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4)

1. 治口舌乾燥諸方

夫手少陰心之經也。其氣通於舌。足太陰脾之經也。其氣通於口。腑臟虛熱。熱氣乘心脾。津液竭燥。故令口舌乾燥也。診其右手寸口脈。名曰氣口以前。脈沉為陰。手太陰肺之經也。其脈虛者。病若少氣不足以息。咽乾無津液故也。又右手關上脈。浮為陽。足陽明胃之經也。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的氣和舌有關。足太陰脾經的氣和口有關。如果臟腑有虛熱,熱氣就會向上衝到心脾,體內的津液就會耗盡乾涸,所以就會導致口舌乾燥。診斷時查看右手寸口脈,也就是氣口前面的脈,脈沉為陰,屬於手太陰肺經的脈。如果這個脈搏虛弱,就說明患者體虛氣弱,呼吸不夠順暢,同時還會伴隨咽喉乾燥、無津液的情況。另外,右手關上脈,浮為陽,屬於足陽明胃經的脈。

其脈虛者。病苦唇口乾。又左手關上脈。浮為陽。足少陽膽之經也。其脈實者。病苦腹中滿。飲食不可。咽乾燥也。

治心胃中客熱。唇口乾燥。或生瘡。杏仁散方。

白話文:

脈象虛弱者,患者會感到嘴脣、口乾。另外,左手關上的脈象浮起,表示陽氣旺盛,這是足少陽膽經的脈象。脈象實大者,患者會感到腹脹,無法進食,喉嚨乾燥。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麥門冬(一兩去心),赤茯苓(一兩),黃連(一兩去根)梔子仁(一兩),黃芩(一兩),地骨皮(一兩),犀角屑(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薔薇根(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 杏仁(1兩,用熱水泡軟,去皮、尖端和麩,炒至微黃)
  • 麥門冬(1兩,去心)
  • 赤茯苓(1兩)
  • 黃連(1兩,去根)
  • 梔子仁(1兩)
  • 黃芩(1兩)
  • 地骨皮(1兩)
  • 犀角屑(0.3兩)
  • 甘草(0.5兩,炙至微紅,切碎)
  • 薔薇根(1兩)
  • 川大黃(1兩,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十四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宜服栝蔞根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中等大小的杯子。放入淡竹葉十四片。煎煮到六分之三的量。去掉渣滓。每次於飯後溫熱服用。

栝蔞根(三分),牛黃(一分細研),白殭蠶(半兩微炒),白蘚皮(半兩),子芩(三分),滑石(一分),胡黃連(三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栝蔞根(30 克),牛黃(10 克,研磨成細粉),白殭蠶(250 克,微微炒製),白蘚皮(250 克),子芩(30 克),滑石(10 克),胡黃連(30 克),川大黃(250 克,切碎後微微炒製)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淡竹葉湯。調下二錢。

治心脾壅熱。口舌乾燥。兼煩渴。牛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牛黃研磨均勻。不論時間,每次服藥兩錢,用淡竹葉湯煎服。

牛黃(三分細研),黃連(二兩去根),黃芩(一兩),芎藭(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兩),馬牙硝(一兩細研),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牛黃(3 分,研細) 黃連(2 兩,去根) 黃芩(1 兩) 川芎(1 兩) 川大黃(2 兩,切碎,微炒) 梔子仁(1 兩) 馬牙硝(1 兩,研細) 麥門冬(1.5 兩,去心,烘烤) 甘草(1 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硃砂(0.5 兩,研細,用水飛過) 麝香(0.1 兩,研細)

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於食後。及夜臨臥時。煎竹葉湯。研下一丸。

解壅毒。退風熱。治口舌乾燥。甘露丸。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粉末。將它們均勻地研磨。加入蜂蜜和搗三、二百下。丸子的大小如彈珠。每次在飯後和臨睡前,煮竹葉水。研磨一丸藥粉並加入水中。

寒水石(二斤燒令通赤攤於地上出毒一宿),鉛霜(三分細研),馬牙硝(三兩細研),龍腦(三分細研),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寒水石: 兩斤寒水石燒紅後,攤平在地上,一晚上去除毒性。

鉛霜: 三分鉛霜研磨成細粉。

馬牙硝: 三兩馬牙硝研磨成細粉。

龍腦: 三分龍腦研磨成細粉。

炙甘草: 三分甘草烘烤至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再入乳缽內。研令極細。用糯米飯和丸。如彈子大。每於食後。以新汲水磨下半丸。

治口舌乾燥煩熱。宜服甘草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末,再放入研缽內,研磨至極為細緻。用糯米飯和成丸,像彈珠般大小。每次在餐後,用新鮮的井水磨服半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人參(三分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烏梅肉(三分微炒),栝蔞根(三分),寒水石(一兩)

白話文:

甘草(三分,微微烤焦並切碎),人參(三分,去除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除中心並烘焙),烏梅肉(三分,微微炒過),栝蔞根(三分),寒水石(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含一丸咽津。

治口舌熱乾燥。生薑煎丸方。

白話文:

