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六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4)

1. 治時氣瘴疫諸方

雄黃(一兩),硃砂(一兩細研),石膏(二兩),川烏頭(一兩),鼠婦(一兩)

上以正月建除日。執厭日亦得。搗羅為末。以白蠟五兩。銅器中。火上銷。下藥攪令凝。如楝實大。以赤縠裹一丸。男左女右帶之。

治時氣瘴疫單行方。

社中西南柏樹。東南枝。取曝乾。搗羅為末。以水調一錢。日三四服。

又方。

正月上寅日。取女青搗羅為末四兩。以三角絳囊盛。系戶上帳前。

又方。

正月朔旦。及七日。吞麻子赤小豆各二七枚。又各以二七枚。投於井中。又以附子三枚。令女子投於井中。

又方。

冬至日。取雄赤雞作臘。至立春日煮食。令盡。勿令他人知。

又方。

二月二日。取東行桑根。大如指。懸門戶上。又令人各帶之。

又方。

上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勿令知之。

又方。

上以赤小豆新布囊盛之。置井中。三日取出。舉家皆服。男子水下十粒。女人服二十粒。

又方。

桃木中蟲糞末。細研。水服一錢。

又方。

鮑魚頭(一枚燒成灰),赤小豆(半兩)

上件藥。搗細為散。空心以溫水調下半錢。酒下亦得。

又方。

炒豉一升。和術一斤。酒漬恆將服之。

白話文:

治療時疫瘴氣的各種方法

雄黃(一兩)、硃砂(一兩,研磨成細粉)、石膏(二兩)、川烏頭(一兩)、鼠婦(一兩)。

以上藥材在正月建除日(或執厭日亦可)搗碎磨成粉末。用白蠟五兩,在銅器中加熱融化,將藥粉倒入攪拌至凝固,搓成楝樹果實大小的藥丸。用紅色的絲綢包裹一丸,男性佩戴在左邊,女性佩戴在右邊。

治療時疫瘴氣的單方

在社廟西南方的柏樹,取東南方向的樹枝,曬乾後搗磨成粉末。用水調和一錢藥粉,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又一方

在正月第一個寅日,取女青搗碎磨成粉末四兩,用三角形的紅色布袋裝好,掛在門上或床帳前。

又一方

在正月一日和七日,吞服麻子和赤小豆各十四顆。另外各取十四顆投入井中。再取附子三枚,讓女子投入井中。

又一方

在冬至日,取紅色的公雞製成臘肉,到立春日煮熟吃完,不要讓別人知道。

又一方

在二月二日,取朝東生長的桑樹根,粗細如手指,懸掛在門戶上。也讓人們各自佩戴。

又一方

用艾草在病人的床的四個角落各灸一次,不要讓病人知道。

又一方

用新布袋裝赤小豆,放入井中三天後取出,全家服用。男子用水送服十粒,女子服用二十粒。

又一方

桃樹中蟲子的糞便磨成粉末,用水服用一錢。

又一方

鮑魚頭(一個燒成灰),赤小豆(半兩)。

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空腹用溫水送服半錢,用酒送服也可以。

又一方

炒過的豆豉一升,和白朮一斤,用酒浸泡,經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