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14)

1.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諸方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涎唾不止。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三分銼),木通(半兩銼),赤茯苓(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半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上氣。痰嗽。多唾稠黏。胸膈不利。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三分),細辛(一分),貝母(半兩煨令微黃),柴胡(半兩去苗),桑根白皮(三分銼),射干(半兩),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氣喘唾血。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桔梗(三分去蘆頭),紫菀(三分洗去苗土),五味子(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續斷(三分),貝母(三分煨微黃),桑根白皮(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竹茹一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上氣喘促。宜服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半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白前(半兩),桔梗(一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燈心半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勞嗽。宜服貝母丸方。

貝母(一兩半煨令微黃),桔梗(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如彈子大綿裹一丸。含咽亦佳。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唾成五色。喘息漸急。食少羸瘦。宜服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大麻仁(一兩銼研如膏),桔梗(一兩去蘆頭),川升麻(二分),貝母(三分煨令微黃),五味子(三分),款冬花(三分),紫菀(三分洗去苗土),麻黃(半兩去根節)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子(半兩),訶黎勒皮(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蜜水下二十丸。

治傷寒後肺萎勞嗽。涕唾稠黏。日晚即發寒熱。面色或赤。心肋妨滿。宜服獺肝丸方。

獺肝(半兩微炒),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知母(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旋覆花(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柴胡(三分去苗),檳榔(半兩),赤茯苓(半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半兩),秦艽(半兩去苗)

白話文:

治療傷寒後肺部虛弱、咳嗽不止,痰涎不斷的各種藥方

方一:黃耆散

適合症狀:傷寒病後,出現肺部虛弱、咳嗽、痰涎不止。

藥材:黃耆(切碎,三分)、木通(切碎,半兩)、赤茯苓(三分)、桔梗(去除蘆頭,三分)、甜葶藶(隔紙炒至紫色,半兩)、桑根白皮(切碎,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生薑半份,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方二:五味子散

適合症狀:傷寒病後,肺部虛弱導致氣喘、咳嗽、痰多且黏稠、胸部不適。

藥材:五味子(三分)、細辛(一分)、貝母(煨至微黃,半兩)、柴胡(去除苗,半兩)、桑根白皮(切碎,三分)、射干(半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一分)、甘草(炙烤至微紅色,切碎,一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生薑半份,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方三:麥門冬散

適合症狀:傷寒病後,肺部虛弱導致咳嗽、氣喘、咳血。

藥材:麥門冬(去除心,一兩)、桔梗(去除蘆頭,三分)、紫菀(洗淨去除苗土,三分)、五味子(三分)、麻黃(去除根節,三分)、續斷(三分)、貝母(煨至微黃,三分)、桑根白皮(切碎,三分)、甘草(炙烤至微紅色,切碎,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生地黃一份、竹茹約雞蛋大小,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方四:馬兜鈴散

適合症狀:傷寒病後,肺部虛弱導致氣喘、呼吸急促。

藥材:馬兜鈴(半兩)、桑根白皮(切碎,一兩)、甘草(炙烤至微紅色,切碎,一分)、白前(半兩)、桔梗(去除蘆頭,一兩)、款冬花(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燈心草半束,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方五:貝母丸

適合症狀:傷寒病後,突然咳嗽、氣喘,有發展成肺部虛弱、咳嗽的趨勢。

藥材:貝母(煨至微黃,一兩半)、桔梗(去除蘆頭,一兩)、甘草(炙烤至微紅色,切碎,一兩)、紫菀(洗淨去除苗土,一兩)、杏仁(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炒至微黃,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粥水送服二十丸。也可以用棉布包裹一顆如彈珠大小的丸藥,含在口中慢慢吞咽。

方六:天門冬丸

適合症狀:傷寒病後,肺部虛弱、咳嗽,痰液呈現多種顏色、呼吸逐漸急促、食慾不振、身體消瘦。

藥材:天門冬(去除心,烘乾,一兩半)、大麻仁(切碎研成膏狀,一兩)、桔梗(去除蘆頭,一兩)、川升麻(二分)、貝母(煨至微黃,三分)、五味子(三分)、款冬花(三分)、紫菀(洗淨去除苗土,三分)、麻黃(去除根節,半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半兩)、甘草(炙烤至微紅色,切碎,半兩)、紫蘇子(半兩)、訶子皮(三分)、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一兩)、杏仁(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炒至微黃,半兩)、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炙烤至香熟,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熱的蜂蜜水送服二十丸。

方七:獺肝丸

適合症狀:傷寒病後,肺部虛弱、咳嗽,痰液黏稠,晚上發熱怕冷,面色發紅,心胸或肋部脹滿。

藥材:獺肝(稍微炒一下,半兩)、鱉甲(塗醋後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三分)、知母(半兩)、桔梗(去除蘆頭,半兩)、旋覆花(半兩)、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三分)、柴胡(去除苗,三分)、檳榔(半兩)、赤茯苓(半兩)、枳殼(用麩炒至微黃,去除瓤,三分)、赤芍藥(半兩)、秦艽(去除苗,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水送服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