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四 (1)

1. 口齒論

夫口齒者。為腑臟之門戶。呼吸之機關。納滋味以充胃腸。通津液以潤經脈。故口為脾之應候。齒作骨之榮華。在乎一身實為大要。是以黃庭經云。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幹齒治之堅牢白淨。即津液美而無病矣。或揩洗所勞。招風致病。性為疏嫩。不能矜持。滋蔓既深。

白話文:

口腔是五臟六腑的門戶,也是呼吸的器官。它接收食物以充實胃腸,疏通津液以滋潤經脈。因此,口腔是脾臟健康與否的反映,而牙齒是骨骼健康的表現。對於人體來說,口腔健康至關重要。

《黃庭經》中說,口腔是玉池,是太和之宮。漱口吞嚥靈液,可以使牙齒堅固潔白。也就是說,津液充足,身體健康,牙齒自然就會堅固潔白。

如果口腔得不到適當的清潔,會受到風寒侵襲而生病。由於口腔組織嬌嫩,不能過度勞累。若過度勞累,就會滋生病變。

損蠧朽尤甚。又經曰。唇為飛門。齒為戶門。宜發五音。摧伏諸般。凡為病起。因口所成。含惡風以咽津。益痰澼而在膈。使心胸壅滯。毒氣攻蒸。久而熏之。焉得不損。究其病本。實有多般。且疳䘌者。其齒齦。虛軟而無膿血。又曰䘌者。其齒齦。觸著即膿血出。又口疳。

白話文:

破損、腐爛和潰爛更加嚴重。又經上說,嘴脣是飛門,牙齒是戶門,應該發出五音,摧毀各種(病症)。凡是因口而起的疾病,(都是因為)含著惡風並嚥下唾液,增加了痰液在隔膜中的淤積,導致心胸壅塞,毒氣蒸騰燻蒸。時間久了,怎麼能不損傷呢?追究其病因,實際上有很多種。比如金瘡(口瘡)和蠧(牙齦腐爛),它的牙齦虛軟沒有膿血。又說蠧,它的牙齦觸碰就會出膿血。還有口瘡。

其齦不觸。自然膿血出。又風疳者。其齒齦。上齦齒上齶。有小孔形如蜂窩之狀。又齒疳。其齒骨脆爛。又齒齦。唇口忽變白色或作青黑色者。是急疳之狀也。死不過旬日。宜急治之。先看唇頰裡。有紫赤或青黑脈處。即須針去惡血。不然烙之亦好。附齒有黃黑色物。似爛骨之狀者。

白話文:

牙齦沒有接觸,自然溢出膿血。另有風疳的,牙齦上,上牙齦的上方,有小孔狀如蜂窩。還有齒疳,牙齒骨頭脆爛。還有牙齦,嘴脣口部突然變為白色或青黑色的,是急疳的症狀,最多隻能活十天,應緊急治療。首先看嘴脣內側是否有紫紅色或青黑色的脈絡,如果有,就必須針灸放出惡血,否則烙印也可以。此外,如果牙齒上有黃黑色的物質,看起來像是爛骨頭的,

各為齒狀。凡治齒者。先看有此物。即須用疳刀掠去之。附齒有物如蟬翼。或如雞子膜。或如絲纏著齒根。亦須用疳刀掠去之。不爾。則齒齦永不附著齒根也。

白話文:

各種齒槽的形狀。對於治療牙齒的人來說,首先要檢查是否有這些東西。如果有,需要立即用牙刀刮掉。附著在牙齒上的東西像蟬翼,或像雞蛋膜,或像絲纏繞在牙根上,也需要用牙刀刮掉。不然,牙齦永遠不會附著在牙根上。

2. 治牙齒疼痛諸方

夫牙齒疼痛者。是牙齒根引痛。牙齒是骨之餘。髓之所養。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若髓氣不足。則陽明虛。不能榮於牙齒。為風冷所傷。故疼痛也。

治牙齒疼痛升麻散方。

白話文:

牙齒疼痛的原因,往往是牙齒根部的引發。牙齒是骨頭的延伸,而骨髓是牙齒生長的營養來源,屬於手陽明經的支脈。如果骨髓氣不足,就會導致手陽明經虛弱,無法滋養牙齒,就會受到風寒的侵襲,因而產生疼痛。

川升麻(半兩),莽草(一分),桑寄生(一分),地骨皮(半兩),槐白皮(半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藁本(一分),柳枝(一握銼)

白話文:

川升麻(25 克),莽草(5 克),桑寄生(5 克),地骨皮(25 克),槐白皮(25 克,切細),防風(25 克,去蘆頭),藁本(5 克),柳枝(一把,切細)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二大盞。入鹽末一錢。荊芥五穗。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日三用之。

治牙齒髮歇。疼痛不止。細辛散方。

白話文:

