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四 (24)
卷第十四 (24)
1. 治傷寒陰陽易諸方
夫傷寒後。有陰易陽易病者。皆是病新瘥未滿百日。體力猶虛。乖於將攝。女人即名陰易。丈夫即名為陽易。筋脈拘急。手足皆攣。若得斯疾。即須急治。若稍失治。當為必死之病也。
治傷寒病瘥後。陰陽易。勞復如初。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半銼),生乾地黃(一兩半),生薑(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蔥白(二七莖)豉(二合),勞水(五升此水以杓揚之一千遍名曰勞水)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勞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陰陽易病。乍寒乍熱。發作有時。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半兩),知母(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淡竹瀝(半合),白蜜(半兩)
上件藥。細銼。用水兩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去滓。入蜜竹瀝。攪令勻。分作五服。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未平復。陰陽交合。變成易病。身體大熱。氣衝胸背。手足拳攣方。
乾薑(一兩炮裂銼),丹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陰陽易。小腹硬。卵縮㽲痛。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三分),柴胡(三分去苗),麥門冬(一兩去心焙),豉〔三(二)合〕,木香(一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少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未平復合陰陽。為易病。氣欲絕。宜服荊芥散方。
荊芥(三分),雞肶胵,桑螵蛸(二七枚微炒),蔥白(二七莖),鼠(一枚燒為灰別細研),薤白(二七莖)
上件藥。細銼和勻。分為五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鼠灰末半錢。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氣血未平。復合陰陽。成陰陽易病者。即小腹拘急。陰腫。身體熱。毒氣衝心胸。頭重不能舉。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一兩),桂心(半兩),木香(三分),雄鼠糞(二七枚),荊芥(半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分為五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陰陽易。小腹急痛。陰腫。四肢乏力。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細辛(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白朮(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蘹香子(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未平復。合陰陽為易病。小腹裡急㽲痛。溺血。氣力乏劣。宜服當歸散方。
當歸(一兩銼微炒),梔子仁(一兩),木香(半兩),犀角屑(半兩),豉(一合),黃耆(三分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在得了傷寒後,有的人會出現陰易或陽易這種病症,這通常發生在病後未滿百日,身體還虛弱,保養不當時。女性會被稱為陰易,男性則被稱為陽易,症狀包括筋脈緊繃、手腳抽筋。一旦患上這種疾病,必須馬上治療,否則會成為致命的病症。
治傷寒康復後,出現陰易陽易,勞累後病情再次惡化,應服用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半,切片)、生乾地黃(一兩半)、生薑(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蔥白(二七莖)、豆豉(二合)、勞水(五升,需用杓子攪拌一千次才叫勞水) 將上述藥材切細混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大碗勞水煎至五分之一,去渣,不論早晚溫服。
治傷寒後,出現陰易陽易,忽冷忽熱,發作有定時,應服用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半兩)、知母(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淡竹瀝(半合)、蜂蜜(半兩) 將上述藥材切細,加兩大碗半的水煎至一碗半,去渣,加入蜂蜜和淡竹瀝,均勻攪拌,分成五次服用,不論早晚溫服。
以下依序類似介紹了其他各種治療傷寒後陰易陽易的藥方,包括乾薑散方、知母散方、荊芥散方、葳蕤散方、附子散方、當歸散方、大腹子散方、韭根散方、犀角散方、生乾地黃散方、柴胡散方、以及一些丸劑和特殊療法。所有藥方都需按照指定方式煎煮服用,並無特別的時間限制,只要溫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