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11)

1. 治熱病煩渴諸方

治熱病。煩渴不止。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地骨皮(一兩),豉(一合),知母(一兩)土瓜根(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二莖。生薑半分。煎至五分。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煩渴不止。或時頭痛乾嘔。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三分去黑皮),麥門冬(一兩去心),人參(三分去蘆頭),石膏(二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茅根(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毒氣在心。煩渴不止。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四兩),麥門冬(三分去心),黃芩(三分),梔子仁(三分),地骨皮(三分),柴胡〔三兩(分)去苗〕,栝蔞根(三分),葳蕤(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煩渴不止。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一兩),澤瀉(一兩),麥門冬(一兩去苗),梔子仁(半兩),犀角屑(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發熱煩渴。小便不利。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去黑皮),赤茯苓(二兩),木通(一兩銼),滑石(一兩),澤瀉(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大熱煩渴。心躁不睡。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入),柴胡(一兩去苗),黃連(一兩去須),黃芩(一兩),葛根(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薄荷水。調下二錢。

治熱病煩渴。諸臟不安。宜服三黃丸方。

黃芩〔二(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又方。

上以生地黃。搗絞取汁。每服一合。時時服之。

又方。

上以生栝蔞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合。時時服之。

白話文:

治療熱病,口渴不止的各種藥方

治療熱病,口渴煩躁不停:宜服用麥門冬散

藥方組成:麥門冬(一兩半,去除中心後烘烤)、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地骨皮(一兩)、豆豉(一合)、知母(一兩)、土瓜根(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放入蔥白兩段、生薑半份,煎煮至剩下一半。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口渴煩躁不停,有時頭痛想吐:宜服用豬苓散

藥方組成:豬苓(三分,去除黑皮)、麥門冬(一兩,去除中心)、人參(三分,去除蘆頭)、石膏(二兩)、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茅根(三分,切碎)。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毒氣在心,口渴煩躁不停:宜服用石膏散

藥方組成:石膏(四兩)、麥門冬(三分,去除中心)、黃芩(三分)、梔子仁(三分)、地骨皮(三分)、柴胡(三兩,去除莖苗)、栝蔞根(三分)、葳蕤(三分)、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放入竹葉二三片,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口渴煩躁不停:宜服用地骨皮散

藥方組成:地骨皮(一兩)、澤瀉(一兩)、麥門冬(一兩,去除莖苗)、梔子仁(半兩)、犀角屑(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發熱口渴,小便不暢:宜服用豬苓散

藥方組成:豬苓(一兩,去除黑皮)、赤茯苓(二兩)、木通(一兩,切碎)、滑石(一兩)、澤瀉(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高熱口渴,心煩躁動睡不著:宜服用牛黃散

藥方組成:牛黃(一分,研磨成細粉加入)、柴胡(一兩,去除莖苗)、黃連(一兩,去除鬚根)、黃芩(一兩)、葛根(一兩,切碎)、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細散。不拘時間,用薄荷水調服二錢。

治療熱病口渴,各臟腑不適:宜服用三黃丸

藥方組成:黃芩(一兩或二兩)、黃連(一兩,去除鬚根)、川大黃(一兩,切碎後微炒)。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不拘時間,用溫水服用三十丸。

另外的藥方:

用新鮮生地黃,搗爛後擠出汁液,每次服用一合,隨時服用。

另外的藥方:

用新鮮栝蔞根,搗爛後擠出汁液,每次服用一合,隨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