上面所列的藥方。將藥搗碎過篩成藥粉。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大杯水和一錢鹽末,再加入五穗荊芥。將藥液煎煮到只剩下一杯的量,濾去渣滓。趁熱含在口中,等藥涼了再吐出來。每天早中晚各用一次。

細辛(一兩),芎藭(一兩),當歸(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獨活(一兩半),蓽茇(半兩),雞舌香(半兩)

白話文:

  • 細辛:一兩
  • 芎藭:一兩
  • 當歸:一兩
  • 甘草(微烤成淺紅色,並切碎):一兩
  • 獨活:一兩半
  • 蓽茇:半兩
  • 雞舌香: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治牙齒連頰骨。相引疼痛。地骨皮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粉。每次使用半兩,加入兩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杯,去掉渣滓。趁熱含在口中,待冷後吐出。 用來治療牙齒連同頰骨一起疼痛的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一兩),獨活(一兩),莽草(半兩),細辛(半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臍),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白話文:

地骨皮(60克),獨活(60克),莽草(30克),細辛(30克),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去臍),杏仁(30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去尖,炒焦至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用半兩。以酒二升。浸一宿。於銅器中。慢火煎之。稍熱含冷吐。勿咽。日三用之。

治牙齒風毒所攻。疼痛不止。雞舌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粉。每次使用半兩,加入二升酒浸泡一夜。然後在銅器中用小火煎煮,稍微放涼後含在口中,不要吞下,等到溫度適宜時吐掉。每日使用三次。 這方法可以治療因風毒引起的牙齒持續疼痛。這是雞舌香散的配方。

雞舌香(半兩),細辛(半兩),附子(生用去皮臍),獨活(各半兩),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麝香(半分細研)

白話文:

  • 雞舌香:半兩
  • 細辛:半兩
  • 附子(生用去皮臍):適量
  • 獨活:半兩
  • 川椒(去目和閉口者微炒去汗):一分
  • 麝香(研細):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綿裹如棗核大。含之。有涎即旋旋吐卻。含三五度瘥。

治牙齒疼痛。麝香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用絹布包裹成棗核大小的藥包,含在口中。如果有口水產生就慢慢吐掉,這樣含三到五次後牙痛就會好轉。 這是治療牙齒疼痛的麝香丸配方。

麝香(半錢細研),胡椒(一分),甘松香(一分),雄黃(半分細研)

白話文:

麝香(半錢,研成細末),胡椒(一分),甘鬆香(一分),雄黃(半分,研成細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生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以新綿裹一丸。安在患處咬之。立效也。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仔細研磨成均勻的狀態。用生蜂蜜將藥粉和在一起,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個丸子用新的棉花包裹一層,放在疼痛部位咬著。這樣做立馬見效。

治牙齒疼痛方。

槐白皮(一握),荊芥穗(半兩)

上件藥。以醋一升。煎至五合。入鹽少許。熱含冷吐。以瘥為度。

又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半生用去皮臍),莽草(半兩),川椒(一兩去目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酒一大盞。煎三五沸。去滓。熱含冷吐。

治牙齒疼痛不可忍方。

白話文:

治療牙齒疼痛的方法:槐白皮一握,荊芥穗半兩,用醋一升煎至五合,加入少許鹽,熱的時候含在嘴裡,冷了就吐出來,直到疼痛減輕為止。

另一個方法:防風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半生用去皮臍,莽草半兩,川椒一兩去目閉口者微炒去汗,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酒一大盞煎三五沸,去渣,熱的時候含在嘴裡,冷了就吐出來。

治療牙齒疼痛難忍的方法:…

芎藭(一兩),細辛(一兩),防風(去蘆頭),附子(生用去皮臍),藜蘆(去蘆頭),莽草(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川芎(1 兩),細辛(1 兩),防風(去除根部),附子(生的,去皮和肚臍),瓜蔞(去除根部),莽草(以上各 1 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綿裹。熱酒浸。熨所患處。兼綿裹豇豆大咬之。勿咽其汁。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成粉末,用棉布包起來,浸入熱酒中,熱敷患處。同時用棉布包住綠豆大小的量咬住,不要將汁液吞下。

又方

豬牙皂莢(一挺炙去皮子),川椒(七粒去目及閉口者)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於痛處咬之。有涎吐卻。

白話文:

又有一方: 取豬牙皂莢一根,去掉皮和籽後烤炙;川椒七粒,去掉椒目及閉口的。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使用時取一錢份量,用棉布包裹,在疼痛的地方咬住,如果有口水就吐掉。

3. 治牙疼諸方

夫牙齒者。腎之所主。若經絡充實。骨髓強盛。則牙齒無病也。若氣血不足。風邪所乘。則令齦頰浮腫。成蟲蝕其間。疼痛不可忍。故謂之牙疼也。

治牙疼連頰腫。宜用莽草散方。

白話文:

