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四 (13)
卷第十四 (13)
1. 治傷寒後發瘧諸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水調下二錢。以吐為度。
治傷寒後餘毒不散。寒熱往來。變成瘧狀。豉心丸方。
豉心(一合),川大黃〔二(三)兩銼碎微炒〕,恆山(一兩),川升麻(一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傷寒後發溫瘧方。
恆山(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丹(半兩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升麻煎湯下十五丸。
白話文:
治療傷寒後引發瘧疾的各種藥方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在飯前,用溫水調服二錢,以能吐出來為標準。
治療傷寒後餘毒未散,出現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的症狀。豉心丸藥方:
淡豆豉中心(一合),川大黃(二或三兩,切碎略炒),恆山(一兩),川升麻(一兩),炮製過的附子(半兩,去皮臍)。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在飯前,用溫水服用二十丸。
治療傷寒後引發溫瘧的藥方:
恆山(半兩),川大黃(半兩,切碎略炒),黃丹(半兩,炒至紫色)。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在飯前,用升麻煎煮的湯送服十五丸。
2.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諸方
夫傷寒後肺萎勞嗽者。是大發汗後。因復下之。則亡津液。而小便反利者。此為上虛不能制於下也。上虛不能制於下者。是虛邪之氣。聚於胃。傷於肺。使人咳嗽。多骨熱而面虛腫。久嗽不已。遂成肺萎勞嗽之病也。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四肢煩疼。痰唾不止。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桔梗(一兩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五味子(一兩),紫蘇莖葉(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連連不絕。四肢煩熱。兩頰色赤。飲食全少。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三分去苗),桔梗(三分去蘆頭),紫菀(三分洗去苗土),知母(三分),貝母(三分煨令微黃),訶黎勒皮(三分),烏梅肉(半兩微炒),百合(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下地黃汁半合。攪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唾如牛涎。日夜數升。坐臥不安。脅下痛。宜服款冬花散方。
款冬花(半兩),桑枝(一兩半銼),紫菀(半兩洗去苗土),獺肝(三分微炙),蛤蚧(三分塗酥炙微黃),桔梗(半兩去蘆頭),貝母(半兩煨令微黃),赤芍藥(三分),赤茯苓(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涕唾稠黏。骨節煩悶。發歇寒熱。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一兩半),赤茯苓(三分),款冬花(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烏梅肉(三分微炒),梔子仁(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唾濃血腥臭。連連不止。漸將羸瘦。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桔梗(一兩半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唾多稠涎。羸瘦喘促。仍多盜汗。宜服牡蠣散方。
牡蠣(一兩半燒為粉),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旋覆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一兩去蘆頭),萎(葳)蕤(一兩),沙參(三分去蘆頭),黃耆(一兩銼),柴胡(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更煎一兩沸。放令溫。不計時候服。
白話文:
這些是關於傷寒後導致肺部虛弱、咳嗽不止的各種治療方劑。
整體病因解釋: 傷寒病後出現肺部虛弱和咳嗽,主要是因為在大發汗後又使用了瀉下藥,導致體內津液大量喪失,小便反而增多。這是因為上焦虛弱,無法控制下焦,虛邪之氣聚集在胃部,損傷肺部,導致咳嗽。患者常常會出現骨頭發熱、面部虛腫等情況,長期咳嗽不止,最終形成肺萎勞嗽的疾病。
針對不同症狀的治療方劑:
-
麻黃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伴隨四肢煩躁疼痛、痰液不止的情況。
-
藥物組成:麻黃、桔梗、天門冬、白蒺藜、五味子、紫蘇莖葉。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煎煮後溫服。
-
柴胡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咳嗽連連不絕、四肢煩熱、兩頰發紅、食慾不振的情況。
-
藥物組成:柴胡、桔梗、紫菀、知母、貝母、訶黎勒皮、烏梅肉、百合。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水煎煮後,加入生地黃汁攪拌均勻後溫服。
-
款冬花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痰液如牛涎、日夜量多、坐臥不安、脅下疼痛的情況。
-
藥物組成:款冬花、桑枝、紫菀、獺肝、蛤蚧、桔梗、貝母、赤芍藥、赤茯苓、甘草。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煎煮後溫服。
-
鱉甲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鼻涕痰液稠黏、骨節煩悶、發作時有寒熱的情況。
-
藥物組成:鱉甲、柴胡、知母、赤茯苓、款冬花、桑根白皮、烏梅肉、梔子仁、甘草。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蔥白、生薑煎煮後溫服。
-
紫菀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痰中帶血、有腥臭味、持續不止、身體逐漸消瘦的情況。
-
藥物組成:紫菀、桔梗、天門冬、貝母、百合、知母、生乾地黃。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水煎煮後溫服。
-
牡蠣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痰液多而稠、身體消瘦、氣喘急促、多汗的情況。
-
藥物組成:牡蠣、紫菀、旋覆花、甘草、桔梗、萎蕤、沙參、黃耆、柴胡。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煎煮後,加入生地黃汁再次煎煮後溫服。
-
黃耆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痰液不止的情況。
-
藥物組成:黃耆、木通、赤茯苓、桔梗、甜葶藶、桑根白皮。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煎煮後溫服。
-
五味子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導致氣逆、痰咳、多痰而黏稠、胸悶不適的情況。
-
藥物組成:五味子、細辛、貝母、柴胡、桑根白皮、射干、陳橘皮、甘草。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煎煮後溫服。
-
麥門冬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氣喘、咳血的情況。
-
藥物組成:麥門冬、桔梗、紫菀、五味子、麻黃、續斷、貝母、桑根白皮、甘草。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地黃、竹茹煎煮後溫服。
-
馬兜鈴散: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氣喘急促的情況。
-
藥物組成:馬兜鈴、桑根白皮、甘草、白前、桔梗、款冬花。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燈心草煎煮後溫服。
-
貝母丸: 用於治療傷寒後突發咳嗽、氣喘、有發展為肺萎勞嗽趨勢的情況。
-
藥物組成:貝母、桔梗、甘草、紫菀、杏仁。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加入煉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或含服一丸。
-
天門冬丸: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痰液呈五種顏色、氣喘急促、食慾不振、身體消瘦的情況。
-
藥物組成:天門冬、大麻仁、桔梗、川升麻、貝母、五味子、款冬花、紫菀、麻黃、陳橘皮、甘草、紫蘇子、訶黎勒皮、川大黃、杏仁、厚朴。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加入煉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蜜水送服。
-
獺肝丸: 用於治療傷寒後肺萎勞嗽,鼻涕痰液稠黏、晚上發熱、面色發紅、胸脅脹滿的情況。
-
藥物組成:獺肝、鱉甲、知母、桔梗、旋覆花、川大黃、柴胡、檳榔、赤茯苓、枳殼、赤芍藥、秦艽。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加入煉蜜搗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