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七 (3)
卷第十七 (3)
1. 治熱病二日諸方
夫熱病二日。陽明受病。在肌肉。故肉熱。鼻乾不得眠也。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也。
治熱病二日。頭痛壯熱。肢節不利。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葛根(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柴胡(一兩去苗),赤芍藥(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蓋取汗。
治熱病二日。口苦咽乾。頭痛壯熱。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桂心(半兩),旋覆花(半兩),麻黃(二兩去根節),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五寸。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蓋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二日。頭痛壯熱。宜服桂枝散方。
桂枝(半兩),葛根(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石膏(一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二日。頭痛口苦。雖經發汗未解。可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黃芩(一兩),赤茯苓(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五寸。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令自有汗即解。
治熱病二日。頭痛壯熱。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三分),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葛根(半兩銼),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朴硝(半兩),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蔥豉湯。調下二錢。衣蓋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三(二)日。發汗未解。頭痛壯熱。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葛根(一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分為六服。每服。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蓋取汗。
治熱病二日。發汗後不解。頭痛體熱。宜服此方。
石膏(一兩細研),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並銼。用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雞子白一枚。攪勻。不計時候。乘熱頓服。衣蓋取汗。未汗再服。
白話文:
治熱病二日諸方
若患熱病二日,陽明經受病邪侵犯,病邪停留在肌肉層,所以肌肉發熱,鼻子乾燥,難以入睡。因此可以採用按摩、膏藥、灸法等方法,促進發汗,即可痊癒。
若熱病二日,伴隨頭痛、高燒、四肢關節酸痛,宜服用麻黃散。
麻黃(二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葛根(一兩,銼碎),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桂枝(一兩),柴胡(一兩,去苗),赤芍藥(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熱服,蓋被取汗。
若熱病二日,口苦咽乾,頭痛高燒,宜服用前胡散。
前胡(一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碎),桂枝(半兩),旋覆花(半兩),麻黃(二兩,去根節),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加生薑半分,蔥白五寸,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熱服,蓋被取汗,未出汗可再次服用。
若熱病二日,頭痛高燒,宜服用桂枝散。
桂枝(半兩),葛根(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石膏(一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蔥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熱服,蓋被取汗,未出汗可再次服用。
若熱病二日,頭痛口苦,即使已發汗但症狀未解,可服用柴胡散。
柴胡(一兩,去苗),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碎),黃芩(一兩),赤茯苓(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蔥白五寸,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待自行出汗即可痊癒。
若熱病二日,頭痛高燒,宜服用黃芩散。
黃芩(三分),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葛根(半兩,銼碎),桂枝(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川朴硝(半兩),石膏(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細篩,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蔥豉湯調服二錢,蓋被取汗,未出汗可再次服用。
若熱病二至三日,發汗後症狀未解,頭痛高燒,宜服用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碎),葛根(一兩)。將以上藥物細銼均勻,分成六服,每次服用,用水一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熱服,蓋被取汗。
若熱病二日,發汗後症狀未解,頭痛發熱,宜服用此方。
石膏(一兩,細研),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碎)。將以上藥物銼碎,用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渣,加入雞蛋清一枚,攪勻,不拘時間,趁熱一次服用,蓋被取汗,未出汗可再次服用。
