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六 (8)
卷第十六 (8)
1. 治時氣下部䘌瘡諸方
夫時氣下部䘌瘡者。由毒熱結在腹內。穀氣衰毒氣盛。三蟲動作求食。蝕人五臟。多令泄痢。下部生瘡。癢不暫止。若唇內生瘡。但欲寐者。此蟲蝕下部也。重者則肛爛。傷於五臟即死也。
治時氣䘌蝕。下部生瘡。宜服雄黃散方。
雄黃(半兩細研),青葙子(三兩),苦參(三兩銼),黃連(三兩去須微炒),杏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粥飲。調下三錢。
又方。
青葙子(一兩),雚蘆(一兩),狼牙(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扁竹(三分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粥飲。調下三錢。
治時氣下部䘌瘡疼痛方。
桂心〔一(二)兩〕,藍葉(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分為三服。以生豬肝半斤。去膜。細切。拌藥服。入五味同食。每日早晨一服。當於下部中出蟲如發。一合以來便瘥。
治時氣痢膿血。下部生䘌瘡蟲方。
黃連(三分去須微炒),蠟(一兩),烏梅肉(三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化蠟和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晚再服之。
治時氣下部䘌瘡方。
馬蹄(燒為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豬脂和塗之。日可五六遍。即瘥。
治時氣病下部䘌瘡。疼痛不止方。
上濃煮桃皮取汁。煎如稠湯。以通下部中。若口中生瘡。含之瘥。
白話文:
時下腹部的瘡瘍,是因毒熱積聚於腹內,穀氣衰弱而毒氣旺盛,體內寄生蟲活動覓食,侵蝕五臟六腑,常導致腹瀉、下部生瘡,奇癢難耐。如果連嘴唇內都長瘡,且只想睡覺,這是蟲子侵蝕下部的症狀。病情嚴重者,肛門會潰爛,傷害到五臟六腑就會死亡。
治療因時令因素引起的蟲蝕,下部生瘡,宜服用雄黃散:
雄黃(半兩,研磨細粉),青葙子(三兩),苦參(三兩,切碎),黃連(三兩,去鬚根,微炒),杏仁(一兩半,溫水浸泡去皮尖,去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每次服用三錢,飯前用粥水送服。
另一方:
青葙子(一兩),蘆葦根(一兩),狼牙(三分),陳橘皮(三分,溫水浸泡去白瓤,烘乾),扁竹(三分,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每次服用三錢,飯前用粥水送服。
治療因時令因素引起的腹部瘡瘍疼痛:
桂枝(一到二兩),藍葉(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分成三份服用。取生豬肝半斤,去膜切碎,拌藥服用,佐以五味調和。每日早晨服用一份,蟲子會從下部排出,像頭髮一樣,排出後病情就會痊癒。
治療因時令因素引起的痢疾伴膿血,下部生瘡瘍:
黃連(三分,去鬚根,微炒),蜂蠟(一兩),烏梅肉(三兩,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將蜂蠟溶化後與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服用三十丸,用粥水送服,晚上再服用一次。
治療因時令因素引起的腹部瘡瘍:
馬蹄(燒成灰)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抹患處,每日塗抹五到六次,即可痊癒。
治療因時令因素引起的腹部瘡瘍疼痛不止:
將濃縮的桃樹皮煎汁,熬成稠狀湯劑,用於清洗下部。若口腔內生瘡,則含服此湯劑,可使之痊癒。
2. 治時氣大便不通諸方
夫時氣大便不通者。由脾胃有熱。發汗太過。則津液竭。津液竭則胃中乾燥。結熱在內。則大便不通也。
治時氣熱毒在臟。大腸不通。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大腹皮(一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升麻(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玄明粉一錢。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十日以上。腹微滿而喘。臍下㽲痛。大便不通。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羚羊角屑(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川芒硝(二兩),桑根白皮(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時氣惡寒。頭痛。壯熱。大便不通。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茵陳,木通,土瓜根,白蘚皮,梔子仁(各一兩),川芒硝(二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水調服三錢。少時當利一兩行。利後煮蔥豉稀粥食之。如熱未歇。再服
治時氣胃中壅熱。大便不通。宜服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研入),川大黃(二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研),犀角屑,川朴硝,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通(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大麻仁等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時氣十餘日不大便。調氣丸方。
川芒硝(二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如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如未利。再服。
治時氣熱毒在胃。大便不通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一大盞。浸一宿。明早煎五七沸。綿濾取汁。不計時候溫溫頓服。良久下惡滯物。
白話文:
時氣導致便秘,是因為脾胃積熱,或因過度發汗導致津液耗竭,胃中乾燥,內熱積聚,所以大便不通。
治療時氣熱毒積聚於臟腑,大腸不通的方劑:羚羊角散
藥物組成:羚羊角屑一兩、麥門冬(去心)二兩、大腹皮(銼)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川升麻一兩、柴胡(去苗)一兩、炙甘草(微赤,銼)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加入玄明粉一錢,攪勻,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時氣持續十天以上,腹部微脹且喘息,臍下隱痛,大便不通的方劑:大黃散
藥物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二兩、羚羊角屑一兩、枳實(麩炒微黃)一兩、川芒硝二兩、桑根白皮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以通便為度。
治療時氣伴隨惡寒、頭痛、壯熱、大便不通的方劑:柴胡散
藥物組成:柴胡(去苗)、茵陳、木通、土瓜根、白蘚皮、梔子仁(各一兩)、川芒硝二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二兩。
用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不拘時間,用溫水調服三錢,服藥後不久即會通便。通便後,煮蔥豉稀粥食用。如果發熱未退,可再次服用。
治療時氣胃中壅塞積熱,大便不通的方劑:大麻仁丸
藥物組成:大麻仁(研末)二兩、川大黃二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研末)一兩、犀角屑一兩、川朴硝一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一兩、木通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研成細末,加入大麻仁拌勻,用煉蜜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溫水送服,不拘時間。
治療時氣十餘天未解大便的方劑:調氣丸
藥物組成:川芒硝二兩、枳實(麩炒微黃)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二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成膏狀)二兩。
用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研成細末,用煉蜜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不拘時間,溫水送服三十丸。如果未通便,可再次服用。
治療時氣熱毒積聚於胃,大便不通的方劑
藥物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川芒硝一兩。
用法:將藥物細銼,用一杯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煎煮五到七沸,用棉布過濾取汁,溫溫頓服,不拘時間,不久即可排出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