牙齒是由腎臟支配的。如果經絡通暢,骨髓強健,那麼牙齒就不會生病。如果氣血不足,風邪侵入,就會導致牙齦和臉頰腫脹,蟲子在其中蛀蝕,疼痛難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牙疼。

莽草(一兩),細辛(一兩),枳殼(半兩去瓤),附子(一錢生用去皮臍),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白話文:

莽草(50公克),細辛(50公克),枳殼(25公克,去果肉),附子(5公克,生用,去皮、臍),川椒(5公克,去籽、閉嘴的,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篩為末。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不得咽之。

治牙疼掣痛不止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使用半兩。取兩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杯,濾去殘渣。待藥液溫熱時含在口中,冷卻後吐出,不要吞下。 用來治療持續不止的牙痛。

地骨皮(一分),硇砂(一分),細辛(一分),生地黃(一分)

白話文:

地骨皮(一份),硇砂(一份),細辛(一份),生地黃(一份)

上件藥。搗。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硇砂末。熱含冷吐。

治牙疼不可忍。經效蟾酥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過濾掉藥渣後,加入硇砂粉末。待溫熱時含在口中,冷卻後吐出。 用來治療無法忍受的牙疼。這是經效蟾酥丸的配方。

蟾酥(一字),生附子角(二豆大),巴豆(一枚去皮研),麝香(少許)

白話文:

蟾酥(一錢),生附子角(兩粒豆子大小),巴豆(一粒去皮研碎),麝香(少許)

上件藥。都研令勻。用𩟘餅和丸如黍米大。以新綿裹一丸咬之。有涎即吐卻。

治牙疼啄木舌散方。

啄木舌(一枚),巴豆(一枚)

上件藥。先搗啄木舌為末。入巴豆同研為散。用豬鬃一莖。點藥於牙根下立瘥也。

治牙疼插耳皂莢丸方。

皂莢(一挺),豉(一合),蒜一頭(去皮),巴豆(七枚去皮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研為散。每用一字綿裹如梧桐子大。隨病左右納耳中立驗。

治牙疼胡椒丸方。

胡椒末(一錢),蟾酥(一字大浸過)

上件藥。同研令相得。丸如麻子大。以綿裹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

治牙疼砒霜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均勻,用面餅調和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用新的綿布包裹一丸咬住,有口水就吐掉。 治牙疼的啄木舌散方: 啄木鳥舌頭一枚,巴豆一枚 先搗碎啄木鳥舌頭成粉末,然後加入巴豆一起研磨成散劑。取一根豬鬃,在上面點上藥粉,放在牙齒根部下方,馬上見效。 治牙疼的插耳皂莢丸方: 皂莢一條,豆豉一合,蒜一頭(去皮),巴豆七枚(去皮炒至微黃) 這些藥材搗碎並研磨成散劑。每次使用時取一點藥粉,用綿布包裹成梧桐子大小,根據牙疼部位塞入相應耳朵中,立即見效。 治牙疼的胡椒丸方: 胡椒末一錢,蟾酥一小塊(浸透) 這些藥材混合研磨均勻,製成如芝麻大小的丸子。用綿布包裹後咬在疼痛處,有口水就吐掉。 治牙疼的砒霜丸方:

砒霜(半錢),乾地龍(三錢),巴豆(六枚去殼)

白話文:

砒霜(半克),乾燥的蚯蚓(三克),去殼的巴豆(六粒)

上件藥。同研令細。以豬膽汁和丸如麻子大。綿裹一丸。於病處咬之。有涎即吐。

白話文:

用前面提到的藥方。把藥研磨成粉。用豬膽汁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子。用紗布包裹一丸,咬在患處。有唾液流出就吐掉。

治牙疼地龍丸方。

乾地龍(一分末),麝香(一分)

上件藥。細研。以黃蠟消汁。丸如粟米大。每用一丸。於蚛孔中。咽津無妨。

治牙疼麝香丸方。

麝香(大豆許),巴豆(一粒),細辛末〔半兩(錢)〕

白話文:

治療牙痛可以用地龍丸,配方是將乾地龍和麝香研磨成粉,再用黃蠟融化後製成米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放在牙洞裡,吞下口水也沒關係。

另外,治療牙痛也可以用麝香丸,配方是將麝香、巴豆和細辛末混合在一起。

上件藥。同研令細。以棗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有蚛孔即納一丸。立止。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棗子果肉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同米粒。用新的棉花包覆一顆藥丸,咬在疼痛的地方。如果有口水產生,就吐出來。如果是蟲咬的洞口,就塞入一顆藥丸,疼痛會馬上停止。

治牙疼。濕生蟲丸方。

胡椒(十顆),濕生蟲(一枚),巴豆(一枚去殼)

