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3)

1. 治傷寒結胸諸方

夫結胸者。為熱毒氣。結聚於心胸也。此由病發於陽。而下之早。熱氣乘虛而痞結不散。按之乃痛。其寸口脈浮。關上沉細是也。脈大不可下。下之即死。脈沉而大下之為逆。若陽脈浮。關上沉堅者。名為臟結病。舌上白苔滑者為難治。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苔滑者。不可攻之也。

治傷寒十餘日。熱氣結於胸中。往來寒熱不定。宜服柴胡湯方。

柴胡(去苗),枳實(麩炒微黃),赤芍藥,半夏(湯洗七遍去滑),黃芩(以上各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三四日。不能臥。但欲起。胸中結熱煩悶。脈洪大者。宜服半夏湯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黃芩(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赤茯苓(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一分去須)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後。結胸。氣不散。湯飲難下。連背悶痛。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碎微炒),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羌活(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檳榔(三分),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十餘日。熱氣結於胸中。往來寒熱。頭痛。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柴胡(一兩去苗),枳實(三分麩炒微黃),川朴硝(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虎掌(三分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結胸。氣噎塞。煩悶。宜服此方。

枳實(二兩麩炒微黃),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二錢

治傷寒結胸。內有瘀血。大便不利。小腹滿急。宜服此方。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水蛭(一分炒令微黃),虻蟲(一分炒令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結胸。不下飲食。四肢煩勞。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檳榔(半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木香(半兩),赤芍藥(三分),白朮(三分),鱉甲(一兩塗酥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所謂的結胸,是因為熱毒之氣在心胸部位聚集。這是由於疾病起於陽氣,卻過早地使用瀉下藥,導致熱氣乘虛而入,停留在體內無法消散,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它的脈象特徵是寸口脈浮,關脈沉細。如果脈象很大,不能使用瀉下藥,用了會導致死亡。如果脈象沉而大,用了瀉下藥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陽脈浮,關脈沉實而堅硬,這叫做臟結病。舌苔白滑的人很難治癒。如果沒有忽冷忽熱的症狀,反而顯得安靜,舌苔滑膩的,也不能使用攻伐藥。

針對傷寒十多天,熱氣結在胸中,忽冷忽熱不定,適合服用柴胡湯:

柴胡(去掉莖苗),枳實(用麩皮炒至微黃),赤芍藥,半夏(用湯水洗七遍去除滑膩),黃芩(以上各用三分),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桔梗(一兩,去掉蘆頭)。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中碗,加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或兩顆),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三四天,無法躺臥,只想坐起,胸中結熱煩悶,脈象洪大,適合服用半夏湯:

半夏(三分,用湯水洗七遍去除滑膩),黃芩(三分),乾薑(半兩,炮製過切碎),赤茯苓(三分),人參(三分,去掉蘆頭),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黃連(一分,去掉鬚)。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碗,加入紅棗兩顆,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五天後,出現結胸,氣滯不散,喝湯都難以下嚥,連帶背部悶痛,適合服用前胡散:

前胡(一兩,去掉蘆頭),當歸(半兩,切碎微微炒過),川大黃(一兩,切碎微微炒過),羌活(一兩),桔梗(一兩,去掉蘆頭),檳榔(三分),郁李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微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碗,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十多天,熱氣結在胸中,忽冷忽熱,頭痛,適合服用大黃散:

川大黃(一兩,切碎微微炒過),柴胡(一兩,去掉莖苗),枳實(三分,用麩皮炒至微黃),川朴硝(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虎掌(三分,微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碗,加入生薑半份,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結胸,氣塞,煩悶,適合服用此方:

枳實(二兩,用麩皮炒至微黃),桂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水調服二錢。

針對傷寒結胸,體內有瘀血,大便不通暢,小腹脹滿急迫,適合服用此方:

桃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水蛭(一分,炒至微黃),虻蟲(一分,炒至微黃),川大黃(一兩,切碎微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結胸,食慾不振,四肢煩躁勞累,適合服用桔梗散:

桔梗(一兩,去掉蘆頭),人參(一兩,去掉蘆頭),赤茯苓(一兩),檳榔(半兩),桑根白皮(一兩,切碎),木香(半兩),赤芍藥(三分),白朮(三分),鱉甲(一兩,塗上酥油烤至黃色,去除邊緣)。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碗,加入生薑半份,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結胸,腹部絞痛,心下堅硬如石頭,按壓時煩悶,適合服用牛膝散:

牛膝(三分,去掉莖苗),川大黃(三分,切碎微微炒過),桂心(半兩),附子(半兩,炮製過去除皮臍),鱉甲(三分,塗醋烤至黃色,去除邊緣),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白朮(半兩),郁李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微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碗,加入生薑半份,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結胸,煩躁、喘氣稍急促,湯藥難以下嚥,適合服用恆山湯:

恆山(一分),甘草(一分,生用),蜀漆(半分),犀角屑(半分)。

將以上藥材都切細,用水一中碗,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一次性服下,應該會很快吐出來,這樣才有效。

針對傷寒熱邪不散,胸中痞悶,將要形成結胸,適合服用木香散:

木香(一分),旋覆花(半兩),赤茯苓(三分),陳橘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烘乾),檳榔(半兩),紫蘇莖葉(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碗,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結胸,心膈躁悶,適合服用人參丸:

人參(一兩,去掉蘆頭),白朮(一兩),甘草(一兩,烤至微紅切碎),犀角屑(半兩),栝蔞根(一兩),赤茯苓(一兩),牡蠣(一兩,燒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不拘時間,用粥湯送服三十丸。

針對傷寒結胸,煩悶,熱毒之氣結聚不散,適合服用鱉甲丸:

鱉甲(一兩,塗上酥油烤至黃色,去除邊緣),防葵(三分),訶黎勒皮(三分),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人參(三分,去掉蘆頭),桂心(三分),白朮(三分),川大黃(三分,切碎微微炒過),郁李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微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三十丸。

針對傷寒結胸,心下堅硬,煩悶腹脹,適合服用赤芍藥散:

赤芍藥(三分),訶黎勒皮(三分),白朮(半兩),鱉甲(三分,塗醋烤至黃色,去除邊緣),桂心(半兩),枳殼(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瓤),人參(三分,去掉蘆頭),黃芩(三分),當歸(半兩,切碎微微炒過),木香(三分),郁李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微微炒過),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中碗,加入生薑半份,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針對傷寒,心中堅硬,兩脅脹滿,將要形成結胸,適合服用赤茯苓丸:

赤茯苓(三分),鱉甲(三分,塗醋烤至黃色,去除邊緣),牛膝(三分,去掉莖苗),枳殼(三分,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瓤),五味子(三分),五加皮(三分),桔梗(三分,去掉蘆頭),柴胡(三分,去掉莖苗),赤芍藥(三分),桂心(三分),川大黃(三分,切碎微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三十丸。

針對傷寒,心中劇烈疼痛難以忍受,或腹部脹滿,將要形成結胸,適合服用硃砂丸:

硃砂(一兩,研磨細碎用水沖洗過),桃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另外研磨成膏狀),麝香(一分,研磨細碎)。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二十丸。