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1)

1. 卷第十七

2. 熱病論

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冬傷於寒,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暑病者,熱重於溫也。肝熱病者,小便赤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盛則狂言多驚,兩脅滿痛,手足熱躁,不能安臥。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盛則卒心痛,煩熱欲嘔,頭痛面赤無汗。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心煩欲嘔,身熱;熱盛則腰痛,腹滿溏泄。肺熱病者,先淅淅然,毛起惡風,舌上黃身熱;熱盛則喘咳,胸背不得大息,頭痛,不汗出而寒。腎熱病者,先腰痛脛酸,大渴數飲水,身熱;熱盛則項痛而強,脛寒足下熱,不欲言。

肝熱病者,左頰赤;心熱病者,面先赤;脾熱病者,唇先赤;肺熱病者,右頰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其色者療之,名曰治未病。

一曰汗不出,大灌發者死。二曰泄而腹滿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死。五曰汗不出,嘔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血而衄,汗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體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凡有此候者,皆不可治也。

熱病已得汗,脈靜者生;脈躁者難治。熱病脈常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之極也;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瘥。熱病已得汗,脈尚躁,喘且即復熱;喘甚者死。熱病七八日,脈不躁不數,後三日當有汗;若不汗者難治。熱病七八日,其脈微小者生;脈病舌焦乾黑者死。

熱病已得汗,常熱不去,脈靜者生;脈躁者難治。熱病脈常躁盛,此氣之極也,亦死。熱病復滿常喘,熱不退者死。熱病多汗,脈虛小者生;緊實者死矣。

白話文:

熱病論

所有熱病都屬於傷寒的種類。冬天受寒,到了春天變成溫病,到了夏天變成暑病。暑病比溫病更熱。

肝熱病:小便發黃,腹部疼痛,喜歡躺臥,身體發熱。熱盛則會胡言亂語、驚恐不安,兩脅疼痛,手腳燥熱,無法安睡。

心熱病:一開始不舒適,幾天後才發熱。熱盛則突然心痛,煩躁想吐,頭痛、臉紅、不出汗。

脾熱病:一開始頭重、臉頰疼痛,心煩想吐,身體發熱。熱盛則腰痛、腹部脹滿、腹瀉。

肺熱病:一開始感覺微微發冷,毛髮豎起、怕風,舌苔發黃、身體發熱。熱盛則咳嗽喘息,胸背憋悶,頭痛,不出汗反而覺得冷。

腎熱病:一開始腰痛、小腿酸痛,非常口渴,喝很多水,身體發熱。熱盛則頸項疼痛僵硬,小腿冰冷、腳底發熱,不想說話。

肝熱病:左臉頰先發紅;心熱病:臉先發紅;脾熱病:嘴唇先發紅;肺熱病:右臉頰先發紅;腎熱病:下巴先發紅。疾病還沒發作,但已經出現這些徵兆的,就要治療,這就是所謂的「治未病」。

以下情況則難以治癒:

一、不出汗,頭髮豎立的;二、腹瀉但腹部脹滿的;三、眼睛看不清,持續發熱的;四、老年人和嬰兒,發熱且腹部脹滿的;五、不出汗,嘔血的;六、舌根潰爛,持續發熱的;七、咳嗽帶血且流鼻血,出汗卻不夠的;八、全身發熱的;九、發熱且抽搐的。

熱病已經出汗,脈象平和的可以活;脈象躁動的則難以治療。熱病脈象通常很盛,躁動且不出汗的,這是陽氣到達極點,出汗則能活,不出汗則難以痊癒。

熱病已經出汗,脈象仍然躁動,喘息而且很快又發熱,喘息嚴重者會死亡。熱病七、八天,脈象不躁動也不頻繁,三天後會出汗,如果不汗則難以治療。

熱病七、八天,脈象微弱的可以活;脈象異常,舌頭乾燥焦黑則會死亡。熱病已經出汗,持續發熱,脈象平和的可以活;脈象躁動的則難以治療。熱病脈象持續躁動強盛,這是氣到達極點,也會死亡。熱病腹部脹滿,持續喘息,熱度不退則會死亡。熱病出汗很多,脈象虛弱微弱的可以活;脈象緊實的則會死亡。

3. 治熱病一日諸方

夫熱病一日。病在太陽。太陽主表。表謂皮膚也。病在皮膚之間。故頭項腰脊皆痛。宜汗之則愈也。

治熱病一日。頭痛身熱。四肢煩疼。宜服解肌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石膏(二兩),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柴胡〔一(二)兩去苗〕,桔梗(一兩去蘆頭),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麻黃(二兩去根節),黃芩(一兩),桂心(一兩),赤芍藥(一兩),柴胡(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三)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五寸。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一日。頭痛項強。身熱如火。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二兩銼),赤芍藥(二兩),麻黃(二兩去根節),白芷(一兩),柴胡(一兩去苗),黃芩(一兩),石膏(二兩),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五寸。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赤芍藥(一兩),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分)〕,石膏(二兩),葛根(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用水一大盞。入蔥白二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一日。頭疼壯熱。心中煩悶。宜服梔子散方。