2. 治熱病三日諸方
夫熱病三日。諸陽傳病訖。病猶在表。未入於臟。故胸脅熱而耳聾。可發汗而愈也。
治熱病三日。未得汗。壯熱煩悶。欲得飲水。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麻黃(二兩去根節),桂心(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一兩去苗),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用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令有汗為度。
治熱病三日。發汗未解。頭痛口乾。心胸煩悶。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柴胡(一兩),秦艽(一兩半去苗),石膏(二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為度。
治熱病三日。頭痛口苦。寒熱往來。宜服柴胡飲子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木通(一兩半銼),赤芍藥(一兩半),豉(一合),石膏〔二(三)兩半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三日。頭疼壯熱。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一)兩去根節〕,知母(一兩),赤芍藥(一兩半),葛根(一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藥(半兩),梔子仁(半兩),細辛(半兩),柴胡(半兩去苗),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衣蓋取汗。
治熱病三日。表猶未解。壯熱。頭目四肢不利。宜服發汗桂心散方。
桂心(半兩),柴胡(一兩去苗),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葛根(一兩銼),赤茯苓(半兩),澤瀉(半兩),赤芍藥(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薄荷二七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衣蓋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三日。解毒氣。苦參散方。
苦參(一兩銼),黃芩(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熱病三日。經發汗。熱退後。尚寒熱往來。不能飲食。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枳實(一兩半麩炒微黃),梔子仁(一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熱病三日諸方
如果熱病持續三天,陽氣循序傳佈導致的病症已經結束,但病情仍在肌表,尚未深入臟腑,所以會出現胸脅部發熱、耳聾等症狀,此時可以發汗治療痊癒。
若熱病三天,尚未出汗,伴有壯熱、煩悶、口渴想喝水等症狀,應服用葛根散:葛根一兩(切碎)、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黃芩一兩、麻黃二兩(去根節)、桂心一兩、赤芍藥一兩、炙甘草半兩(微炒,切碎)、柴胡一兩(去苗)、梔子仁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約150ml),加生薑半片,煎至五分(約75ml),去渣,不拘時間,稍熱服用,直到出汗為止。
若熱病三天,發汗後症狀未解,伴有頭痛、口乾、心胸煩悶等症狀,應服用大黃散: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柴胡一兩、秦艽一兩半(去苗)、石膏二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炙甘草半兩(微炒,切碎)。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約150ml),加生薑半片,煎至五分(約75ml),去渣,不拘時間,稍熱頻頻服用,直到出汗為止。
若熱病三天,伴有頭痛、口苦、寒熱往來等症狀,應服用柴胡飲子:柴胡一兩半(去苗)、木通一兩半(切碎)、赤芍藥一兩半、豆豉一合、石膏二(或三)兩半(搗碎)、炙甘草半兩(微炒,切碎)。將以上藥物切碎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杯水(約200ml),煎至五分(約100ml),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若熱病三天,伴有頭痛、壯熱等症狀,應服用麻黃散:麻黃二(或一)兩(去根節)、知母一兩、赤芍藥一兩半、葛根一兩、黃芩半兩、炙甘草半兩(微炒,切碎)、白芷半兩、梔子仁半兩、細辛半兩、柴胡半兩(去苗)、石膏二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約200ml),加生薑半片,煎至五分(約100ml),去渣,不拘時間,稍熱服用,蓋被取汗。
若熱病三天,表證尚未解除,伴有壯熱、頭昏眼花、四肢乏力等症狀,應服用發汗桂心散:桂心半兩、柴胡一兩(去苗)、炙甘草一分(微炒,切碎)、葛根一兩(切碎)、赤茯苓半兩、澤瀉半兩、赤芍藥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半水(約150ml),加薄荷葉二七片,煎至六分(約90ml),去渣,不拘時間,稍熱服用,蓋被取汗,未出汗可再次服用。
若熱病三天,需要解毒,應服用苦參散:苦參一兩(切碎)、黃芩二兩、炙甘草半兩(微炒,切碎)。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約200ml),煎至六分(約120ml),去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攪拌均勻,不拘時間,分溫服兩次。
若熱病三天,經發汗治療後,熱退但仍有寒熱往來,且不能進食,應服用知母散:知母一兩、枳實一兩半(麩炒至微黃)、梔子仁一兩半。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約200ml),加少量豆豉,煎至五分(約100ml),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備註: 以上劑量單位為古代計量單位,現代應用需轉換為現代計量單位,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此處僅為古代醫方翻譯,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任何疾病都應尋求專業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