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三 (24)
卷第十三 (24)
1. 治傷寒下部䘌瘡諸方
槐子仁(一兩微炒),苦參(一兩銼),熊膽(半兩),乾漆(三分搗碎炒令煙出),木香(一兩),檳榔(一兩),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荊芥湯下二十丸。
治傷寒䘌病。唾血。上唇內有瘡如粟。心中痛悶。此蟲在上蝕其五臟。若下唇內生瘡。其人喜眠。此蟲蝕於下部。宜服此方。
上以雞子一枚。小豆敲破。出白。和熟漆半合。攪和令勻。空腹吞之。食頃或半日。或下蟲。或吐蟲。蟲盡則熱除病愈。若不治。即殺人。
又方。
豬膽(二枚取汁)
上用醋一中盞。入膽汁相和。煎三五沸。放溫。空腹服之。一合蟲則自死。
治傷寒。下部生䘌瘡方。
地龍(一兩去土微炒),狼牙(二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二字。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又方。
蛇莓草。搗絞取汁。每於食前。溫服一小盞。
又方。
烏梅肉(二兩炒令燥)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湯下十丸。
又方。
梓樹皮(三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空心分溫三服。
治傷寒。下部䘌瘡。蟲蝕肛爛方。
熟艾(彈子大),雄黃末(半錢)
上件藥。相和作炷燒。用竹筒引煙。熏下部中。
又方。
烏蹄燒作灰。細研為末。以豬膏和塗下部。
白話文:
治療傷寒導致下部生瘡的各種方法
將槐樹的種子仁(一兩,稍微炒過)、苦參(一兩,切碎)、熊膽(半兩)、乾漆(三分,搗碎後炒至冒煙)、木香(一兩)、檳榔(一兩)、桃仁(二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取出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這些藥材一起搗碎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飯前用荊芥湯送服二十丸。
治療傷寒引起的體內有蟲病症,會吐血,上嘴唇內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瘡,胸口感到疼痛和悶脹,這是因為蟲子在上部侵蝕五臟。如果下嘴唇內長瘡,這個人就喜歡睡覺,這是蟲子在下部侵蝕所致。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取一顆雞蛋,把裡面的豆子敲破,取出蛋白,加入半合熟漆,攪拌均勻。空腹吞下。過一會兒,可能半天,可能會排出蟲子,也可能會吐出蟲子。蟲子排盡後,發熱的症狀就會消除,病也就會痊癒。如果不治療,會危及生命。
另一個藥方:
取兩枚豬膽,取出膽汁,用一杯醋與膽汁混合,用火煮三到五次沸騰後放溫,空腹服用。一合的份量,蟲子就會自己死亡。
治療傷寒導致下部生瘡的藥方:
取地龍(一兩,去除泥土並稍微炒過),狼牙(二兩),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字(古代計量單位),用一大杯水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飯前溫服。
另一個藥方:
將蛇莓草搗爛,擠出汁液,每次飯前溫服一小杯。
另一個藥方:
取烏梅肉(二兩,炒乾),將其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飯前用石榴根皮湯送服十丸。
另一個藥方:
取梓樹皮(三兩),將其切碎,用三大杯水煎至剩下一杯半,去除藥渣,空腹分三次溫服。
治療傷寒導致下部生瘡,且蟲子侵蝕肛門潰爛的方法:
取熟艾草(如彈珠大小),雄黃粉(半錢),將它們混合,做成炷狀點燃,用竹筒引導煙氣,熏下部患處。
另一個藥方:
將烏蹄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抹在下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