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三 (12)
卷第十三 (12)
1. 治壞傷寒諸方
夫傷寒壞病者。為三陰三陽俱受病訖。毒氣未散。留於腑臟。致令病候多變。故曰壞傷寒也。本太陽病未解。轉入少陽。脅下牢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其脈沉緊。宜小柴胡湯。寸口脈洪大。數而滑。洪大榮氣盛。滑數衛氣實。榮盛則鬱怫。可與出汗。衛實即大便牢難。
三焦閉塞。津液不通。榮衛相搏。煩心發熱。兩目如火。鼻乾面赤。舌燥齒黃。大渴。故過經而成壞病也。
治傷寒壞病。身體沉重無力。昏昏如醉。頭痛煩悶。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百合(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葛根(半兩銼),柴胡(一兩去苗)桔梗(半兩去蘆頭),木通(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羚羊角屑(半兩),石膏(二兩),赤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壞傷寒。經數日未解。潮熱作時。煩躁面赤。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二分),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前胡(半兩去蘆頭),烏梅肉(半兩),犀角屑(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分為二服。
又方。
梔子仁(三分),川升麻(三分),黃芩(一兩),石膏(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分為二服。
治傷寒後已經十餘日。潮熱不退。身體沉重。昏昏如醉。恐成壞病。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百合(一兩),麻黃(三分去根節),葛根(一兩銼),麥門冬(半兩去心),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柴胡(一兩去苗),防風(三分去蘆頭),前胡(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葛根(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壞傷寒。經十日以來未解。熱在胸膈。煩悶不止。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柴胡(去苗),川升麻,烏梅肉,枳實(麩炒微黃),犀角屑,黃芩(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壞傷寒日數多後。煩熱不退。頰赤口乾。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柴胡(三分去苗),吳藍(三分),大青(一兩),川升麻(一兩),烏梅肉(三分),黃芩(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治壞傷傷寒諸方
傷寒病嚴重惡化,是因為三陰三陽都受病邪侵犯,毒氣未散,停留在臟腑,導致症狀多變,所以稱為壞傷寒。本應是太陽病,卻未痊癒轉為少陽,表現為脅下脹滿,乾嘔不能進食,寒熱往來,脈沉緊,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寸口脈洪大、數而滑,表示榮氣盛、衛氣實。榮氣盛則氣機鬱滯,可以服用發汗的藥物;衛氣實則大便不通。三焦閉塞,津液運行不暢,榮衛之氣相互搏鬥,導致煩躁發熱,雙目如火,鼻乾面赤,舌燥齒黃,口渴,因此病情加重而惡化。
治療傷寒惡化,身體沉重無力,昏昏沉沉像喝醉一樣,頭痛煩悶,宜服用麥門冬散。
麥門冬(三分,去心)、百合(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葛根(半兩,切碎)、柴胡(一兩,去苗)、桔梗(半兩,去蘆頭)、木通(三分,切碎)、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羚羊角屑(半兩)、石膏(二兩)、赤茯苓(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治療壞傷寒,經數日未癒,潮熱發作時煩躁面赤,宜服用升麻散。
川升麻(二分)、鱉甲(三分,塗醋炙至黃色,去裙邊)、前胡(半兩,去蘆頭)、烏梅肉(半兩)、犀角屑(三分)、枳殼(三分,麩炒至微黃,去瓤)、黃芩(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葛根(三分,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再煎一兩沸,不拘時分二次服用。
另一方:
梔子仁(三分)、川升麻(三分)、黃芩(一兩)、石膏(一兩)、乾薑(半兩,炮裂,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再煎一兩沸,不拘時分二次服用。
治療傷寒病程已超過十餘日,潮熱不退,身體沉重,昏昏沉沉像喝醉一樣,擔心病情惡化,宜服用前胡散。
前胡(一兩,去蘆頭)、百合(一兩)、麻黃(三分,去根節)、葛根(一兩,切碎)、麥門冬(半兩,去心)、石膏(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另一方:
柴胡(一兩,去苗)、防風(三分,去蘆頭)、前胡(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葛根(一兩,切碎)、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粗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治療壞傷寒,病程已超過十日未癒,熱在胸膈,煩悶不止,宜服用鱉甲散。
鱉甲(塗醋炙至黃色,去裙邊)、柴胡(去苗)、川升麻、烏梅肉、枳實(麩炒至微黃)、犀角屑、黃芩(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生地黃汁半合,再煎一兩沸,不拘時分溫服二次。
治療壞傷寒,病程較長,煩熱不退,面頰發赤,口乾,宜服用犀角散。
犀角屑(一兩)、柴胡(三分,去苗)、吳藍(三分)、大青(一兩)、川升麻(一兩)、烏梅肉(三分)、黃芩(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治療壞傷寒,熱在胸中,不能說話,宜服用麥奴丸。
麥奴(半兩)、灶下黃土(半兩)、灶突中墨(半兩)、梁上塵(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黃芩(半兩)、川朴硝(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如彈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汲水送服,即使不想喝水也要強行飲水,很快就會發冷,冷後就會出汗,病也就好了。
治療壞傷寒,心下結塊堅硬,腹部脹滿氣促,大便不通,皮膚顏色像桃枝一樣,熱邪結聚在體內,宜服用宣毒氣麝香丸。
麝香(一分,細研)、豬苓(一分,去黑皮)、川芒硝(一兩)、柴胡(半兩,去苗)、莞花(一分,醋拌炒乾)、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梔子仁(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末,加入麝香一起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很快就會通便,如果未通便可以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