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三 (20)
卷第十三 (20)
1. 治傷寒下痢諸方
治傷寒泄痢。或渴不得下食。虛而煩嘔方。
梔子仁(五枚擘),薤白(一握長三寸),豉(一合),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腹中微痛下痢。宜服秦皮散方。
秦皮(三分),黃連(三分去須微炒),白頭翁(半兩),阿膠(三分搗碎炒令黃燥),當歸(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暴痢腹痛。宜服豉薤湯。
豉(一合),薤白(一握長三寸),梔子仁(五枚擘)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在胃。下痢。宜服蕙草散方。
蕙草(一兩),黃連(二兩去須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下痢。荒語。心中虛熱。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牡蠣(三分燒為粉),龍骨(一兩),當歸(三分銼微炒),人參(三分去蘆頭),赤石脂(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傷寒壯熱。下痢煩渴。宜服牡蠣散方。
牡蠣(一兩燒為粉),龍骨(一兩半),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烏梅肉(三分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
又方。
黃連(三分去須微炒),當歸(三分銼微炒),赤石脂(二兩),子芩(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傷寒。下痢不能食。宜服此方。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烏梅肉(二十枚微炒)
上件藥。搗羅細。煉蜜並蠟一分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以及伴隨口渴無法進食、虛弱煩躁嘔吐的方子:
使用梔子仁(五枚,掰開)、薤白(一把,約三寸長)、豆豉(一合)、炮製過的附子(半兩,去皮臍)、炮製過的乾薑(半兩,切碎)、炙甘草(半兩,稍微烤紅後切碎)、犀角屑(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五寸長的蔥白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論何時都可溫服。
治療傷寒,腹部輕微疼痛並伴隨腹瀉的方子:
使用秦皮(三分)、炒過的黃連(三分,去除鬚)、白頭翁(半兩)、搗碎炒黃的阿膠(三分)、稍微炒過的當歸(半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論何時都可溫服。
治療傷寒引起的急性腹瀉腹痛的方子:
使用豆豉(一合)、薤白(一把,約三寸長)、梔子仁(五枚,掰開)。
將以上藥材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論何時都可溫服。
治療傷寒,熱毒在胃部引起的腹瀉的方子:
使用蕙草(一兩)、炒過的黃連(二兩,去除鬚)、稍微炒過的當歸(一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論何時都可溫服。
治療傷寒腹瀉,出現胡言亂語,心中虛熱的方子:
使用炒過的黃連(一兩,去除鬚)、煅燒成粉的牡蠣(三分)、龍骨(一兩)、稍微炒過的當歸(三分,切碎)、去蘆頭的人參(三分)、赤石脂(一兩)、炙甘草(半兩,稍微烤紅後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散劑。每次服用二錢,不論何時,用稀粥調服。
治療傷寒引起的高熱、腹瀉、煩渴的方子:
使用煅燒成粉的牡蠣(一兩)、龍骨(一兩半)、炒過的黃連(一兩,去除鬚)、稍微炒過的烏梅肉(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散劑。每次服用二錢,不論何時,用稀粥調服。
另一個方子:
使用炒過的黃連(三分,去除鬚)、稍微炒過的當歸(三分,切碎)、赤石脂(二兩)、黃芩(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不論何時,用稀粥送服。
治療傷寒腹瀉,導致無法進食的方子:
使用炒過的黃連(一兩,去除鬚)、稍微炒過的烏梅肉(二十枚)。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蠟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不論何時,用稀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