上件藥物,搗碎後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每個丸子的大小約如同彈子一般。每次服用時,含著一個丸子,讓唾液自然流下。 這是一個用來治療口舌熱燥的藥方。這個藥方叫做「生薑煎丸」。

生薑汁(一合),甘草(半兩炙微赤搗為末),棗膏(三十枚),蜜(五合),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爛)

上件藥。以慢火煎令稠。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又方。

白話文:

生薑汁(240 毫升),甘草(12 克,炙烤微紅後搗碎),紅棗膏(30 枚),蜂蜜(120 毫升),杏仁(24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炒至微黃,研磨成粉)

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黑豆(五十枚炒熟),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川升麻:**半兩

甘草: 半兩,烤至微紅,搗碎

黑豆: 五十顆,炒熟

杏仁: 半兩,浸泡在熱水中,去除外皮和尖端,去除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白蜜五合。生地黃汁五合。以慢火煎成膏。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白話文:

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加入五合白蜜和五合生地黃汁,用文火煎熬成膏狀。丸成雞頭核的大小。經常含服一丸,慢慢吞嚥其津液。

治上焦煩熱。口舌乾燥。心神頭目不利。宜服含化丸方。

石膏(半兩細研水飛過),寒水石[半兩(斤)研如面],白蜜(半斤)

上件藥。以水四大盞。煎取一大盞半。綿濾過。入蜜同煎令稠。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又方。

麥門冬汁(五合),蜜(三合),棗肉(三十枚)

上件藥。相和。納瓷瓶中。於飯甑上。蒸一炊久。取出。每服一茶匙。含咽津。

白話文:

治療上焦煩熱、口舌乾燥、心神頭目不清的症狀,可以服用含化丸。配方如下:

石膏研磨成細粉,寒水石研磨成細粉,白蜜。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取一半的藥汁,過濾後加入蜜糖繼續煎煮至濃稠,製成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咽下。

另一個方法:

麥門冬汁、蜜糖、紅棗肉混合在一起,放入瓷瓶中,用飯鍋蒸熟,每次服用一茶匙,含在口中慢慢咽下。

2. 治口吻瘡諸方

夫足太陰為脾之經。其氣通於口。足陽明為胃之經。手陽明為大腸之經。此二經脈。並夾於口。其腑臟虛。為風邪濕所乘。氣發於脈。與津液相搏。則生瘡。恆濕爛有汁。世謂之肥瘡。亦名燕口也。

治口吻生瘡。杏仁散方。

白話文:

脾經,就是足太陰經,它的氣通到嘴巴。胃經,就是足陽明經,大腸經,就是手陽明經。這三條經脈,都與嘴巴相連。如果這些臟腑虛弱,就會被風寒濕邪侵入。氣在經脈中運行,與津液交結,就會生出瘡。這些瘡通常又濕又爛,還會流出膿汁。民間稱之為肥瘡,也叫燕口瘡。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鉛霜(半分),麝香(少許)

上件藥。先研杏仁令細。次入鉛霜麝香。研令勻。用少許敷瘡上瘥。

又方。

白話文:

杏仁(服用 1 錢,先用滾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只取兩顆仁),鉛霜(0.5 錢),麝香(少許)

亂髮(燒灰一分),故絮(燒灰一分),黃連末(一分),乾薑末(半分)

白話文:

燒焦的頭髮灰(一分量) 燒焦的破棉灰(一分量) 黃連粉末(一分量) 乾薑粉末(半分量)

上件藥。細研為末。每用少許敷瘡上。不過三四度瘥。

又方。

黃連(一分去須搗為末),膩粉(半分)

上件藥。都研令勻。每用少許敷瘡上瘥。

治口吻惡瘡。黃連散方。

黃連(一分去須),乾薑(半分炮裂)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用少許敷瘡上。不過三上瘥。

又方。

以楸樹葉炙乾。碾為末。用敷瘡上瘥。

又方。

用黃柏以蜜塗炙。碾羅為末。敷瘡上效。

治口吻生白瘡。宜用此方。

上用檳榔二枚。燒灰細研。敷瘡上立瘥。

又方。

上用人中白。和少許麝香。同研令細。敷瘡上瘥。

又方。

上用楸樹白皮。濕搗貼瘡上。三四度瘥。

又方。

上掘取經年葵根欲腐者。燒作灰。及熱敷之。

白話文:

將藥材細研成粉末,每次取少量敷在瘡口上,一般敷三四次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用黃連去須搗成粉末,加入膩粉,研磨均勻,每次取少量敷在瘡口上,即可痊癒。

治療口吻惡瘡,可用黃連去須,乾薑炮裂後搗碎成粉末,每次取少量敷在瘡口上,一般敷三次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用楸樹葉烤乾,研磨成粉末,敷在瘡口上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用黃柏塗上蜂蜜烤製,研磨成粉末,敷在瘡口上,效果很好。

治療口吻生白瘡,可用檳榔兩枚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敷在瘡口上,即可立即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用人中白加入少許麝香,一起研磨成細粉,敷在瘡口上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用楸樹白皮濕潤後搗碎,貼在瘡口上,一般敷三四次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挖取經年葵根,快要腐爛的部位,燒成灰,趁熱敷在瘡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