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三 (9)
卷第十三 (9)
1. 治傷寒狐惑諸方
夫狐惑之為病。初得狀如傷寒。或因傷寒而變成斯疾也。其狀。默默欲眠。雖目瞑而不得眠。起臥不安。蟲蝕於咽喉為惑。蝕於陰者為狐。惡飲食。不欲聞食氣。其人面目。或赤或黑。或白。蟲蝕於上部。其聲嗄。蝕於下部其咽乾。此皆由濕毒氣之所為也。
治傷寒狐惑。病脈數者。不可灸。或因火為邪。即加煩熱。故血妄行於脈中。火氣內盛。即心神煩悶。乾嘔。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黃芩(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焙),黃連(一兩去須),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知母(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青竹茹半斤(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汗不出。毒氣在臟。或毒氣攻於咽喉。為狐惑證。令人乾嘔心煩。惡聞食氣。不得睡臥。宜服此方。
黃連(二兩去須),薰草(三兩)
上件藥。細銼。以醋漿水二大盞。漬之一宿。煮取一大盞。去滓。分為三服。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毒氣未散。欲變入狐惑證。目赤。面色斑斑如錦紋。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半兩去須),木通(半兩銼),犀角屑(三分),川升麻(二分),黃芩(半兩),大青(半兩),茯神(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百合(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傷寒不經發汗。變成狐惑。六七日不解。寒熱來去。胸脅滿痛。默默欲睡。臥不得。不欲飲食。心煩嘔逆。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三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黃芩(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當歸(三分銼微炒),赤芍藥(三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前胡(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不經發汗。後成狐惑。默默欲睡。起坐不安。咽中干。心腹滿。身體痛。內外似有熱。煩嘔不止。宜服赤芍藥散方。
赤芍藥(一兩),枳實(三分麩炒微黃),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黃芩(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狐惑病初期症狀類似傷寒,也可能由傷寒轉變而來。患者會昏昏欲睡,即使閉眼也無法入睡,坐臥不安。咽喉有蟲蝕感稱為「惑」,陰部有蟲蝕感則稱為「狐」。患者厭惡飲食,聞到食物氣味也難受。臉色可能發紅、發黑或發白。蟲蝕在上部則聲音嘶啞,在下部則咽喉乾燥。這些症狀都是濕毒之氣引起的。
治療傷寒合併狐惑,如果脈象數而有力,則不可灸療,因為可能是火邪所致,灸療反而會加重發熱,導致血液妄行,火氣內盛,進而引起心神煩悶、乾嘔。此時應服用茯神散:茯神一兩,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膩),黃芩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黃連一兩(去須),甘草三分(炙微赤後切碎),知母三分。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片、大棗三枚、青竹茹半斤(分次使用),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發汗不暢,毒氣停滯於臟腑,或毒氣侵犯咽喉,出現狐惑症狀,例如乾嘔、心煩、厭惡食物氣味、無法睡眠等,應服用以下藥方:黃連二兩(去須),薰草三兩。將藥材切碎,用醋加水(兩大碗)浸泡一夜,煎煮成一大碗,去渣,分三次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毒氣未消,將要轉變為狐惑,伴有眼紅、臉色斑駁如錦紋狀,應服用黃連散:黃連半兩(去須),木通半兩(切碎),犀角屑三分,川升麻二分,黃芩半兩,大青葉半兩,茯神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後切碎),百合三分。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片、竹葉十四片,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未經發汗而轉變成狐惑,持續六七天未癒,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昏昏欲睡,難以平臥,不願飲食,心煩嘔逆,應服用前胡散:前胡三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膩),黃芩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三分(炙微赤後切碎),當歸一兩(切碎,微炒)。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另一方:人參一兩(去蘆頭),陳皮一兩(湯浸泡去白瓤後焙乾),枳殼三分(麩炒至微黃,去瓤),當歸三分(切碎,微炒),赤芍藥三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膩),前胡三分(去蘆頭)。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片,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未經發汗,之後轉變成狐惑,昏昏欲睡,坐臥不安,咽喉乾燥,心腹脹滿,全身疼痛,內外感覺發熱,煩嘔不止,應服用赤芍藥散:赤芍藥一兩,枳實三分(麩炒至微黃),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膩),黃芩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後切碎)。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