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四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20)

1. 治傷寒後腰腳疼痛諸方

治傷寒後虛冷。腰間有積滯。氣流注腰腳。疼不可忍。宜服檳榔丸方。

檳榔(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分炮裂銼),牽牛子(五兩微炮(炒)別杵羅取末二兩半)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溫生薑湯下三十丸。相次以生薑粥飲投之。良久當利。未利再服。

治傷寒後。腰間氣滯。流注腳膝。疼痛。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五加皮(一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桂心(一兩),檳榔(一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當歸(半兩銼微炒),木香(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蔥白湯調下二錢服之。

治傷寒後。腰腳疼痛。宜服威靈仙散方。

威靈仙(一兩半),牽牛子(二兩微炒),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曝乾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空心。以溫酒調下二錢。當瀉下惡穢。

治傷寒後。肩背拘急。腰腳疼痛方。

羌活(一兩),干薄荷(一兩),木香(三分),檳榔(三分),威靈仙(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傷寒後。風氣流注。腰腳疼痛。坐臥有妨。宜用貼㶸方。

附子(半兩生用),桂心(半兩),吳茱萸(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薑自然汁。調令稀稠得所。入銚子內。慢火煎如餳。攤在蠟紙上。於痛處貼㶸之。

治傷寒後。毒氣攻注。腰腳疼痛。宜用芫花散熨方。

芫花(二兩),吳茱萸(二兩),醋糟(八兩)

上件藥。相和令勻。於銚子內。炒令熱。以青布裹。於痛處熨之。如稍干。以醋拌令潤。再炒熨之。以痛止為度。

治傷寒後。毒氣傷於經脈。即致腰腳痛方。

鹿角(一雙長三寸截之),酒(七斤)

上件藥。先用鹿角。以炭五斤。燒令通赤。內於酒中蘸。如此五度止。浸經一宿。每服空心及晚食前。暖一中盞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後虛弱寒冷,腰部有積滯,氣在腰腳流竄導致劇痛的藥方:檳榔丸

使用檳榔(半兩)、陳皮(半兩,用湯浸泡去除白瓤後烘乾)、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炮製過的附子(半兩,去除皮臍)、炮製過的乾薑(一分,切碎)、牽牛子(五兩,稍微炒過後單獨搗碎,取粉末二兩半)。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飯前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三十丸,接著喝生薑粥。過一會兒應該會排便,若沒有排便,再服用一次。

治療傷寒後,腰部氣滯,氣流竄至腳和膝蓋導致疼痛的藥方:沉香散

使用沉香(一兩)、五加皮(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的枳實(半兩)、桂心(一兩)、檳榔(一兩)、炮製過的附子(半兩,去除皮臍)、稍微炒過的當歸(半兩,切碎)、木香(半兩)、稍微炒過的川大黃(一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飯前用蔥白湯調服二錢。

治療傷寒後,腰腳疼痛的藥方:威靈仙散

使用威靈仙(一兩半)、稍微炒過的牽牛子(二兩)、用湯浸泡去除白瓤後烘乾的陳皮(三分)、去除粗皮並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味的厚朴(三分)、用湯浸泡七次後曬乾並稍微炒過的吳茱萸(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空腹用溫酒調服二錢。應會瀉下穢物。

治療傷寒後,肩背僵硬,腰腳疼痛的藥方

使用羌活(一兩)、乾薄荷(一兩)、木香(三分)、檳榔(三分)、威靈仙(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二錢。

治療傷寒後,風邪侵襲,氣血流竄導致腰腳疼痛,影響坐臥的藥方:貼敷藥膏

使用生附子(半兩)、桂心(半兩)、生吳茱萸(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生薑自然汁調和至適當的稀稠度,放入鍋中用小火煎熬至如同麥芽糖的黏稠度,攤在蠟紙上,貼在疼痛的部位。

治療傷寒後,毒氣侵襲導致腰腳疼痛的藥方:芫花散熱敷

使用芫花(二兩)、吳茱萸(二兩)、醋糟(八兩)。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放入鍋中炒熱,用青布包裹後熱敷在疼痛的部位。如果稍乾,用醋攪拌使其濕潤,再次炒熱熱敷,直到疼痛緩解為止。

治療傷寒後,毒氣損傷經脈導致腰腳疼痛的藥方

使用鹿角(一對,長約三寸,截斷)和酒(七斤)。

先將鹿角用五斤木炭燒紅,放入酒中浸泡,如此重複五次。浸泡一晚後,每次空腹和晚上飯前溫熱一小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