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四 (12)
卷第十四 (12)
1. 治傷寒後發瘧諸方
夫傷寒病後。邪氣未散。陰陽尚虛。因為勞事。二氣交爭。陰勝則發寒。陽勝則發熱。寒熱往來。有時而作。故成瘧也。
治傷寒後發瘧。寒熱不定。四肢無力。心煩頭疼。不思飲食。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三分去苗),鱉甲(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旋覆花(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天靈蓋(一兩半塗酥炙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童子小便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黃汁半合。更煎一二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十餘日不解。往來寒熱。發如瘧。胸膈滿悶。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二(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一兩去蘆頭),柴胡(二兩去苗),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栝蔞根(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朝暮發寒熱。或如瘧狀。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知母(一兩),葛根(一兩銼),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以衣覆之。汗出為效。
治傷寒後經數日。發歇寒熱。四肢煩悶。喘息微急。狀如瘧病。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川大黃(二分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三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勞動過多。致成發瘧。肢節不利。宜服烏梅散方。
烏梅肉(三分微炒),桔梗(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梔子仁(一分),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發瘧。動作無時方。
川升麻〔一(二)兩〕,恆山(一兩),蜀漆(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良久當吐。未吐再服。
治傷寒後發瘧。或時寒熱。宜服松蘿散方。
松蘿(三分),烏梅肉(一兩微炒),恆山(一兩),梔子仁(半兩),川升麻(一兩半),鱉甲(二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以吐痰毒為度。
治傷寒後毒氣不解。變成瘧狀。發作無時。寒熱不止方。
恆山(二兩),鱉甲(二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川升麻(一兩半),梔子仁(一兩)
白話文:
治傷寒後發瘧諸方
傷寒病癒後,邪氣若未完全消散,陰陽又處於虛弱狀態,稍有勞累,就會導致陰陽失衡,互相爭奪。陰氣盛則發冷,陽氣盛則發熱,寒熱交替,時發時止,於是就形成了瘧疾。
針對傷寒後發瘧,寒熱不定,四肢無力,心煩頭疼,食慾不振的情況,可以使用柴胡散。
柴胡散:柴胡(三分,去苗)、鱉甲(一兩半,醋炙微黃,去裙襴)、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旋覆花(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天靈蓋(一兩半,塗酥炙微黃)。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童子尿一盞,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半合,再煎一、二沸,溫服,不拘時間。
針對傷寒十餘日未愈,寒熱往來,如同瘧疾,胸膈滿悶的情況,可以使用半夏散。
半夏散:半夏(二兩,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一兩,去蘆頭)、柴胡(二兩,去苗)、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栝蔞根(二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加生薑半分,大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針對傷寒後,早晚發寒熱,或類似瘧疾的情況,可以使用黃芩散。
黃芩散:黃芩(一兩)、知母(一兩)、葛根(一兩,銼)、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煎至五分,去渣,熱服,不拘時間,用衣物蓋好取汗,汗出為效。
針對傷寒後數日,寒熱發作,四肢煩悶,呼吸急促,類似瘧疾的情況,可以使用鱉甲散。
鱉甲散:鱉甲(一兩半,醋炙微黃,去裙襴)、知母(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川大黃(二分,銼碎,微炒)。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蔥白三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針對傷寒後勞動過度,導致發瘧,肢體不靈活的情況,可以使用烏梅散。
烏梅散:烏梅肉(三分,微炒)、桔梗(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鱉甲(一兩,醋炙微黃,去裙襴)、梔子仁(一分)、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針對傷寒後發瘧,寒熱發作時間不定,可以使用川升麻散。
川升麻散:川升麻(一兩)、恆山(一兩)、蜀漆(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空腹溫服,服後良久應當嘔吐,若未嘔吐可再次服用。
針對傷寒後發瘧,寒熱時發時止的情況,可以使用松蘿散。
松蘿散:松蘿(三分)、烏梅肉(一兩,微炒)、恆山(一兩)、梔子仁(半兩)、川升麻(一兩半)、鱉甲(二兩,醋炙微黃,去裙襴)。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空腹溫服,行走約五里路再服一次,以吐出痰毒為度。
針對傷寒後毒氣未消,轉變成瘧疾,發作時間不定,寒熱不止的情況,可以使用恆山散。
恆山散:恆山(二兩)、鱉甲(二兩半,醋炙微黃,去裙襴)、川升麻(一兩半)、梔子仁(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細末。每次飯前用溫水調服二錢,以嘔吐為度。
針對傷寒後餘毒未清,寒熱往來,轉變成瘧疾的情況,可以使用豉心丸。
豉心丸:豉心(一合)、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恆山(一兩)、川升麻(一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細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飯前用溫水送服二十丸。
針對傷寒後發溫瘧,可以使用溫瘧丸。
溫瘧丸:恆山(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丹(半兩,炒至紫色)。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製成細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飯前用升麻煎湯送服十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