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五 (1)
卷第十五 (1)
1. 卷第十五
2. 時氣論
夫時氣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少長皆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從春分後。其中無大寒不冰雪。而人有壯熱為病者。此則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伏寒。變為溫病也。從春分後至秋分前。
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傷寒。此是節候有寒傷於人。非觸冒之過也。若三月四月有暴寒。其時陽氣尚弱。為寒所折。病熱猶輕也。五月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所折。病熱則重也。七月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所折。病熱亦微也。其病與溫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爾。
白話文:
時氣論
人體生病,有時是因為季節氣候的變化引起的。春天應該溫暖卻反倒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倒冰冷,秋天應該涼爽卻反倒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倒溫暖。這些都不是季節該有的氣候,卻出現了這樣的氣候,因此一年四季的疾病,無論輕重,都會有相似的症狀,這就是時行之氣(流行病)的影響。比如從春分以後,即使沒有嚴寒冰雪,有些人卻會出現高燒的疾病,這是因為春天陽氣旺盛,而冬天潛伏在體內的寒邪,在春天轉化成了溫病。從春分到秋分之間,如果天氣突然變冷,就會導致時行傷寒(流行性感冒),這是因為季節氣候的寒冷傷害了人體,並不是因為外感風寒過度引起的。如果在三月、四月出現突然變冷的情況,此時陽氣還很弱,容易被寒邪打擊,發燒的症狀比較輕;如果在五月、六月陽氣已經很旺盛,此時被寒邪打擊,發燒的症狀就比較重;如果在七月、八月陽氣已經開始衰退,此時被寒邪打擊,發燒的症狀又會比較輕。這些疾病的症狀與溫病和暑病相似,只是治療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3. 治時氣一日諸方
夫時氣病。一日太陽受病。太陽為三陽之首。而主於頭項。故得病一日。頭項腰脊皆痛也。
治時氣一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宜服解肌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升麻(一兩),赤芍藥(一兩),石膏(一兩),貝齒(三枚),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
治時氣一日。頭痛壯熱。骨節疼痛。宜服桂枝散方。
桂枝(三分),黃芩(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
治時氣一日。頭項腰脊痛。惡寒。宜服解表石膏散方。
石膏〔三(二)兩〕,豉(二合),麻黃(一兩去根節),葛根(二兩銼),白朮(二兩),桂心(一兩),白芷(一兩),芎藭(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
治時氣一日。壯熱。心神煩躁。頭痛。四肢不利。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銼),赤芍藥,麻黃(去根節),黃芩,石膏(以上各一兩),大青(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
治時氣一日。頭痛壯熱方。
上取生葛根。淨洗。搗取汁一大盞。內豉一合。煎至六分。去豉。不計時候。分為二服。有汗即瘥。未得汗。即再服。若心中熱。加梔子仁十枚。內葛根汁中同煎。去滓。服之。
治時氣一日。初覺。便宜發汗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上以水三大盞。煮麻黃。去沫。取汁一盞半。去滓。後入米一匙。豉汁二合。煮為稀粥。不計時候。頓服。衣覆取汗。
白話文:
治時氣一日諸方
如果因為時令氣候而生病,且病程只有一天,屬於太陽病。太陽經脈是三陽經脈的第一條,主要負責頭項部位。所以,如果病了一天,頭、項、腰、脊都會疼痛。
針對時氣病發一日,頭痛、發熱、四肢痠痛的情況,適合服用解肌散:
麻黃(一兩,去節)、川升麻(一兩)、赤芍藥(一兩)、石膏(一兩)、貝母(三枚)、炙甘草(半兩,微炙,切碎)、杏仁(一兩,水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盞,生薑半塊,大棗三枚,煎至五分,濾渣,不拘時間,趁熱服用,蓋好被子,使其出汗。
針對時氣病發一日,頭痛、發熱、骨節疼痛的情況,適合服用桂枝散:
桂枝(三分)、黃芩(三分)、麻黃(三分,去節)、石膏(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盞,生薑半塊,大棗三枚,煎至六分,濾渣,不拘時間,趁熱服用,蓋好被子,使其出汗。
針對時氣病發一日,頭項腰脊疼痛、惡寒的情況,適合服用解表石膏散:
石膏(二兩或三兩)、豉(二合)、麻黃(一兩,去節)、葛根(二兩,切碎)、白朮(二兩)、桂枝(一兩)、白芷(一兩)、川芎(一兩)、當歸(一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盞,生薑半塊,大棗三枚,煎至五分,濾渣,不拘時間,趁熱服用,蓋好被子,使其出汗。
針對時氣病發一日,發熱、心神煩躁、頭痛、四肢不靈活的情況,適合服用葛根散:
葛根(切碎)、赤芍藥、麻黃(去節)、黃芩、石膏(以上各一兩)、大青葉(半兩)、炙甘草(半兩,微炙,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盞,生薑半塊,大棗三枚,煎至五分,濾渣,不拘時間,趁熱服用,蓋好被子,使其出汗。
針對時氣病發一日,頭痛發熱的情況,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取新鮮葛根洗淨,搗碎取汁一大盞,加入豉一合,煎至六分,濾去豉渣,不拘時間,分二次服用。出汗即癒,若未出汗,則再服用一次。如果心中煩熱,可以加入梔子仁十枚,與葛根汁一起煎煮,濾渣服用。
針對時氣病發一日,初期症狀,宜採用以下發汗方法:
麻黃(二兩,去節)
加水三大盞,煎煮麻黃,去浮沫,取汁一盞半,濾渣,再加入米一匙,豉汁二合,煮成稀粥,不拘時間,一次服用,蓋好被子,使其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