宜服用生乾地黃散:
生乾地黃一兩、赤芍藥一兩、牡丹三分、犀角屑半兩、刺薊一兩、柏葉三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煎至六分,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熱病吐血不止,心煩意亂,宜服用大黃散:
川大黃三分(切碎微炒)、犀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煎至五到六分,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熱病吐血、鼻出血不止,頭面發熱,宜服用刺薊散:
刺薊一兩、川升麻一兩、子芩一兩半、大青三分、紫蘇莖葉一兩、赤芍藥一兩半、犀角屑三分、川朴硝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煎至六分,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熱病吐血、鼻出血不止,宜服用竹茹飲:
青竹茹一兩半、子芩一兩、蒲黃二錢、伏龍肝二錢(研末)、生藕汁二合。
先用一大盞半的水煎煮竹茹和子芩至一盞,去掉藥渣,再放入蒲黃等三味藥攪勻。不限時間,分三次服用。
治熱病毒氣未解,心肺積熱,吐血不止,胸悶,宜服用犀角散:
犀角屑一兩半、梔子仁半兩、地骨皮半兩、子芩半兩、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茯神半兩、川升麻半兩、生乾地黃一兩、茅根半兩(切碎)、蘆根半兩(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煎至六分,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熱病吐血,胸悶,宜服用紅藍花散:
紅藍花一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訶黎勒皮三分、羚羊角屑三分、黃芩三分、刺薊三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煎至五分,去掉藥渣,加入半合赤馬齒莧汁,再煎一兩沸。不限時間,溫服。
其他方法:
- 將生地黃搗碎取汁,每次服用一小盞,頻服三到五次,即可痊癒。
- 將生藕搗碎取汁,每次服用一小盞,加入一匙生薑攪勻服用,頻服即可止血。
- 將生刺薊搗碎取汁,每次服用一小盞,加入一匙蜂蜜攪勻服用,頻服即可止血。
- 將伏龍肝用水浸泡取清汁,每次服用一小盞。
**(備註:文中劑量單位,例如「兩」、「錢」、「分」、「合」、「盞」,需根據古代藥方劑量標準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 **
2. 治熱病熱毒攻眼諸方
夫熱病毒氣攻眼者。由伏熱在臟。心膈壅滯。熱毒重蒸於肝。上衝於目故也。肝氣通於目。目者肝之竅。若為邪熱所攻。則赤腫疼痛。或生翳膜也。
治熱病。熱毒氣攻眼。赤澀腫痛。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防風(半兩去蘆頭),黃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石膏(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大青(半兩),甘菊花(半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熱毒攻睛。額角遍痛。兩眼澀腫。心神煩悶。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半兩),甘菊花(半兩),地骨皮(半兩),川升麻(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一兩去心焙),梔子仁(半兩),柴胡(半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熱毒攻眼。生翳膜。宜服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一兩),枸杞子(一兩半),澤瀉(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生乾地黃(一兩半),防風(一兩去蘆頭),細辛(三分),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石決明(一兩半),車前子(二兩),黃連(三分去須),茺蔚子(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不計時候。服。
治熱病。毒氣攻兩眼。赤腫疼痛。宜服洗眼黃柏湯方。
黃柏(半兩),黃連(半兩),當歸(半兩),甘草(半兩生用),燈心(三大束),黃芩(半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蕤仁(一分),棗(五枚)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三大盞。煎取一大盞半。以綿濾去滓。看冷暖。避風處洗眼。日三五度用。
治熱病。熱毒氣攻眼。生赤腫翳膜。疼痛。怕見光明。宜用洗眼梔子湯方。
梔子仁(半兩),黃柏(半兩),黃芩(半兩),蕤仁(一分),黃連(半兩),秦皮(半兩銼),決明子(半兩微炒),棗(五枚)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取一大盞。以綿濾去滓。避風處。看冷暖。洗眼。日三五度用。
治熱病。毒氣攻眼。赤腫疼痛。宜服洗眼黃連湯方。
黃連(一兩),甘草(一兩生用),黃柏(二兩),秦皮(一兩),秦艽(一兩去苗)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三)大盞。煎至一(二)大盞。去滓。溫溫洗眼。日三五度用。
治熱病。毒氣攻眼腫痛。點眼方。
黃連(半兩搗碎),馬牙硝(一分),人乳汁(半小盞)
上件藥。將黃連馬牙硝等。入於乳汁中。浸經一宿。濾過取清。點眼。日五七度。
白話文:
治熱病熱毒攻眼諸方
熱毒邪氣攻入眼睛,是因為伏藏的熱邪滯留在臟腑,心膈壅塞,熱毒蒸騰於肝臟,向上衝擊眼睛所致。肝氣與眼睛相通,眼睛是肝臟的竅穴,如果遭受邪熱侵襲,就會出現紅腫疼痛,甚至長出翳膜。
治療熱病、熱毒邪氣攻眼,眼睛紅赤澀痛腫脹,宜服犀角散:犀角屑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防風半兩(去蘆頭)、黃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石膏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大青半兩、甘菊花半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淡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治療熱病、熱毒攻眼,額角遍痛,兩眼澀腫,心煩意亂,宜服玄參散:玄參半兩、甘菊花半兩、地骨皮半兩、川升麻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一兩(去心焙)、梔子仁半兩、柴胡半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治療熱病、熱毒攻眼,長出翳膜,宜服青葙子丸:青葙子一兩、枸杞子一兩半、澤瀉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生地黃一兩半、防風一兩(去蘆頭)、細辛三分、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石決明一兩半、車前子二兩、黃連三分(去須)、茺蔚子三分。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拌勻,用力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清粥送服,不拘時服用。
治療熱病、毒氣攻入雙眼,紅腫疼痛,宜用洗眼黃柏湯:黃柏半兩、黃連半兩、當歸半兩、甘草半兩(生用)、燈心三束、黃芩半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用雙仁生)、蕤仁一分、棗五枚。將以上藥物切碎,用三杯水煎成一杯半,用棉布過濾去渣,待藥液溫涼後,避風處洗眼,每日三到五次。
治療熱病、熱毒邪氣攻眼,出現紅腫翳膜,疼痛,怕光,宜用洗眼梔子湯:梔子仁半兩、黃柏半兩、黃芩半兩、蕤仁一分、黃連半兩、秦皮半兩(銼碎)、決明子半兩(微炒)、棗五枚。將以上藥物切碎,用二杯水煎成一杯,用棉布過濾去渣,待藥液溫涼後,避風處洗眼,每日三到五次。
治療熱病、毒氣攻眼,紅腫疼痛,宜用洗眼黃連湯:黃連一兩、甘草一兩(生用)、黃柏二兩、秦皮一兩、秦艽一兩(去苗)。將以上藥物切碎,用二到三杯水煎成一到二杯,去渣,溫溫洗眼,每日三到五次。
治療熱病、毒氣攻眼腫痛,點眼方:黃連半兩(搗碎)、馬牙硝一分、人乳汁半小盞。將黃連、馬牙硝放入人乳汁中,浸泡一夜,過濾取清液點眼,每日五到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