梔子仁(三分),黃芩(三分),石膏(一兩),葛根(一兩銼),柴胡(一兩去苗),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五十粒。蔥白三(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黃芩(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三)錢。服後蓋衣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一日。壯熱頭痛。宜服此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生薑(三分切),栝蔞(二枚大者細銼碗中盛之)

上件藥。先將甘草生薑。以酒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熱投入栝蔞碗中。絞取汁。不計時候。分溫二服。衣覆取汗。

治熱病一日。身體壯熱。頭痛。骨肉酸楚。背脊強。口鼻手足微冷。小便赤黃。宜服桃柳湯浴方。

桃枝並葉(五斤細銼),柳枝並葉(五斤細銼)

上以水一碩。煮取七斗。去滓。帶熱。避風處淋浴。浴後於密室中。刺頭。並眼後兩邊。及舌下。血斷。以鹽末塗針處。便宜服葛豉粥。

白話文:

治熱病一日諸方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病症在太陽經(太陽經主外,指皮膚)。由於疾病在皮膚之間,所以頭、項、腰、脊都疼痛,此時應該讓病人出汗,病就會好轉。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頭痛、發熱、四肢痠痛,宜服用解肌散:

麻黃(一兩,去根節)、石膏(二兩)、川升麻(一兩)、炙甘草(一兩,炙至微赤,切碎)、赤芍藥(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桔梗(一兩,去蘆頭)、杏仁(一兩,用溫水浸泡去皮尖,取雙仁,用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入半塊生薑,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趁熱服用。服用後蓋好被子,讓病人出汗。若未出汗,可再次服用。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頭痛劇烈、高燒,宜服用石膏散:

石膏(二兩)、麻黃(二兩,去根節)、黃芩(一兩)、桂枝(一兩)、赤芍藥(一兩)、柴胡(一兩,去苗)。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或三錢),用一大盞水,加入五寸蔥白、半塊生薑,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趁熱服用。服用後蓋好被子,讓病人出汗。若未出汗,可再次服用。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頭痛、頸項僵硬、發熱如火,宜服用葛根散:

葛根(二兩,切碎)、赤芍藥(二兩)、麻黃(二兩,去根節)、白芷(一兩)、柴胡(一兩,去苗)、黃芩(一兩)、石膏(二兩)、桂枝(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大盞水,加入五寸蔥白、半塊生薑,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趁熱服用。服用後蓋好被子,讓病人出汗。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頭痛、高燒、煩躁不安,宜服用柴胡散:

柴胡(一兩,去苗)、赤芍藥(一兩)、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石膏(二兩)、葛根(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大盞水,加入兩莖蔥白、半合豉,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頭痛、高燒、心中煩悶,宜服用梔子散:

梔子仁(三分)、黃芩(三分)、石膏(一兩)、葛根(一兩,切碎)、柴胡(一兩,去苗)、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大盞水,加入五十粒豉、三莖(或二莖)蔥白,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頭痛、高燒,宜服用麻黃散:

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三分,切碎,微炒)、黃芩(半兩)、桂枝(半兩)、炙甘草(半兩,炙至微赤,切碎)、赤芍藥(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或三錢),不限時間,用新鮮的水調服。服用後蓋好被子,讓病人出汗。若未出汗,可再次服用。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高燒、頭痛,宜服用此方:

炙甘草(一兩,炙至微赤,切碎)、生薑(三分,切片)、栝蔞(二枚大者,切碎,盛於碗中)。

先將甘草、生薑用一大盞半的酒煎至八分,去渣,趁熱倒入盛有栝蔞的碗中,擠壓取汁,不限時間,分兩次溫服。服用後蓋好被子,讓病人出汗。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全身高燒、頭痛、骨骼肌肉酸痛、背脊僵硬、口鼻手足微冷、小便赤黃,宜用桃柳湯沐浴:

桃枝葉(五斤,切碎)、柳枝葉(五斤,切碎)。

用一碩水(約十升)煎煮,取七斗(約四十二升)藥汁,去渣。趁藥汁溫熱,在避風處淋浴。沐浴後在溫暖的房間內,用針刺頭部、眼睛後兩側及舌下,待出血停止後,用鹽末塗抹針刺處。建議服用葛豉粥。

葛豉粥:

葛根(二兩,切碎)、蔥白(五莖,連須根)、豉(一合)、生薑(一兩,切片)。

用三大盞水煎至一盞半,去渣,加入二合粳米煮成粥,趁熱服用,蓋好被子,讓病人出汗。

若一日內染上熱病,宜服用發汗麻黃粥:

麻黃(一兩,去根節)、豉(半合)。

用一大盞半水煎至一盞,去渣,加入半合粳米煮成稀粥,趁熱服用,蓋好被子,讓病人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