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10)

1. 治熱病狂言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下十五丸。

治熱病狂語。及諸黃。雪煎方。

川大黃(五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候。以冷水調半匙。服之。

白話文:

治療熱病導致胡言亂語的各種藥方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充分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不計時間,用剛打來的新鮮水送服十五丸。

治療熱病胡言亂語,以及各種黃疸病。雪煎藥方

川大黃(五兩,切碎後稍微炒過)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臘月收集的雪水五升,煎煮成膏狀。每次服用,不計時間,用冷水調和半湯匙服用。

2. 治熱病煩渴諸方

夫熱氣入於腎臟。則為煩渴。為腎惡燥也。令熱氣盛攻於腎。故腎燥。腎燥則渴而引飲也。

治熱病。因吐下後。有熱毒未解。煩渴不止。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赤芍藥(一兩),黃連(一兩去須),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知母(一兩),黃芩(一兩),豬苓(一兩去黑皮),栝蔞(一枚)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煩渴。日夜吃水。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銼生用)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頭疼壯熱。心燥煩渴。宜服石膏茶方。

石膏(二兩搗碎),淡竹葉(一握),薺苨(半兩),木通(半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作四度。點臘麵茶。不計時候服。

治熱病煩渴。飲水無度。宜服犀角飲子方。

犀角屑(三分),石膏(二兩),知母(三分),川升麻(三分)

上件藥。細銼。用水二大盞。入竹葉三七片。小麥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滓。入土瓜根汁一合。栝蔞根汁一合。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又方。

小麥(一合),麥門冬(一兩去心),寒水石(三分),青竹葉(三分),知母(三分)

上件藥。細銼和勻。分為五服。每服。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每渴時。溫服半中盞。

治熱病。積熱攻脾肺。煩躁多渴。飲水無度。小便數。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三分),川大黃(三分銼微炒),黃芩(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龍膽(三分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蘆根五寸。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煩燥大渴。飲水則逆。宜此方。

木瓜(一分),生薑(一分),薄荷(一分)

上件藥。都細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一合。攪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煩渴不止。兼除勞熱。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黃連(半兩去須),生乾地黃(半兩),川升麻(半兩),知母(半兩),葛根(半兩銼),梔子仁(一分),大青(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經吐下後。有餘熱。煩渴不止。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黃連(三分去須),黃芩(一兩),桂心(半兩),栝蔞根(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療熱病煩渴的各種藥方

如果熱氣侵入腎臟,就會導致煩渴,這是因為腎臟不喜歡乾燥的緣故。熱氣強盛侵襲腎臟,導致腎臟乾燥,腎臟乾燥就會口渴而想喝水。

治療熱病,因嘔吐或腹瀉後,體內熱毒未完全消除,導致煩渴不止,應該服用麥門冬散。

藥方組成:麥門冬(一兩,去除中心後焙乾)、赤芍藥(一兩)、黃連(一兩,去除鬚根)、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知母(一兩)、黃芩(一兩)、豬苓(一兩,去除黑皮)、栝蔞(一個)。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入半分生薑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煩渴,日夜不停喝水,應該服用黃耆散。

藥方組成:黃耆(一兩,切碎)、麥門冬(一兩,去除中心)、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切碎生用)。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頭痛發熱,心煩口渴,應該服用石膏茶。

藥方組成:石膏(二兩,搗碎)、淡竹葉(一把)、薺苨(半兩)、木通(半兩)。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二大盞水煎至一盞,去除藥渣,分成四次,加入麵茶飲用,不拘時間服用。

治療熱病煩渴,喝水無度,應該服用犀角飲子。

藥方組成:犀角屑(三分)、石膏(二兩)、知母(三分)、川升麻(三分)。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二大盞水加入竹葉三七片,小麥五十粒,煎至一盞,去除藥渣,加入土瓜根汁一合,栝蔞根汁一合,攪拌均勻,不拘時間,分兩次溫服。

另一個藥方。

藥方組成:小麥(一合)、麥門冬(一兩,去除中心)、寒水石(三分)、青竹葉(三分)、知母(三分)。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均勻,分成五份,每次用二大盞水煎至一盞,去除藥渣,每次口渴時,溫服半小碗。

治療熱病,積熱侵犯脾肺,導致煩躁口渴,喝水無度,小便頻繁,應該服用知母散。

藥方組成:知母(三分)、川大黃(三分,切碎微炒)、黃芩(三分)、麥門冬(三分,去除中心)、龍膽(三分,去除蘆頭)、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小碗水加入五寸長的生蘆根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煩躁口渴嚴重,喝水後反而感到不適,應該服用此方。

藥方組成:木瓜(一分)、生薑(一分)、薄荷(一分)。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全部切細,用一大盞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加入一合蜂蜜,攪拌均勻,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煩渴不止,同時消除勞累引起的熱,應該服用黃芩散。

藥方組成:黃芩(一兩)、黃連(半兩,去除鬚根)、生乾地黃(半兩)、川升麻(半兩)、知母(半兩)、葛根(半兩,切碎)、梔子仁(一分)、大青(半兩)。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經過嘔吐或腹瀉後,仍有餘熱,煩渴不止,應該服用人參散。

藥方組成:人參(三分,去除蘆頭)、黃連(三分,去除鬚根)、黃芩(一兩)、桂心(半兩)、栝蔞根(一兩)、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小碗水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煩渴不止,應該服用麥門冬散。

藥方組成:麥門冬(一兩半,去除中心後焙乾)、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地骨皮(一兩)、豆豉(一合)、知母(一兩)、土瓜根(一兩)。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入兩根蔥白、半分生薑,煎至五分,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煩渴不止,有時會頭痛乾嘔,應該服用豬苓散。

藥方組成:豬苓(三分,去除黑皮)、麥門冬(一兩,去除中心)、人參(三分,去除蘆頭)、石膏(二兩)、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茅根(三分,切碎)。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毒氣侵入心臟,導致煩渴不止,應該服用石膏散。

藥方組成:石膏(四兩)、麥門冬(三分,去除中心)、黃芩(三分)、梔子仁(三分)、地骨皮(三分)、柴胡(三兩,去除苗)、栝蔞根(三分)、葳蕤(三分)、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煩渴不止,應該服用地骨皮散。

藥方組成:地骨皮(一兩)、澤瀉(一兩)、麥門冬(一兩,去除苗)、梔子仁(半兩)、犀角屑(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發熱煩渴,小便不暢,應該服用豬苓散。

藥方組成:豬苓(一兩,去除黑皮)、赤茯苓(二兩)、木通(一兩,切碎)、滑石(一兩)、澤瀉(一兩)。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熱病,發高燒煩渴,心煩躁動難以入睡,應該服用牛黃散。

藥方組成:牛黃(一分,研磨成細粉加入)、柴胡(一兩,去除苗)、黃連(一兩,去除鬚根)、黃芩(一兩)、葛根(一兩,切碎)、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不拘時間,用薄荷水調服二錢。

治療熱病煩渴,全身臟腑不適,應該服用三黃丸。

藥方組成:黃芩(二兩或一兩)、黃連(一兩,去除鬚根)、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藥材搗成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不拘時間,用溫水服用三十丸。

另一個藥方。

用生地黃搗碎絞汁,每次服用一合,隨時服用。

另一個藥方。

用生栝蔞根搗碎絞汁,每次服用一合,隨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