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五 (4)
卷第十五 (4)
1. 治時氣五日諸方
夫時氣五日。少陰受病。少陰脈貫腎絡肺。繫於舌本。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欲飲。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也。
治時氣五日。大熱。三部脈悉洪數者。可下之。宜服大黃飲子方。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梔子仁(三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一兩),川朴硝(一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五日。熱毒不除。心神煩悶。大小腸秘澀。或時頭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梔子仁,黃芩,石膏,大青,川芒硝,川大黃(銼碎微炒)(以上各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五日。心腹壅悶。骨節疼痛。背膊煩熱。不下飲食。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梔子仁,犀角屑,赤芍藥,柴胡(去苗),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焙),檳榔(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五日。頭痛壯熱。食則嘔逆。宜服竹茹飲子方。
竹茹,人參(去蘆頭),蘆根,黃芩,梔子仁(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五日。胸中壅悶。或時譫語。為腸胃中有結燥。宜服承氣湯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實(半兩麩炒微黃),川朴硝(一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取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時氣五日未解。壯熱。心神煩躁。宜服消毒散方。
大青,梔子仁,葛根(銼),川朴硝〔以上各二(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下地黃汁半合。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時氣五日諸方
如果患病五日,屬於少陰經受病。少陰經脈貫通腎臟,聯繫肺臟,並與舌根相連。因此,患病五日,症狀會出現口乾舌燥、口渴想喝水。病灶在腸道,所以瀉下能治癒。
若時氣病五日,發高燒,三部脈象皆洪數有力,可以服用瀉下藥。建議服用大黃飲子方:川大黃(一兩半,切碎微炒)、梔子仁(三分)、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瓤)、黃芩(一兩)、川朴硝(一兩半)、甘草(半兩,炙烤至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切碎拌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若時氣病五日,熱毒未消,心煩意亂,大腸小腸都便秘,偶爾頭痛,建議服用柴胡散方:柴胡(去苗)、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梔子仁、黃芩、石膏、大青葉、芒硝、川大黃(切碎微炒)(以上各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乾)、甘草(半兩,炙烤至微赤,切碎)。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若時氣病五日,心腹脹滿不適,骨節疼痛,背部煩熱,不想吃東西,建議服用黃芩散方:黃芩、梔子仁、犀角屑、赤芍藥、柴胡(去苗)、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焙乾)、檳榔(以上各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碗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若時氣病五日,頭痛發熱,進食則嘔吐,建議服用竹茹飲子方:竹茹、人參(去蘆頭)、蘆根、黃芩、梔子仁(以上各半兩)。將以上藥物切碎拌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若時氣病五日,胸部脹悶,偶爾神志不清,因腸胃燥結所致,建議服用承氣湯方: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枳實(半兩,麩炒至微黃)、川朴硝(一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若時氣病五日未愈,發高燒,心煩意亂,建議服用消毒散方:大青葉、梔子仁、葛根(切碎)、川朴硝(以上各二兩或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半合,再煎三兩沸,不拘時間,溫服。
2. 治時氣六日諸方
夫時氣六日。厥陰受病。厥陰脈循陰絡於肝。故得病六日。煩躁而陰縮也。此為三陰三陽俱受其病。毒氣入於腸胃。故可下而愈也。
治時氣六日。壯熱。骨節煩疼。頭痛。目眩。心脅氣脹急硬。不能飲食。恐變為黃。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枳實(麩炒微黃),栝蔞根,黃芩,梔子仁,茵陳,白蘚皮,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六日。熱毒不退。心胸煩躁。大小腸秘澀。不得眠臥。宜服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黃芩,柴胡,大青,麥門冬,梔子仁,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羚羊角屑(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六日。煩躁。頭痛。小便赤澀。壅熱不退。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川升麻(三分),秦艽(三分去苗),木通(三分銼),白蘚皮(三分),檳榔(一兩),黃芩(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六日。頭痛壯熱。心神煩亂。積熱不散。或狂走不定。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一兩),藍葉(三分),川升麻(三分),秦艽(一兩去苗),栝蔞根(一兩),川芒硝(一兩半),茵陳(三分),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六日。心胸結硬。嘔吐。不下飲食。宜服人參飲子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銼),生薑汁(一合),川芒硝(一分),蜜(一合)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先煎人參取汁五合。去滓。下雞子清一枚。及芒硝薑汁蜜等。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白話文:
治時氣六日諸方
患病六天,是因為厥陰經受病。厥陰經循行於陰部,與肝臟相連,所以病程六天,會出現煩躁不安和陰部收縮等症狀。這是三陰三陽都受病邪影響,毒氣侵犯腸胃,所以瀉下可以痊癒。
第一方:治時氣六日,伴有壯熱、骨節疼痛、頭痛、頭暈、心胸氣脹、堅硬、不能進食,擔心轉變成黃疸。宜服用柴胡散。
藥方:柴胡(去苗)、枳實(麩炒微黃)、栝蔞根、黃芩、梔子仁、茵陳、白蘚皮、川大黃(銼碎微炒)、炙甘草(微赤,銼碎),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之一,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第二方:治時氣六日,熱毒不退,心胸煩躁,大便秘結,無法安睡。宜服用白蘚皮散。
藥方:白蘚皮、黃芩、柴胡、大青葉、麥門冬、梔子仁、炙甘草(微赤,銼碎),各一兩;羚羊角屑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之一,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第三方:治時氣六日,煩躁、頭痛、小便赤澀、高熱不退。宜服用羚羊角散。
藥方:羚羊角屑三分、川升麻三分、秦艽(去苗)三分、木通(銼碎)三分、白蘚皮三分、檳榔一兩、黃芩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炙甘草(微赤,銼碎)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粗粉。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之一,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第四方:治時氣六日,頭痛、壯熱、心神煩亂、積熱不散,甚至狂躁不安。宜服用大青散。
藥方:大青葉一兩、藍葉三分、川升麻三分、秦艽(去苗)一兩、栝蔞根一兩、川芒硝一兩半、茵陳三分、梔子仁半兩、炙甘草(微赤,銼碎)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粗粉。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或三錢,用半碗水煎至五分之一,去渣,加入竹瀝半合,溫服,不拘時辰。
第五方:治時氣六日,心胸結塊堅硬、嘔吐、不能進食。宜服用人參飲子。
藥方:人參(去蘆頭,銼碎)一兩、生薑汁一合、川芒硝一分、蜜一合。
製法:用一大碗水先煎人參,取汁五合,去渣,加入雞蛋清一枚、芒硝、薑汁、蜜,攪拌均勻。
用法:分二次溫服,不拘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