白話文:

治療牙疼的濕生蟲丸配方如下: 胡椒(十顆),濕生蟲(一隻),巴豆(一顆,去殼)

上件藥。先研胡椒令細。次下巴豆濕生蟲等。研令勻。用軟飯和丸。如綠豆大。以綿裹一丸咬之。有涎即吐卻。立效。

白話文:

前面的藥方:

  1. 先將胡椒研磨成細粉。
  2. 再將巴豆濕潤後,取其上的蟲子。
  3. 將蟲子研磨均勻。
  4. 用軟飯和入丸狀。丸子約綠豆大小。
  5. 用棉布包著一顆丸子,咬破。如有唾液產生,即可嘔吐。立竿見影。

治牙疼。白芥子吹鼻散方。

白芥子,舶上莎羅,蕓薹子(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牙疼的方子。白芥子吹鼻散:白芥子、舶上莎羅和蕓薹子(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邊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邊。即吹左鼻中。仍先淨洗鼻中。吹藥即驗。

治牙疼塞鼻。阿魏丸方。

白話文:

取上方的藥物,搗碎過篩成細粉末。每次使用一點藥粉。如果疼痛在左側,就將藥粉吹入右側鼻孔。如果疼痛在右側,就將藥粉吹入左側鼻孔。使用前,要先將鼻腔清洗乾淨。吹入藥粉後能立竿見影。

阿魏,臭黃,砒典〔各一分(字)〕,雄黃〔一分(字)〕

白話文:

阿魏、臭黃、砒霜(各一份),雄黃(一份)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端午日粽子和丸。如梧桐子大。如牙疼在右邊。即納左邊鼻中。以紙捻子塞之。合口閉氣。良久即定。如患蚛牙。納一丸。有涎即吐卻。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在端午節這天用糯米糉子包裹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如果牙痛在右側,就將丸子塞入左側鼻孔中,用紙捻塞住鼻孔,閉上嘴巴,屏住呼吸,過一會兒疼痛就會停止。

如果患有牙周病,就塞入一顆丸子。如果有唾液流出,就吐出來。

治牙疼。草烏頭丸方。

草烏頭(半兩炮裂),躑躅花(二錢)

白話文:

治療牙痛的草烏頭丸配方如下: 草烏頭(炮製後使用,半兩),躑躅花(二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黃蠟消汁。和丸如綠豆大。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附子(半兩生用),馬夜眼(一枚炙令乾)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將黃蠟融化,與藥粉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棉布包裹一顆丸子,放在疼痛的地方咬。如果有口水,就吐出來。

藥材:

  • 附子(半兩,生用)
  • 馬夜眼(一顆,炙烤至乾燥)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有涎吐卻。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再用糯米飯拌勻捏成小丸,每個約綠豆大小。用棉布包裹一丸,在疼痛處咀嚼。如有口水吐出來,就表示藥效發揮了。

治牙疼。烏頭丸方。

川烏頭(一分生用),附子(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麵糊和丸。如小豆大。以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以瘥為度。

又方。

蟾酥(一字湯浸研),麝香(一字)

上件藥。和研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綿裹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

又方。

阿魏,臭豆(各一分)

上件藥。同研如粉。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綿裹隨患處左右。插在耳門內。立效。

又方。

白話文:

治療牙疼。 第一個方子: 將生川烏頭和生附子各取一份,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用麵糊調和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劑。使用時,將一丸藥用棉布包裹後放在疼痛的地方咬住,直到疼痛緩解為止。 第二個方子: 將蟾酥以一字湯浸泡研磨,加上麝香一份。 這些藥材混合研磨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使用一丸,用棉布包裹後放在疼痛的地方咬住。如果有唾液產生就吐掉。 第三個方子: 阿魏和臭豆各取一份。 一起研磨至粉末狀,再用麵糊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使用一丸,用棉布包裹後根據患處位置插在耳朵內,效果立竿見影。

上以巴豆一粒。煨至黃熟。去殼。用蒜一瓣。切一頭作蓋。剜去中心。可按巴豆在內。以蓋子合之。用新綿裹。隨患處左右塞耳中。

又方。

白話文:

在耳朵上敷貼一粒巴豆。將巴豆煨烤至黃熟,去掉外殼。取一瓣蒜,切出一頭作為蓋子。挖空蒜瓣的中心,塞入巴豆。蓋上蒜瓣蓋子。用新棉花包裹,並根據患處位置塞入耳朵中。

上以蘿蔔子二七粒。去赤皮。細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於右鼻中點少許。如右邊牙疼。即於左鼻中點之。立效。

白話文:

用蘿蔔籽 27 顆,去除紅皮,研磨成粉。用人乳調和。如果左側牙痛,就將粉末點在右側鼻孔中。如果是右側牙痛,就點在左側鼻孔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