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四 (2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25)

1. 治傷寒陰陽易諸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三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真氣尚虛。因合陰陽。致小腹拘急。便溺澀痛。宜服大腹子散方。

大腹子(一兩),木香(一兩),當歸(半兩銼微炒),芎藭(半兩),蘧麥(半兩),柴胡(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用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陰陽易。頭重。百節解痛。翕翕氣劣。著床不能起動。甚者手足攣。卵腫疼痛。宜服韭根散方。

韭根(二兩),栝蔞根(二兩),青竹茹(半兩),乾薑(半兩炮裂)

上件藥。細銼和勻。分作八服。每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鼠糞末一字。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未平復。交合成陰陽易。壯熱頭疼。或鼻中出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石膏(三兩),竹茹(一兩),葛根(一兩),丹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陰陽易。壯熱心躁。鼻衄不止。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二兩),地骨皮(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伏龍肝(一兩),川朴硝(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陰陽易。小腹急脹。卵縮。小便不通。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三分去苗),木香(半兩),當歸(半兩微炒),木通(三分銼),紫蘇莖葉(半兩),竹茹(半兩),黃耆(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百日內未平復。合陰陽。遂成陰陽易病。四肢厥冷。心痛煩悶。手足拘攣。皆為難治。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桂心,白朮,細辛,木香(以上各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陰陽易。頭痛。鼻衄不止。宜服竹茹散方。

竹茹(一兩),犀角屑(三分),生乾地黃(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伏龍肝(一兩),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溫頻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後。陰陽易。四肢或寒或熱。宜服白薇丸方。

白薇(一兩),知母(一兩),地骨皮(一兩),生乾地黃(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蜀漆(半兩),葳蕤,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治傷寒陰陽易諸方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放入半份生薑和三根蔥白,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真氣虛弱,因性生活導致陰陽失調,引起小腹拘急,排尿困難疼痛,應服用大腹子散方。

大腹子(一兩)、木香(一兩)、當歸(半兩,稍微炒過)、芎藭(半兩)、蘧麥(半兩)、柴胡(一兩,去除根莖)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半份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陰陽失調,出現頭部沉重、全身關節疼痛、呼吸微弱、臥床不起,嚴重者手腳抽搐、陰囊腫痛,應服用韭根散方。

韭菜根(二兩)、栝蔞根(二兩)、青竹茹(半兩)、乾薑(半兩,炮裂)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均勻,分成八份。每次取一份,加入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去除藥渣,加入少量鼠糞末,攪拌均勻,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尚未痊癒,因性生活導致陰陽失調,出現高燒頭痛,或鼻出血,應服用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石膏(三兩)、竹茹(一兩)、葛根(一兩)、丹參(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陰陽失調,出現高燒心煩、鼻出血不止,應服用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二兩)、地骨皮(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伏龍肝(一兩)、川朴硝(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陰陽失調,小腹急脹、陰囊收縮、小便不通暢,應服用柴胡散方。

柴胡(三分,去除根莖)、木香(半兩)、當歸(半兩,稍微炒過)、木通(三分,切碎)、紫蘇莖葉(半兩)、竹茹(半兩)、黃耆(三分,切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百日内未痊癒,因性生活導致陰陽失調,形成陰陽易病,出現四肢冰冷、心痛煩悶、手腳抽搐等難治症狀,應服用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切碎)、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稍微炒過)、桂心、白朮、細辛、木香(以上各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陰陽失調,頭痛、鼻出血不止,應服用竹茹散方。

竹茹(一兩)、犀角屑(三分)、生乾地黃(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伏龍肝(一兩)、川朴硝(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熱頻服,直到痊癒為止。

治療傷寒後,陰陽失調,四肢忽冷忽熱,應服用白薇丸方。

白薇(一兩)、知母(一兩)、地骨皮(一兩)、生乾地黃(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除心後烘乾)、甘草(半兩,炙微赤)、蜀漆(半兩)、葳蕤、陳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