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三 (25)
卷第十三 (25)
1. 治傷寒大便不通諸方
夫傷寒。陽脈微而汗出少為不及。自始汗出多為太過。陽明脈實。因發其汗。汗出多。亦為太過。則陽氣絕於里。絕於里則津液竭。致熱結在內。故大便牢而不通也。
治傷寒未解。煩熱口乾。腹中有結燥不通。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枳實(二兩麩炒微黃),川芒硝(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治傷寒五六日。熱結在內。大便不通方。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牛蒡子(一兩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治傷寒四五日。壯熱頭痛。大便不通。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茵陳,木通(銼),黃芩,土瓜根,白蘚皮,川朴硝(以上各一兩),梔子仁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治傷寒五六日。壯熱頭痛。大便不通。小便血色。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赤芍藥(三分),川大黃(二兩銼微炒),川升麻(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柴胡(一兩去苗),木通(一兩銼),黃芩(三分),川朴硝(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治傷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澀。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榆白皮(一兩銼),桂心(半兩),滑石(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治傷寒六七日。大腸壅結不通。腹脅脹滿。不下飲食。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半兩銼碎),枳殼(一分麩炒令微黃去瓤),赤茯苓(三分),赤芍藥(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百合(一兩),牽牛子(一兩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治傷寒八九日。大便不通。心神悶亂。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大腹皮(一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羚羊角屑(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治傷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氣喘。宜服桑白皮散方。
白話文:
傷寒導致便秘的各種治療方法
傷寒病症,陽氣不足則汗少,汗多則陽氣過盛。陽明脈氣盛實,若再發汗,汗出過多,則陽氣耗損於內,導致津液枯竭,內熱積聚,因此大便不通暢。
針對傷寒未癒、煩躁發熱口乾、腹中結滯不通的患者,宜服用大黃散:
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枳實(二兩,麩炒至微黃)、芒硝(二兩)、炙甘草(一兩,炙至微紅切碎)、厚朴(二兩,去除粗皮,塗抹薑汁炙烤至香熟)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約100ml),煎煮至六分(約60ml),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針對傷寒五六日,內熱積聚,大便不通的患者,宜服用以下方劑:
川大黃(三兩,切碎微炒)、牛蒡子(一兩,微炒)、枳殼(一兩,麩炒至微黃,去除瓤)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針對傷寒四五日,壯熱頭痛,大便不通的患者,宜服用柴胡散:
柴胡(去苗)、茵陳、木通(切碎)、黃芩、土瓜根、白蘚皮、芒硝、梔子仁、川大黃(以上各一兩,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加生薑半分,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針對傷寒五六日,壯熱頭痛,大便不通,小便帶血的患者,宜服用石膏散:
石膏(一兩)、赤芍藥(三分)、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川升麻(三分)、炙甘草(一分,炙至微紅切碎)、柴胡(一兩,去苗)、木通(一兩,切碎)、黃芩(三分)、芒硝(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針對傷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澀的患者,宜服用檳榔散:
檳榔(一兩)、榆白皮(一兩,切碎)、桂心(半兩)、滑石(一兩)、炙甘草(半兩,炙至微紅切碎)、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加生薑半分,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針對傷寒六七日,大腸壅塞不通,腹脅脹滿,不思飲食的患者,宜服用大腹皮散:
大腹皮(半兩,切碎)、枳殼(一分,麩炒至微黃,去除瓤)、赤茯苓(三分)、赤芍藥(三分)、桑根白皮(三分,切碎)、百合(一兩)、牽牛子(一兩,微炒)、炙甘草(一分,炙至微紅切碎)、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加生薑半分,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針對傷寒八九日,大便不通,心神煩悶的患者,宜服用黃芩散:
黃芩(一兩)、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除瓤)、大腹皮(一兩,切碎)、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羚羊角屑(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針對傷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氣喘的患者,宜服用桑白皮散:
桑根白皮(一兩,切碎)、大腹皮(半兩,切碎)、枳殼(二兩,麩炒至微黃,去除瓤)、川大黃(三兩,切碎微炒)、芒硝(一兩)、炙甘草(半兩,炙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加生薑半分,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針對傷寒大便不通,心腹滿悶,煩熱喘促的患者,宜服用川大黃散:
川大黃(切碎微炒)、芒硝、赤芍藥、桑根白皮(切碎)、大麻仁、枳殼(麩炒至微黃,去除瓤)、防風、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乾)(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盞,煎煮至五寸,去渣,不拘時間溫服,如步行十里後應當通便,若未通便,可再次服用。
針對傷寒大便秘結,是內有積熱導致,脈診寸口脈洪大而數的患者,宜服用大黃丸:
川大黃(三兩,切碎微炒)、枳殼(麩炒至微黃,去除瓤)、陳橘皮(湯浸去白瓤)、麻仁、檳榔、木通(切碎)(以上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末,用煉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間,溫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